论传统市场理论价格机制的局限性
发布时间:2021-02-17 12:18
随着经济活动的深化,主流经济学的市场原理及其价格机制理论逐渐暴露出局限性。从实践看,价格机制与经济现实的背离日益显现;从理论看,价格机制自身存在着前提与结论的矛盾性、价格波动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少数个案替代普遍现象的虚假性,而整个市场原理则存在着哲学上的不彻底性。为此,对市场原理的解释应以不完全市场经济为理论前提,市场的决定性力量是需求而非供给,真正的"看不见的手"是心理预期而非价格,市场资源配置的结果是失衡而非"出清",因而市场管理必不可少,而以需求为依据的供给管理则是当前市场管理的高级阶段。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5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图1亚当·斯密“一般商品”的价格机制示意图
图3心理预期决定市场交易行为的双羽模型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动态趋势来看,需求方的心理预期早在某一商品问世前即存在心理,就像钢琴问世前消费者存在对更美妙乐器的需要、汽车问世前消费者对更好交通工具的需要一样。当这种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被供给方注意到之后,满足需求方的心理预期将会带来更为丰厚的利润则成为供给方的心理预期,于是供给方生产出某种特定产品,以满足这种需求方的需要。这种情形表现为,需求方、供给方在进入市场之际,其心理预期都不是零起点的,而是已经达到了一定值。当商品进入市场之后,会出现三个基本的变动阶段。第一阶段,需求方的心理预期不断上升的阶段。新产品的问世满足了人们潜在的新增需要,新奇的消费方式或者消费习惯在社会上扩展而成为时尚,刺激需求方在社会层面上更大、更多的心理预期,诱发供给方利润扩大的心理预期,推动生产扩大,而在汽车等产品生产中还可出现因规模经济而导致单位产品价格下降但生产者总体利润提高的现象。这一阶段,新的消费模式通过示范效果在社会扩展,使得整个社会的需求方通过购买某种特定商品而获得满足的心理预期上升,需求量扩大。使得供给方通过生产某种特定商品而获利的心理预期上升,供给量扩大。点P1就表示这种情形。而供给方的产品供给量快速超过需求方的需求量,是因为相对于需求方的散在状态而言,供给方基本上采取了集中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第二阶段,需求方的心理预期开始出现转折的阶段。当某种特定商品经过一定时期,这个时期可能很短,有的产品会因更先进产品随之而
本文编号:3037974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5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图1亚当·斯密“一般商品”的价格机制示意图
图3心理预期决定市场交易行为的双羽模型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动态趋势来看,需求方的心理预期早在某一商品问世前即存在心理,就像钢琴问世前消费者存在对更美妙乐器的需要、汽车问世前消费者对更好交通工具的需要一样。当这种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被供给方注意到之后,满足需求方的心理预期将会带来更为丰厚的利润则成为供给方的心理预期,于是供给方生产出某种特定产品,以满足这种需求方的需要。这种情形表现为,需求方、供给方在进入市场之际,其心理预期都不是零起点的,而是已经达到了一定值。当商品进入市场之后,会出现三个基本的变动阶段。第一阶段,需求方的心理预期不断上升的阶段。新产品的问世满足了人们潜在的新增需要,新奇的消费方式或者消费习惯在社会上扩展而成为时尚,刺激需求方在社会层面上更大、更多的心理预期,诱发供给方利润扩大的心理预期,推动生产扩大,而在汽车等产品生产中还可出现因规模经济而导致单位产品价格下降但生产者总体利润提高的现象。这一阶段,新的消费模式通过示范效果在社会扩展,使得整个社会的需求方通过购买某种特定商品而获得满足的心理预期上升,需求量扩大。使得供给方通过生产某种特定商品而获利的心理预期上升,供给量扩大。点P1就表示这种情形。而供给方的产品供给量快速超过需求方的需求量,是因为相对于需求方的散在状态而言,供给方基本上采取了集中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第二阶段,需求方的心理预期开始出现转折的阶段。当某种特定商品经过一定时期,这个时期可能很短,有的产品会因更先进产品随之而
本文编号:3037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037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