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麟经济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刘秉麟经济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刘秉麟(1891年—1956年),湖南长沙人,著名经济学家。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班、德国柏林大学经济系研究员班。曾在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任教授、教务长、商学院院长,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部主任。1932年到武汉大学任经济系教授、经济系主任,后兼任法学院院长,多次代理校长。1940年被教育部定为部聘教授,多次参与政府工作并任职。刘秉麟一直致力于财政经济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经济学原理》、《经济学》、《近代中国外债史稿》等,也发表了很多关于经济学原理、国家财政、人口问题的论文,他的经济学研究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刘秉麟经济思想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来源,可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他的经济思想深深扎根于我国古代历史,尤其是古代著作财政方面的内容对其影响颇大,这在其著作中就有充分的体现。其次,西方财政经济学著作的影响,李斯特、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亚当士等的著作,对他的经济思想的形成有着关键的作用。另外,刘秉麟的个人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时势对其思想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如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四年,为刘秉麟此后的经济学研究打下了初步基础;此后刘秉麟留学英德,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刘秉麟的经济学研究,是其西方经济学思想的主要来源;其参加的政府经济会议和其他社会活动,也对其经济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影响;近代的诸多历史事件,有的是刘秉麟专门研究,,更多的是在其诸多著作里联系具体问题分别论述,对刘秉麟的诸多著作产生影响,亦是刘秉麟的思想源泉。 刘秉麟的经济思想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刘秉麟的近代外债思想,二是刘秉麟的中国经济史思想,三是刘秉麟的西方经济学思想,四是刘秉麟关于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主张。 刘秉麟的近代外债思想是其经济思想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并且集中体现在《近代中国外债史稿》中。刘秉麟的近代外债思想的产生不仅源于他较早时期便对外债有所关注,更为重要的是时代因素。其近代外债思想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清政府时期的外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外债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外债。他的外债思想有着浓厚的批判性,具体表现在对近代中国所举借外债的态度总体上是否定的,强调外债带来的损失,统治政府的腐朽无能与鱼肉人民的本事,西方列强的侵略成性与贪得无厌。这种倾向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是受建国初期的政治氛围影响的。他的外债思想在外债史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刘秉麟的中国经济史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国财政小史》和《中国租税史略》里,涉及秦以前,秦汉至南北朝,隋唐宋及元明清的财政原则、财政组织与租税制度。其思想注重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相结合,力求准确,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刘秉麟的西方经济学思想,其形成顺从了20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潮流,同时也源于发展经济的社会现实的需要。其西方经济学思想涵盖范围广泛,包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程序,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即消费、生产、交易、分配,国家财政,以及西方经济学家。其西方经济学思想在当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刘秉麟关于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主张,包括经济发展路线主张,近代税制主张,新工业发展主张,以及辅币问题、粮食问题、储蓄问题等具体问题。这些思想与当时的时势紧密相关,足见其思想的实用性。 刘秉麟的经济思想内容丰富,特点鲜明,主要是全面性、批判性、时代性。其经济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刘秉麟 近代中国外债 中国经济史 西方经济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092.6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绪论12-23
- 一、选题由来12-13
- (一)选题背景与选题来源12
- (二)选题简介12-13
- 二、选题论证13-14
- (一)理论意义13
- (二)学术价值13-14
- (三)实践意义14
- 三、学术史综述14-20
- (一)资料的发掘与整理14-17
- (二)相关学术专著17-20
- 四、学术要点20-21
- (一)选题切入点20-21
- (二)新学理视点21
- (三)学术考量重点21
- (四)学术探讨难点21
- (五)学术辨析焦点21
- (六)学术创新点21
- 五、相关界定21-23
- (一)时间21
- (二)空间21-22
- (三)内容22
- (四)概念界定22-23
- 第一章 刘秉麟经济思想形成源流23-33
- 一、源自古代著作23-25
- 二、源自西方经济学著作25-26
- 三、源自个人经历及社会时势26-33
- (一)刘秉麟的求学经历26-29
- (二)刘秉麟的社会经历29-31
- (三)近代历史事件31-33
- 第二章 刘秉麟的近代外债思想33-54
- 一、刘秉麟近代外债思想的形成背景33-34
- (一)时代背景33-34
- (二)刘秉麟的个人原因34
- 二、刘秉麟近代外债思想的主要内容34-47
- (一)晚清外债34-41
- (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外债41-45
- (三)南京国民政府外债45-47
- 三、刘秉麟近代外债思想的总体评价47-54
- (一)刘秉麟近代外债思想批判性倾向评析47-51
- (二)刘秉麟近代外债思想的影响51-54
- 第三章 刘秉麟的中国经济史思想54-76
- 一、刘秉麟中国经济史思想的形成背景54-55
- (一)整理材料方法的成熟54-55
- (二)研究中国财政史的重要性55
- 二、刘秉麟中国经济史思想的主要内容55-69
- (一)秦以前之财政史55-57
- (二)秦汉至南北朝的财政史57-59
- (三)隋唐宋之财政史59-64
- (四)元明清之财政史64-68
- (五)中国租税史的分期68-69
- 三、刘秉麟中国经济史思想的总体评价69-76
- (一)《中国财政小史》与《中国租税史略》关系探析69-70
- (二)刘秉麟中国经济史思想的特色分析70-73
- (三)刘秉麟观察视角分析73-76
- 第四章 刘秉麟的西方经济学思想76-110
- 一、刘秉麟西方经济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76-83
- (一)时代潮流——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76-81
- (二)时代呼声——社会现实的需要81-83
- 二、刘秉麟西方经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83-106
-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84-85
- (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85-87
- (三)经济学的理论87-97
- (四)公共财政97-100
- (五)西方经济学家研究100-106
- 三、刘秉麟西方经济学思想评价106-110
- (一)《经济学》与《经济学原理》的关系106-108
- (二)刘秉麟西方经济学思想的评价108-110
- 第五章 刘秉麟关于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主张110-127
- 一、民国经济发展的路线110-112
- (一)时代背景110-111
- (二)刘秉麟民国经济发展路线的思想内容111-112
- (三)思想简评112
- 二、税制思想112-117
- (一)时代背景112-114
- (二)刘秉麟近代税制思想的内容114-116
- (三)思想评价116-117
- 三、中国的新工业思想117-121
- (一)时代背景117
- (二)刘秉麟关于中国新工业思想的主要内容117-120
- (三)总体评价120-121
- 四、具体的经济问题121-127
- (一)辅币问题121-123
- (二)粮食问题123-125
- (三)经济不景气下的储蓄问题125-126
- (四)小结126-127
- 第六章 刘秉麟经济思想的特点127-130
- 一、全面性127
- 二、批判性127-128
- 三、时代性128-130
- 结语130-133
- 附录:刘秉麟年谱简编133-135
- 参考文献135-1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43-144
- 后记144-1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增合;;清季财政改制研究疏论[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2 许毅,隆武华;近代中国的外国在华投资[J];财政研究;1996年10期
3 庄梦兰;浅论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J];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04期
4 岳清唐;周建波;;民国时期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9期
5 张勇;;中国传统社会赋役制度的变迁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14期
6 邹晓涓;;“一条鞭法”论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陈锋;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4年01期
8 宓汝成;庚子赔款的债务化及其清偿、“退还”和总清算[J];近代史研究;1997年05期
9 张亚光;陈博凯;;近代归国留学生与北京大学经济学科的发展(1898~1937)[J];经济科学;2012年02期
10 李永刚;;明朝“一条鞭法”刍议[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卢征良;近代中国市场之倾销与反倾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张捷;秦汉时期财政运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伟;西汉财政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钊阳;唐代税收体系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刘秉麟经济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5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0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