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碳税制度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碳税制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大自然的承载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人类对资源需求的时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应运而生,各个国家纷纷开始重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试图让他们之间保持协调发展的关系,继而又出现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一系列与环境有关系的经济发展模式。纵使如此,人们还是无法抵御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因此,经济学家基于经济学理论以及原有的几种经济发展模式,又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同样还面临着经济与环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气候变暖的事实迫使人们重视环境的保护,于是发展低碳经济就显得势在必行。 由于开征碳税具有缓解碳排放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健全我国的环境税收制度等等优势,因此开征碳税就成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途径,如何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选择合理的碳税政策成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以低碳经济为背景,阐述了低碳经济、碳税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和理论基础,从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演变中提出我国现有税制的缺失,分析了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及影响力,并且在吸取了国外碳税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建立碳税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和具体构想,探讨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排放量 低碳经济 碳税 碳税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196;F812.42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5
- 中文文摘5-7
- 目录7-8
- 绪论8-18
- 一、研究背景8-9
-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9-11
- 三、文献综述11-15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5-18
- 第一章 低碳经济及碳税制度的相关理论基础18-28
- 第一节 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18-21
- 第二节 碳税的内涵及其经济学理论基础21-28
- 第二章 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及现行税制的缺失28-34
- 第一节 低碳经济的发展28-31
- 第二节 现行税制的缺失31-34
- 第三章 开征碳税的利弊分析34-44
- 第一节 开征碳税的负面影响34-36
- 第二节 开征碳税的必要性36-44
- 第四章 碳税制度的国际经验及教训启示44-50
- 第一节 经验借鉴44-47
- 第二节 教训启示47-50
- 第五章 构建合理碳税制度的对策建议50-60
- 第一节 碳税制度的总体构想50-53
- 第二节 碳税制度的具体设想53-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8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8-70
- 致谢70-72
- 个人简历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光;;碳税与碳交易在中国环境规制中的比较及运用[J];北方经济;2011年06期
2 李晓峰;韩有婕;;碳排放标识制度初探[J];广东化工;2010年08期
3 ;低碳经济[J];衡阳通讯;2010年02期
4 ;低碳节能 备受关注[J];中国减灾;2010年07期
5 胡新婷;;我国碳税研究的进展及反思[J];财务与金融;2011年04期
6 曹葵 ,牛桓云;美国二氧化碳税的计算与争议(续)[J];环境科学动态;1994年03期
7 邢丽;;碳税国际协调的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44期
8 石俊;;碳税与碳排放交易[J];环境经济;2011年05期
9 ;法国政府将放弃碳税计划[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04期
10 蔡博峰;;国际碳税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J];环境经济;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中文;高朋钊;;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状况比较研究[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2 ;低碳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对策[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3 黄国勤;黄依南;;低碳经济及其国内外的新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穆岩;耿炜;;如何发展低碳经济[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郑志洋;武桂桃;;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6 王红宇;陈璐;白文娟;张丽娜;刘冠飞;;低碳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设想[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7 金宗哲;;低碳节水健康衣[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梁耀;;“低碳北碚,绿色北碚”建设方式浅谈[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9 ;规划低碳新城启动区 推动低碳城区建设[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10 瞿肖怡;张志军;李莉;;科技引领低碳生活 全力打造低碳社区[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UBN实习记者 张焱;低碳经济萌动 5年内或将开征碳税[N];中国联合商报;2010年
2 马惠;低碳经济:我国亟需市场手段(二)[N];今日信息报;2010年
3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林伯强;低碳转型:将所有国家绑在一起[N];中国电力报;2010年
4 樊纲;用市场手段撬动低碳经济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记者 薛秀春;实施碳税制度是走低碳之路的政策选择[N];中国建设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佳;民主党派中央凝智聚力建言低碳经济[N];团结报;2010年
7 特约撰稿 两会代表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全国政协委员 贾康;开征碳税 敲开低碳经济大门[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本报记者 郭锦辉;碳税开征“十二五”有望破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吴睿鸫;碳税开征不能损害公众福利[N];中国矿业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钟良;“碳税征收目前还停留在研究阶段”[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骆旭添;低碳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3 赵晓娜;中国低碳社会构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张剑波;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袁小量;制造企业低碳竞争力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郝文升;低碳生态城市过程创新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邓舒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理论分析和政策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10 孙秀梅;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机理与调控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李奥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法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昊;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张梅燕;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徐楚锟;政府引导下的低碳经济融资方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娣;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7 安红霞;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谭筱川;英国低碳经济发展及其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永胜;低碳经济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贾东华;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碳税制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0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