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与我国就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6:34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与我国就业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提出劳动力商品理论,将劳动和劳动力进行了区别,为剩余价值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劳动力作为商品进行自由流动打下了基础。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创作完成的标志是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而今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与马克思当年的时代背景不同。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研究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具有重要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劳动力商品理论为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学说作了奠定。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剥夺,但是资本家却不承认这一点。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劳动力是商品,这是我们没有异议的。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力是商品吗?这是研究者们一直有争议的地方,有些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里的劳动力是商品,他们只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劳动力才是商品,甚至不承认我国存在劳动力市场,并用劳务市场或劳动市场等名词来代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占有主导地位,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是事实,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我国需要改革现有的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但至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力是否是商品还未有统一的认识,不过这无碍于我们运用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来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国有13亿多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其供需不对称问题凸显,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就业问题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又影响着劳动力的有效流动,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来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需要我们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劳动力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而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 劳动力商品 就业 劳动力市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091.91;F249.2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绪论11-19
  • 一、研究缘起11-12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2-14
  • (一)研究目的12-13
  • (二)研究意义13-14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一)国内研究现状14-15
  • (二)国外研究现状15-17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17
  • (一)研究思路17
  • (二)研究方法17
  • 五、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17-19
  • (一)研究的重难点17-18
  • (二)研究的创新点18-19
  • 第一章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内容及特征19-26
  • 一、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创立19-20
  • (一)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创立的时代背景19-20
  • (二)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形成过程20
  • 二、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主要内容20-24
  •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21
  • (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21-23
  • (三)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23-24
  • 三、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基本特征24-26
  • (一)历史与逻辑的高度统一24-25
  • (二)阶级性与批判性25
  • (三)科学性与革命性25-26
  • 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创新和发展26-32
  • 一、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探索26-27
  • (一)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认识26
  • (二)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改革开放后对劳动力商品的认识26-27
  •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发展27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属性27-29
  • (一)国有企业劳动力商品属性的特殊表现27-29
  • (二)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劳动力的商品属性29
  • (三)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力的商品属性29
  • 三、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新的时代内容29-32
  • (一)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30
  • (二)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时代内容30-32
  • 第三章 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探析32-42
  • 一、我国劳动力就业现状32-35
  • (一)劳动力供给总量相对过剩32-33
  • (二)劳动力具体供需不对称33-35
  • 二、我国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5-39
  • (一)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问题35-36
  • (二)劳动力流动渠道不畅36
  • (三)劳动力素质相对不高36-37
  • (四)劳动力保护的相关法律不完善37-38
  • (五)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不完善38-39
  • 三、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39-42
  • (一)劳动力总量相对过剩影响劳动力的有效就业39-40
  • (二)劳动力具体供需不对称影响劳动力的有效流动40-42
  • 第四章 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42-51
  • 一、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为透析当前我国就业问题提供了科学工具42-43
  • 二、解决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对策43-51
  • (一)必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关系44-45
  • (二)必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45-46
  • (三)必须加大对劳动力培养、教育和训练的投入46-47
  • (四)必须完善劳动力保护的法律法规47-49
  • (五)必须加快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喜春;吴海军;;用科学方法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J];中国就业;2000年11期

2 马斌;广州市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制约因素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刘迎春;面向劳动力市场 寻求就业新出路[J];现代技能开发;2000年07期

4 李辉;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关于继续做好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有关问题的通知[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6 ;专家研讨劳动力市场建设指导思想[J];中国就业;2001年06期

7 陈华麟;;省厅开展劳动力市场执法检查 净化劳动力市场 规范职业中介管理[J];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1年02期

8 A.L.卡利伯格,新馨;美国雇佣关系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9 韩星,万一;劳动力市场建设刍议[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10 刘红生;浅谈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与发展[J];中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丽;;北京、上海劳动力市场的“本-外”分割:现状、归因与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建国;;关于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思考[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纪新青;宋明爽;康维波;;论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立及就业制度改革中的政府干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翁光兰;;试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荣;;户籍制度改革与劳动力市场的全国大一统[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钟甫宁;何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扩大就业机会、统一劳动力市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7 尚长风;殷国玺;;不同成因的城乡失业及治理[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8 罗来淼;;加快鹰潭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几点意见[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陆海深;;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政策性阻碍[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10 金汝斌;陈诗达;陆海深;;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中的政府职能[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罗娜;大中专生青睐我市劳动力市场[N];安康日报;2007年

2 张车伟;欧盟劳动力市场改革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伯庄;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的市场[N];宁波日报;2007年

4 文慧;万余研究生武汉劳动力市场求职[N];湖北日报;2007年

5 记者 张帆;我市实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工种增加到264个[N];盘锦日报;2007年

6 吕凤骥邋见习记者 郝明芳;海城零工劳动力市场投入使用[N];鞍山日报 ;2008年

7 通讯员 柳之强;我地区首次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N];日喀则报;2009年

8 ;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沈阳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的决定[N];沈阳日报;2014年

9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淑娟 石美遐;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力市场[N];光明日报;2014年

10 编译 王悠然;建立公平的劳动力市场环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姣娜;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2 金陈飞;中小企业与贫困减缓[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徐长玉;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杨红彦;汇率、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劳动力市场调整[D];南开大学;2012年

6 冯冰;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D];南开大学;2012年

7 武中哲;单位制变革与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D];上海大学;2008年

8 丁波文;墨西哥劳动力市场与政府就业促进政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9 孙妍;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一光;中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郭敏;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及其影响[D];贵州大学;2006年

3 程世波;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背景下的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分析[D];长江大学;2012年

4 储天骄;延迟退休年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杨彦e,

本文编号:313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13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d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