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生态文明视阈下我国环境会计的重新定位及其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21-07-04 06:11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会计将被赋予新的使命,机遇与挑战并存。环境会计将经济活动的有关环境投入及其环境负荷进行量化,从而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决策的依据及其评价考核的主要工具。同时,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背景下,环境会计借助环境资源管理制度、法律保障制度、公众参与制度、政府责任制度的实施,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加强以生态补偿为核算内容的制度建设、构建以环境会计为主要手段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推进产官学协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实现微观与宏观并行的发展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文章来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7(03)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生态文明视阈下我国环境会计的重新定位及其发展策略


环境会计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作用机制1.环境资源管理制度

框架结构,官学,环境会计信息,实践研究


图2产官学协同构建的环境会计信息平台3.推进以产官学协同的环境会计理论及其实践研究在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方面,以往的环境会计研究主要侧重于对环境会计的认知、西方国家经验的借鉴以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等内容。研究视角分散,尚未形成合力,是我国环境会计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应加快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勾画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主线,从而达到由“点”至“线”、由“线”至“面”的升华。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环境会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由财政部牵头,利用产官学协同构建的环境会计信息平台,围绕六个方面集中进行专题研究,并尽早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体系或会计准则、制度,这六个方面包括:构建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框架结构研究、碳排放交易市场及其会计研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企业综合报表的设计、环境会计核算及其准则的研究、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以及宏微观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协同创新发展研究。在环境会计的应用研究方面,在以产官学为基础的环境会计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应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接。在政府的号召和推动下,企业应积极地将环境会计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在实践的检验下发现不足并不断改进。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任重而道远,而我国企业多数情况下仍秉承着利益第一的经营理念,这与生态文明的发展背道而驰,其中,环境会计的实施有助于缓解这一现状,它要求企业在衡量经济发展的同时,考虑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量化的会计信息可以为政府衡量经济主体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4.以宏观和微观环境会计“双轨并行”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微观层面环境会计开展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提高企业或组织等微观经济

相互促进,环境会计,生态文明建设,核算体系


图3宏观和微观环境会计的“双轨并行”微观环境会计和宏观环境会计的实施,应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积极推进资源价值和环境成本核算,将与环境相关的经济事项从传统会计核算体系中分离出来,采用恰当的方法来确定相关资源价值与环境成本,在此基础上,依据环境会计准则和标准,编制规范的环境资产、成本会计报表,像其他成本或资产项目一样,在企业会计报表中予以体现。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推进宏观环境会计的开展,作为最具公共权力的权威机构,应当运用价值尺度反映国家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构建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采取恰当的方法对我国的环境资源进行分类核算,将环境因素纳入我国绿色GDP核算体系之中,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环境(绿色)经营,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增强企业对环境资产和成本的重视程度,以宏观环境会计促进微观环境会计的开展。四、结语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是在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之上的正确价值取向,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风向标。然而,目前我国的环境会计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仍然面临着理论研究不全面、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差、环境会计制度建设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环境会计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通过环境会计的重新定位,重新审视环境会计在环境资源管理制度、法律保障制度、公众参与制度、政府责任制度方面的职能和作用,加强以生态补偿为核算内容的环境会计制度建设、构建以环境会计为主要手段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推进以产官学协同的环境会计理论及其实践研究、实现微观和宏观环境会计的“双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框架构建及保障措施[J]. 林丽端,方金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生态红线法律制度的属性探析[J]. 杨治坤.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3]资源价值流会计三维分析框架探析[J]. 肖序,曾辉祥.  会计之友. 2017(16)
[4]生态文明制度四个维度的创新与优化路径研究[J]. 詹玉华.  江淮论坛. 2017(04)
[5]我国森林资源资产平衡表的编制工作研究——以国际规范与实践为视角[J]. 耿建新,安琪,尚会君.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7(04)
[6]政府与企业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研究[J]. 张本越,焦焰.  会计之友. 2017(04)
[7]我国发展与实施环境会计的战略研究[J]. 刘畅,卢静.  财会通讯. 2017(04)
[8]环境成本视角下生态污染补偿标准确定的博弈机理研究[J]. 袁广达,吴杰.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6(01)
[9]环境管理会计的PDCA循环研究[J]. 肖序,熊菲.  会计研究. 2015(04)
[10]传统文化、环境制度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J]. 毕茜,顾立盟,张济建.  会计研究. 2015(03)

硕士论文
[1]制度环境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D]. 赵帆.西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64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264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a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