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

发布时间:2017-04-27 01:10

  本文关键词: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经济学家们对把经济学分割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提出了质疑,其中最广为诟病的是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缺乏严谨的微观经济基础分析。在本文中,笔者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所提出的家庭生产函数为(the Household Production Function)为理论依据,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进行了经济解释和经验检验。 对于加里·贝克尔的学术贡献,现有研究大都强调的是其因“将微观经济分析方法拓展到更为广阔的人类行为及其交互作用研究中去”,而获得199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对为什么是贝克尔而不是其他的学者能够成功地创建“经济学帝国主义”则甚少关注。而笔者通过对贝克尔及其合作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贝克尔的学术成就大都可以视为是其所提出的家庭生产函数的具体应用,而基本物品(basic commodity)和充分收入(full income)这两个使得家庭生产函数有别于传统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关键词,则贯穿于贝克尔在诸多领域内所开展学术研究中。斯蒂格勒和贝克尔甚至宣称:利用家庭生产函数进行经济分析的最大优点在于,一切行为变化均可通过价格和收入的变化来加以解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片面强调贝克尔在拓展经济学研究范围方面的贡献,而忽略了家庭生产函数在传统经济学领域的应用,无疑是有失偏颇的。 为了将家庭生产函数拓展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分析中去,笔者进一步为家庭生产函数和传统消费者选择理论,构建了统一的坐标分析系统。该坐标系统不仅直观地显示了家庭生产函数对传统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包容与改进之处,而且也从理论上清晰地揭示了家庭生产函数可以方便地推广到分工经济系统的分析中去。 目前对家庭生产函数的经济含义进行直接经验检验的理论和现实困难,一方面在于贝克尔及其合作者并未提供任何明确的基本物品分类标准,另一方面也在于现阶段世界各国在时间配置方面的统计资料普遍缺失。有鉴于此,笔者(1)依据所构建的坐标分析系统,提供了一种间接检验家庭生产函数经济含义的基本思路;(2)通过对收入水平与劳动时间关系以及对收入水平和资本收益率与储蓄率关系的经验检验说明:家庭生产函数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3)以我国煤运电产业为例,一方面结合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变化情况,提供了一个对基本物品的定性分类标准,并据此对建国以来我国煤运电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经济解释;另一方面应用家庭生产函数所提供的成本分类标准,对我国煤运电产业规制效率进行的经验检验。
【关键词】:家庭生产函数 基本物品 充分收入 煤运电产业链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061.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图索引12-13
  • 表索引13-15
  • 1 绪论15-23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15-16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6-17
  • 1.3 研究难点与技术路线17-20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20-23
  • 2 家庭生产函数综述23-37
  • 2.1 效用理论的发展溯源与分析方法23-26
  • 2.1.1 基数效用论与边际分析法23-24
  • 2.1.2 序数效用论与无差异曲线分析法24-25
  • 2.1.3 加里·贝克尔与家庭生产函数25-26
  • 2.2 家庭生产函数及其均衡条件26-28
  • 2.2.1 传统消费者行为理论及其均衡条件26
  • 2.2.2 家庭生产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均衡条件26-28
  • 2.3 家庭生产函数对传统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包容与改进28-32
  • 2.3.1 决策对象:与人类更基本的需求直接联系起来28-29
  • 2.3.2 约束条件: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拓展到全部人类行为29-30
  • 2.3.3 均衡条件:降低了对“偏好不变”假设的依赖程度30-32
  • 2.4 贝克尔及其合作者对家庭生产函数的拓展研究32-36
  • 2.4.1 基本物品的相互关系:社会交互作用32-33
  • 2.4.2 分析周期的拓展:跨时期与跨世代消费33
  • 2.4.3 产品生产过程的参数细化:劳动分工与交易成本33-34
  • 2.4.4 贝克尔对家庭生产函数的拓展与研究主题的深入34-36
  • 2.5 小结36-37
  • 3 家庭生产函数视角下的社会分工组织形式及其微观基础37-53
  • 3.1 分析工具的构建:家庭生产函数的坐标分析系统37-41
  • 3.1.1 家庭生产函数在基本物品层面的图形决策均衡37-38
  • 3.1.2 家庭生产函数在产品层面的坐标分析系统构建38-39
  • 3.1.3 充分收入曲线对传统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包容39-41
  • 3.2 家庭生产函数视角下的专业化分工及其时间配置关系41-45
  • 3.2.1 自给自足与专业化分工模式的时间配置关系比较41-42
  • 3.2.2 自给自足模式下的时间配置关系与产品决策均衡42-43
  • 3.2.3 专业化分工模式下的时间配置关系与决策均衡43-45
  • 3.3 家庭生产函数视角下的社会分工组织形式45-48
  • 3.3.1 社会分工中的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45-46
  • 3.3.2 基本物品的专业化生产:家庭内部的分工46
  • 3.3.3 私人物品的专业化生产:企业与看不见的手46-47
  • 3.3.4 公共物品的专业化生产:政府与看得见的手47-48
  • 3.4 本研究与家庭生产函数的其他应用之间的关系48-52
  • 3.4.1 家庭生产函数坐标分析系统的简化及其基本经济含义48-49
  • 3.4.2 家庭生产函数视角下的社会分工经济系统拓扑结构49-50
  • 3.4.3 本文所检验的几种基本经济关系之间的逻辑关联50-52
  • 3.5 小结52-53
  • 4 对家庭生产函数基本假设的经验检验53-65
  • 4.1 家庭生产函数的基本假设与收入水平-劳动时间关系53-56
  • 4.1.1 对家庭生产函数的经济含义进行直接经验检验的现实困难53-54
  • 4.1.2 家庭生产函数坐标分析系统中的收入水平-劳动时间关系54-55
  • 4.1.3 家庭生产函数的基本假设与收入水平-劳动时间关系推导55-56
  • 4.2 对收入水平-劳动时间关系的经验检验56-59
  • 4.2.1 待检验方程与数据来源56-57
  • 4.2.2 定性分析与回归方法57-58
  • 4.2.3 检验方法选择与检验结果58-59
  • 4.3 对收入水平-劳动时间关系的经济解释59-64
  • 4.3.1 传统消费者选择理论收入-劳动时间关系的经济解释59-60
  • 4.3.2 家庭生产函数对收入-劳动时间关系的经济解释60-61
  • 4.3.3 在收入-工作时间关系分析中对传统理论的改进61-62
  • 4.3.4 家庭生产函数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增长62-64
  • 4.4 小结64-65
  • 5 家庭生产函数视角下的经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65-85
  • 5.1 家庭生产函数视角下的时间偏好与经济增长模式65-70
  • 5.1.1 家庭生产函数坐标分析系统中的时间偏好65-66
  • 5.1.2 储蓄国责任论与中国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66-69
  • 5.1.3 家庭生产函数视角下的储蓄率决定模型69-70
  • 5.2 对家庭生产函数视角下的储蓄率决定模型的经验检验70-79
  • 5.2.1 待检验方程与数据来源70-71
  • 5.2.2 指标计算方法71-74
  • 5.2.3 检验结果74-79
  • 5.2.4 检验结果分析79
  • 5.3 家庭生产函数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79-84
  • 5.3.1 基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变迁的基本物品分类80-81
  • 5.3.2 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主体基本物品相对偏好的一致性81-82
  • 5.3.3 建国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化与基本物品相对偏好82-84
  • 5.4 小结84-85
  • 6 对我国煤运电产业发展模式的经济解释与产业规制效率检验85-127
  • 6.1 家庭生产函数视角下的产业发展微观基础85-89
  • 6.1.1 煤运电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趋势85-86
  • 6.1.2 家庭生产函数坐标分析系统中的产业发展微观基础86-88
  • 6.1.3 产业分析中资源、知识和基本物品相对偏好的三位一体88-89
  • 6.2 对建国以来我国煤运电产业发展中若干现象的经济解释89-104
  • 6.2.1 火力发电工业的基本布局:资源禀赋及其空间分布89-97
  • 6.2.2 火力发电工业布局的调整:收入差异与基本物品相对偏好97-101
  • 6.2.3 产业政策与能源结构:基本物品相对偏好与资源使用效率101-104
  • 6.3 对我国现行煤运产业延伸规制效率的经验检验104-126
  • 6.3.1 产业规制:自然垄断与外部性104-105
  • 6.3.2 分析期内的我国煤运电产业链延伸规制特点105-108
  • 6.3.3 检验方法、数据来源与指标计算108-111
  • 6.3.4 对产业间交易效率差异的经验检验111-119
  • 6.3.5 对产业间产业要素产出效率差异的经验检验119-126
  • 6.4 小结126-127
  • 7 结论127-131
  • 7.1 可能的创新点127-128
  • 7.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28-129
  • 7.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29-131
  • 参考文献131-141
  • 数据附表141-155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55-159
  • 学位论文数据集1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家祥;历史过程的时空结构和时间向度——兼评西方历史哲学的两个命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曾春燕;卿前龙;;闲暇时间的产生及其经济性质[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3 龚六堂;贴现因子、偏好和行为经济学[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8期

4 郭庆旺;吕冰洋;;中国税收负担的综合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2期

5 石良平;刘小倩;;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效果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7期

6 王小芳;;我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实施困境分析及其前景构想——美国电力自动调节条款的经验与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10期

7 赵彪;刘海波;韩丰;李敬如;郭铭群;;我国煤炭输送方式经济性方面的研究工作[J];电力技术经济;2006年03期

8 史连军,韩放;中国电力市场的现状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03期

9 林济铿,倪以信,吴复立;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力评述[J];电网技术;2002年11期

10 张文亮,吴维宁,胡毅;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与我国电网的发展[J];高电压技术;200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彤;基于价格传导网络的煤电价格传导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2 杨淑云;中国电力产业行政垄断及其效率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柴杨;基于多条件约束的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王建林;中国煤—电纵向价格双轨制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5 徐斌;纵向交易模式选择的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29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8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