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介与技术供需方动态关系影响研究——基于三方演化博弈视角
发布时间:2021-10-02 07:57
当前,科技中介作为技术市场中的关键主体,应有的市场功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本文从中微观层面研究科技中介如何解决技术市场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机会主义等问题,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技术提供方、技术需求方和科技中介三方博弈模型,引入信任、信息共享要素变量分析科技中介对技术供需方的动态关系影响,厘清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科技中介积极的信息甄别行为会降低技术供需双方之间技术势差引起的信息非对称影响,有利于提升技术供需方的信任水平,提高信息共享的质量,并从创新激励模式、完善信息甄别体系建设、提升专业技术能力3个方面给出科技中介的管理实践启示。
【文章来源】:科技促进发展. 2019,15(03)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技术提供方(A)、技术需求方(B)和科技中介(C)三方博弈树
捎玫?行为策略也称为演化稳定策略(EES)。dF(y)dy=()1-2y[z(xC)]+F-C-xC-(I)B-RB-C②1)若z<xC+(I)B-RB-CxC+F-C,则||||dF(y)dyy=0=z(xC)+F-C-xC-(I)B-RB-C<0,z=yC+(I)A-RA-CyC+F-Cz<yC+(I)A-RA-CyC+F-Cz>yC+(I)A-RA-CyC+F-C图2技术提供方的动态演化趋势276
)→1。Z是科技中介采取甄别决策的概率,即科技中介采取甄别决策的概率越大,技术提供方越有可能选择信任行为策略。由上式可知,当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时,IA值越小,即技术提供方投机收益越小,供方选择信任行为策略概率越大;由上式整理可得z>1-F-(I)A-RAF+c(y)-1,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时,Cz=xC+(I)B-RB-CxC+F-Cz<xC+(I)B-RB-CxC+F-Cz>xC+(I)B-RB-CxC+F-C图3技术需求方的动态演化趋势27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服务中介-企业”互动与科技型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动态关系研究[J]. 李文鹣,梅强,田红云,李文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14)
[2]三方博弈视角下的农产品渠道关系治理研究[J]. 苏昕,张辉. 农业技术经济. 2017(03)
[3]成果转化中创新主体的法律保障体系构建——以科技中介组织为例[J]. 李健. 中国高校科技. 2017(Z1)
[4]技术转移中的信任生成机理研究[J]. 华冬芳,蒋伏心.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9)
[5]基于三方博弈的废旧家电回收逆向物流激励推进机制研究[J]. 杜茂康,陶波,朱圆. 软科学. 2014(12)
[6]产学研隐性知识转移的RMT模式研究[J]. 王培林,陈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04)
[7]科技中介的特性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耦合机理研究[J]. 蒋永康,梅强. 科学管理研究. 2014(03)
[8]产学研合作中的契约维度、信任与知识转移——基于多案例的研究[J]. 刁丽琳,朱桂龙. 科学学研究. 2014(06)
[9]浙江省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创新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陈洋,周绿林,李文元. 科技管理研究. 2014(11)
[10]以网络强度为调节变量的科技中介互补性资产与技术转移绩效的关系研究[J]. 王晓东,苏启林. 预测. 2014(02)
本文编号:3418284
【文章来源】:科技促进发展. 2019,15(03)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技术提供方(A)、技术需求方(B)和科技中介(C)三方博弈树
捎玫?行为策略也称为演化稳定策略(EES)。dF(y)dy=()1-2y[z(xC)]+F-C-xC-(I)B-RB-C②1)若z<xC+(I)B-RB-CxC+F-C,则||||dF(y)dyy=0=z(xC)+F-C-xC-(I)B-RB-C<0,z=yC+(I)A-RA-CyC+F-Cz<yC+(I)A-RA-CyC+F-Cz>yC+(I)A-RA-CyC+F-C图2技术提供方的动态演化趋势276
)→1。Z是科技中介采取甄别决策的概率,即科技中介采取甄别决策的概率越大,技术提供方越有可能选择信任行为策略。由上式可知,当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时,IA值越小,即技术提供方投机收益越小,供方选择信任行为策略概率越大;由上式整理可得z>1-F-(I)A-RAF+c(y)-1,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时,Cz=xC+(I)B-RB-CxC+F-Cz<xC+(I)B-RB-CxC+F-Cz>xC+(I)B-RB-CxC+F-C图3技术需求方的动态演化趋势27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服务中介-企业”互动与科技型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动态关系研究[J]. 李文鹣,梅强,田红云,李文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14)
[2]三方博弈视角下的农产品渠道关系治理研究[J]. 苏昕,张辉. 农业技术经济. 2017(03)
[3]成果转化中创新主体的法律保障体系构建——以科技中介组织为例[J]. 李健. 中国高校科技. 2017(Z1)
[4]技术转移中的信任生成机理研究[J]. 华冬芳,蒋伏心.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9)
[5]基于三方博弈的废旧家电回收逆向物流激励推进机制研究[J]. 杜茂康,陶波,朱圆. 软科学. 2014(12)
[6]产学研隐性知识转移的RMT模式研究[J]. 王培林,陈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04)
[7]科技中介的特性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耦合机理研究[J]. 蒋永康,梅强. 科学管理研究. 2014(03)
[8]产学研合作中的契约维度、信任与知识转移——基于多案例的研究[J]. 刁丽琳,朱桂龙. 科学学研究. 2014(06)
[9]浙江省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创新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陈洋,周绿林,李文元. 科技管理研究. 2014(11)
[10]以网络强度为调节变量的科技中介互补性资产与技术转移绩效的关系研究[J]. 王晓东,苏启林. 预测. 2014(02)
本文编号:3418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41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