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演进下的产业集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06:15
本文关键词:分工演进下的产业集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分工理论是自亚当·斯密起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演进,有关分工理论的研究虽然几经兴衰却从未停止。近年来,随着杨小凯超边际分析方法的创立,有关分工理论的各种研究再次逐步回归人们的视野。将分工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成为学者研究的又一热点。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各个新兴经济体而言,产业集群对经济的贡献更是不可小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发展趋势以及人们如何利用这种形成机理发展本国经济是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将运用超边际分析的方法,从分工演进的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分为三类——轮轴式产业集群,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和意大利式产业集群,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根据其不同的形成机理与发展路径,进而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首先本文运用超边际分析的方法进行模型构架,对于分工促进专业化生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交易费用的降低进行分析。专业化生产和交易费用的降低是产业集群形成的源动力,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选择,因而,分工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之后,本文将产业集群进行分类,分为轮轴式产业集群,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和意大利式产业集群,根据不同产业集群不同的特点分类讨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其中轮轴式产业集群形成是因为关键性企业的裂变和分工,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基于国际分工,意大利式产业集群的形成是源于家族式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的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中国三个典型的产业集群——长春汽车产业集群,苏州IT产业集群和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分别代表轮轴式产业集群,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和意大利式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他们的发展现状,发展瓶颈和发展趋势。 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的机理分析和实证分析,从政府、产业集群、企业三个层面分别提出轮轴式产业集群,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和意大利式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分工演进 产业集群 发展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069.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导论9-1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11-12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12
-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2-14
- 2 文献回顾与评论14-24
- 2.1 分工演进理论述评14-19
- 2.1.1 分工演进理论的起源14
- 2.1.2 分工演进理论的发展14-16
- 2.1.3 分工演进理论的回归16-17
- 2.1.4 分工演进理论的新阶段17-19
- 2.2 产业集群理论述评19-24
- 2.2.1 外部规模经济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理论19-20
- 2.2.2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理论20-21
- 2.2.3 竞争优势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理论21-22
- 2.2.4 交易费用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理论22-24
- 3 分工与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24-42
- 3.1 分工的演进过程24-30
- 3.1.1 分工演进的静态分析25-27
- 3.1.2 分工演进的动态分析27-30
- 3.2 分工与集聚经济和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30-42
- 3.2.1 分工是规模经济实现的基础30-36
- 3.2.2 分工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36-39
- 3.2.3 产业集群进一步深化分工39-42
- 4 分工演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机理分析42-49
- 4.1 分工演进下的产业集群分类42-44
- 4.2 分工演进下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式44-45
- 4.3 分工演进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45-48
- 4.3.1 分工演进对轮轴式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45-46
- 4.3.2 分工演进对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46-47
- 4.3.3 分工演进对意大利式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47-48
- 4.4 本章小结48-49
- 5 分工演进下中国典型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49-67
- 5.1 主要数据指标的意义49
- 5.2 轮轴式产业集群——长春汽车产业集群49-59
- 5.2.1 长春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50-56
- 5.2.2 长春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瓶颈56-57
- 5.2.3 长春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趋势57-59
- 5.3 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苏州IT产业集群59-63
- 5.3.1 苏州IT产业集群发展现状59-62
- 5.3.2 苏州IT产业集群发展瓶颈62
- 5.3.3 苏州IT产业集群发展趋势62-63
- 5.4 意大利式产业集群——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63-67
- 5.4.1 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64-65
- 5.4.2 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发展瓶颈65-66
- 5.4.3 温州产业集群发展趋势66-67
- 6 分工演进下典型产业集群发展对策67-76
- 6.1 政府层面67-70
- 6.2 产业集群层面70-73
- 6.3 企业层面73-76
- 结束语76-77
- 参考文献77-81
- 致谢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2期
2 胡晓鹏;从分工到模块化:经济系统演进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9期
3 雷如桥,陈继祥,刘芹;基于模块化的组织模式及其效率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0期
4 李晓华;产业组织的垂直解体与网络化[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7期
5 胡晓鹏;模块化整合标准化:产业模块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6 林金忠;企业内分工——工作组织转变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科学;2004年02期
7 曹正汉;寻求对企业性质的完整解释:市场分工的不完备性与企业的功能[J];经济研究;1997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分工演进下的产业集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4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