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向善何以可能:机制、路径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1-10-31 22:36
由于技术的红利效应,国家在战略上推动"互联网+"与"智能+",网络新经济蓬勃发展,公众的智慧生活愈加便捷,技术向善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愿景。但是,技术与"善"之间并不能简单等同,历史与理论提供了更加复杂的经验线索与分析机制。技术的结构位置与迭代方式,为人类制约技术提供了可能性机制;而技术史上的自然流转、偶然连接与利益考量,丰富了技术与善之间的转换机制。面对以网络化逻辑为特质的信息技术,商业与善之间的平衡、技术治理的迷思等,成为当前技术向善的现实性困境。市场、政府和公众等多主体的协同治理,需要协调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加强全球合作,广泛尊重差异,培育公众的技术自觉,识别技术发展断点并锤炼价值,塑造正向的信息主义精神,从而获取技术向善的可行性路径。
【文章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技术本质:“向善”的可能性机制
(一)技术的结构位置
(二)技术的迭代方式
二、技术历史:“向善”的经验性表达
三、技术主体:“向善”的现实性困境
四、技术未来:“向善”的可行性路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协同治理、技术创新与智慧防疫——基于“健康码”的案例研究[J]. 史晨,马亮. 党政研究. 2020(04)
[2]封闭性场景:人工智能的产业化路径[J]. 陈小平. 文化纵横. 2020(01)
[3]是AI向善,还是人类向善[J]. 刘永谋. 民主与科学. 2019(06)
[4]网络化时代的信息主义精神——来自互联网公益领域的经验[J]. 刘秀秀. 江海学刊. 2019(06)
[5]新时代国家治理中技术治理的双重维度及其出路[J]. 刘秀秀. 行政管理改革. 2019(10)
[6]技术治理的四重幻象——城市治理中的信息技术及其反思[J]. 韩志明. 探索与争鸣. 2019(06)
[7]技术化社会治理的异步困境[J]. 邱泽奇. 社会发展研究. 2018(04)
[8]智慧生活的个体代价与技术治理的社会选择[J]. 邱泽奇. 探索与争鸣. 2018(05)
[9]技术治理的逻辑[J]. 刘永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06)
[10]网络条件下的组织形式与规模——元意识形态的地位问题[J]. 王水雄. 社会发展研究. 2015(01)
本文编号:3468987
【文章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技术本质:“向善”的可能性机制
(一)技术的结构位置
(二)技术的迭代方式
二、技术历史:“向善”的经验性表达
三、技术主体:“向善”的现实性困境
四、技术未来:“向善”的可行性路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协同治理、技术创新与智慧防疫——基于“健康码”的案例研究[J]. 史晨,马亮. 党政研究. 2020(04)
[2]封闭性场景:人工智能的产业化路径[J]. 陈小平. 文化纵横. 2020(01)
[3]是AI向善,还是人类向善[J]. 刘永谋. 民主与科学. 2019(06)
[4]网络化时代的信息主义精神——来自互联网公益领域的经验[J]. 刘秀秀. 江海学刊. 2019(06)
[5]新时代国家治理中技术治理的双重维度及其出路[J]. 刘秀秀. 行政管理改革. 2019(10)
[6]技术治理的四重幻象——城市治理中的信息技术及其反思[J]. 韩志明. 探索与争鸣. 2019(06)
[7]技术化社会治理的异步困境[J]. 邱泽奇. 社会发展研究. 2018(04)
[8]智慧生活的个体代价与技术治理的社会选择[J]. 邱泽奇. 探索与争鸣. 2018(05)
[9]技术治理的逻辑[J]. 刘永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06)
[10]网络条件下的组织形式与规模——元意识形态的地位问题[J]. 王水雄. 社会发展研究. 2015(01)
本文编号:3468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46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