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林产品供应链中碳汇交易价格合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3 10:54
以营林企业和木质林产品制造企业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构建木质林产品供应链交易模型,对供应链碳汇价格合作机制下的生产与减排决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供应链上存在有效的碳汇转移价格区间,在该区间内进行价格合作有利于提高各企业的利润;供应链碳汇价格合作机制不仅能够缓解制造企业技术减排的压力,而且有利于营林企业提高碳汇林的营林规模,但是会减弱制造企业减排履约的强制性及减排政策的有效性,不利于制造企业提高成品市场销售量。因此,为保证木材和林业碳汇的稳定供给,供应链企业双方应通过协商制定合适的碳汇转移价格。
【文章来源】:林业经济问题. 2018,38(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下木质林产品供应链交易图
设θ>μ[(b-a1Eg)ε+cs2+3εtc]2ε,由此可知,d2πmdΔe2<0恒成立。所以,πm(Δe)是关于Δe的凹函数,则营林企业利润函数存在最大值。令dπmdΔe=0,可得制造企业的最优的Δe*,如式⑹。证毕。命题2表明:在供应链内部无碳汇价格合作的情形下,碳汇交易成本的存在将提高制造企业向市场购买碳排放权的成本;虽然可促使制造企业提高碳减排量,但加大了制造企业的减排压力,从而增加制造企业维持生产的运营成本。2.2碳汇价格合作机制下的木质林产品供应链图2存在碳汇价格合作下商品流和碳流流向简图Figure2Supplychainofgoodsflowandfor-estrycarbonsinkflowatacarbonpriceofcarbonsinkscooperation当木质林产品供应链内部进行碳汇价格合作时,林业碳汇价格通过交易双方直接协商产生,因此营林企业不仅要向制造企业提供木材,而且还需满足制造企业碳排放权的需求量。营林企业将碳汇林生产的林业碳汇以低于市场价格向制造企业转移,且不存在交易成本,剩余的林业碳汇向碳排放权市场出售,制造企业的碳排放权供给主要来源于营林企业供给的碳汇和自身技术减排的节约量。在此过程中,制造企业向营林企业直接购买林业碳汇可缓解碳减排压力和减少碳交易成本,从而能在碳约束政策下合规地生产木质林产品;营林企业直接向制造企业出售林业碳汇以减少碳交易成本对其生产规模的限制,并能顺利向制造企业出售木材获益,各自利用其比较优势,通过交易实现更大的利润(图2)。2.2.1碳汇价格合作下营林企业会提高碳汇林规模在木质林产品供应链进行碳汇价格合作情形下,营林企业的利润函数为:πcs(Δe)=psλqm+[b-a1Eg-a2ε(qs-λqm)-tc]
灵敏度分析,数值选取借鉴以前学者文献[8,25-26],具体数值设定如表1所示。针对不同碳交易情形下的最优营林量、最优单位产品碳减排量的表达式进行算例分析。假设某木质林产品供应链,营林企业的生产活动主要是木材生产,向制造企业供给用于生产木质林产品的木材和林业碳汇,剩余碳汇林生产的碳汇向碳排放权市场出售。3.1有效的碳汇转移价格区间结合算例结果,分析有、无碳价格合作机制下,碳价格合作策略对供应链各主体最大利润值的影响,寻找合理、可行的碳汇转移价格区间。首先,设碳减排系数θ=5000,图3碳汇价格与营林企业和制造企业利润关系Figure3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priceofcarbonsinksandtheprofitsofforestenterprisesandmanufactur-ingenterprises碳限额Eg=600,产品减排量对产品需求的影响系数μ分别为100、150、200,使用Lingo9.0软件算出在不同μ和wt值下的营林企业和制造企业的最大利润值,营林企业的利润(πcs)和制造企业的利润(πcm)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在图3(a)中,a、b、c三点横坐标分别表示在供应链不存在碳汇价格合作情形下,μ取不同值时,营林企业的最大利润。三条实线分别表示在碳价格合作情形下,随着碳汇转移价格的变化,营林企业的最大利润值的变化趋势。在图3(b)中,a、b、c三点横坐标分别表示在供应链不存在碳价格合作情形下,μ取不同值时,制造企业的最大利润。三条实线分别表示在碳价格合作情形下,随着碳汇转移价格的变化,制造企业的最大利润的变化趋势。第3期王帅等:木质林产品供应链中碳汇交易价格合作机制研究7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考虑交叉销售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J]. 王文宾,王智慧,林欣怡. 工业技术经济. 2018(05)
[2]考虑退货风险的制造商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研究[J]. 张学龙,吴豆豆,王军进,刘家国,张一纯. 中国管理科学. 2018(03)
[3]双渠道结构下制造商最优定价策略研究——基于渠道偏好因素的考量分析[J]. 梁喜,蒋琼.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8(02)
[4]碳限额下双渠道供应链减排与定价决策[J]. 周熙登.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7(20)
[5]云南思茅松碳汇造林项目减排量、经济价值及其敏感性分析[J]. 曹先磊,张颖.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2)
[6]对构建全国碳交易体系的几点思考[J]. 安树民,龚亚珍. 林业经济问题. 2016(06)
[7]企业购买林业碳汇指标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 陈丽荣,曹玉昆,朱震锋,苏蕾. 林业经济问题. 2016(03)
[8]低碳供应链生态研发、合作促销与定价的微分博弈分析[J]. 游达明,朱桂菊. 控制与决策. 2016(06)
[9]两种分成契约下供应链企业合作减排决策机制研究[J]. 李友东,谢鑫鹏,营刚. 中国管理科学. 2016(03)
[10]基于碳汇视角的碳汇林业发展对策分析[J]. 黄宰胜,陈钦. 林业经济. 2015(11)
博士论文
[1]供应链管理中的若干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研究[D]. 蓝永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92893
【文章来源】:林业经济问题. 2018,38(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下木质林产品供应链交易图
设θ>μ[(b-a1Eg)ε+cs2+3εtc]2ε,由此可知,d2πmdΔe2<0恒成立。所以,πm(Δe)是关于Δe的凹函数,则营林企业利润函数存在最大值。令dπmdΔe=0,可得制造企业的最优的Δe*,如式⑹。证毕。命题2表明:在供应链内部无碳汇价格合作的情形下,碳汇交易成本的存在将提高制造企业向市场购买碳排放权的成本;虽然可促使制造企业提高碳减排量,但加大了制造企业的减排压力,从而增加制造企业维持生产的运营成本。2.2碳汇价格合作机制下的木质林产品供应链图2存在碳汇价格合作下商品流和碳流流向简图Figure2Supplychainofgoodsflowandfor-estrycarbonsinkflowatacarbonpriceofcarbonsinkscooperation当木质林产品供应链内部进行碳汇价格合作时,林业碳汇价格通过交易双方直接协商产生,因此营林企业不仅要向制造企业提供木材,而且还需满足制造企业碳排放权的需求量。营林企业将碳汇林生产的林业碳汇以低于市场价格向制造企业转移,且不存在交易成本,剩余的林业碳汇向碳排放权市场出售,制造企业的碳排放权供给主要来源于营林企业供给的碳汇和自身技术减排的节约量。在此过程中,制造企业向营林企业直接购买林业碳汇可缓解碳减排压力和减少碳交易成本,从而能在碳约束政策下合规地生产木质林产品;营林企业直接向制造企业出售林业碳汇以减少碳交易成本对其生产规模的限制,并能顺利向制造企业出售木材获益,各自利用其比较优势,通过交易实现更大的利润(图2)。2.2.1碳汇价格合作下营林企业会提高碳汇林规模在木质林产品供应链进行碳汇价格合作情形下,营林企业的利润函数为:πcs(Δe)=psλqm+[b-a1Eg-a2ε(qs-λqm)-tc]
灵敏度分析,数值选取借鉴以前学者文献[8,25-26],具体数值设定如表1所示。针对不同碳交易情形下的最优营林量、最优单位产品碳减排量的表达式进行算例分析。假设某木质林产品供应链,营林企业的生产活动主要是木材生产,向制造企业供给用于生产木质林产品的木材和林业碳汇,剩余碳汇林生产的碳汇向碳排放权市场出售。3.1有效的碳汇转移价格区间结合算例结果,分析有、无碳价格合作机制下,碳价格合作策略对供应链各主体最大利润值的影响,寻找合理、可行的碳汇转移价格区间。首先,设碳减排系数θ=5000,图3碳汇价格与营林企业和制造企业利润关系Figure3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priceofcarbonsinksandtheprofitsofforestenterprisesandmanufactur-ingenterprises碳限额Eg=600,产品减排量对产品需求的影响系数μ分别为100、150、200,使用Lingo9.0软件算出在不同μ和wt值下的营林企业和制造企业的最大利润值,营林企业的利润(πcs)和制造企业的利润(πcm)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在图3(a)中,a、b、c三点横坐标分别表示在供应链不存在碳汇价格合作情形下,μ取不同值时,营林企业的最大利润。三条实线分别表示在碳价格合作情形下,随着碳汇转移价格的变化,营林企业的最大利润值的变化趋势。在图3(b)中,a、b、c三点横坐标分别表示在供应链不存在碳价格合作情形下,μ取不同值时,制造企业的最大利润。三条实线分别表示在碳价格合作情形下,随着碳汇转移价格的变化,制造企业的最大利润的变化趋势。第3期王帅等:木质林产品供应链中碳汇交易价格合作机制研究7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考虑交叉销售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J]. 王文宾,王智慧,林欣怡. 工业技术经济. 2018(05)
[2]考虑退货风险的制造商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研究[J]. 张学龙,吴豆豆,王军进,刘家国,张一纯. 中国管理科学. 2018(03)
[3]双渠道结构下制造商最优定价策略研究——基于渠道偏好因素的考量分析[J]. 梁喜,蒋琼.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8(02)
[4]碳限额下双渠道供应链减排与定价决策[J]. 周熙登.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7(20)
[5]云南思茅松碳汇造林项目减排量、经济价值及其敏感性分析[J]. 曹先磊,张颖.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2)
[6]对构建全国碳交易体系的几点思考[J]. 安树民,龚亚珍. 林业经济问题. 2016(06)
[7]企业购买林业碳汇指标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 陈丽荣,曹玉昆,朱震锋,苏蕾. 林业经济问题. 2016(03)
[8]低碳供应链生态研发、合作促销与定价的微分博弈分析[J]. 游达明,朱桂菊. 控制与决策. 2016(06)
[9]两种分成契约下供应链企业合作减排决策机制研究[J]. 李友东,谢鑫鹏,营刚. 中国管理科学. 2016(03)
[10]基于碳汇视角的碳汇林业发展对策分析[J]. 黄宰胜,陈钦. 林业经济. 2015(11)
博士论文
[1]供应链管理中的若干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研究[D]. 蓝永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92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49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