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的文本意蕴及其现实适用性——基于《资本论》文本内容的系统考察与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13 10:28
  级差地租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核心内容,级差地租的生成属性、普遍存在性与发展性、具体形式及辩证运动关系、量的计算逻辑、占有与分配关系等理论,对于认识和治理我国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科学区分级差地租与社会主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本质差异的基础上不难发现,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的现实应用价值主要集中在明确社会主义条件下土地级差收入存在的客观性、土地级差收入对于我国土地利用的经济调节作用、土地级差收入占有和分配的公共性三个方面。这既反映了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客观需要,也是进行具体构建和政策创新的积极尝试。 

【文章来源】:经济学家.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的文本意蕴及其现实适用性——基于《资本论》文本内容的系统考察与应用分析


图1反映了在社会平均生产价格既定条件下,等面积不同地块的个别生产率

级差地租,变动情况


ECONOMIST经济学家2019·4图2级差地租在不同租期占有关系的变动情况级差地租额级差Ⅰ新的级差Ⅰ、Ⅱ新的级差Ⅰ、Ⅱ新的级差Ⅰ、Ⅱ新的级差Ⅰ、ⅡABCDE租期0①②③④⑤所有权对土地投资(非土地所有者的投资)限制作用的,而现实中基于土地所有权的绝对地租无论其实体来源,还是其属性归位,终究是与级差地租合二为一的。于是,有学者确凿地提出“马克思说的绝对地租并不是独立于级差地租的地租形态,而是级差地租的一部分”[2]18。四、级差地租的占有关系及其分配关系从根本上讲,级差地租才是反映以土地为核心的生产关系的关键尺度,才构成了解析其背后隐藏的社会结构的核心法门,这与马克思所强调的“要考察资本投入农业而产生的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1]694是异曲同工的。这自然便引出了级差地租的占有与分配关系,这是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地租特质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分析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地租所反映的生产关系的重要依据。(一)级差地租的纵向交替占有关系马克思指出,“级差地租有这样一个特点:土地所有权在这里仅仅取去超额利润,否则这种超额利润就会被租地农场主据为己有,而在一定情况下,在租约未满期间,实际上也是被租地农场主据为己有”[1]854。这给我们以启示,级差地租有时归土地所有者占有,有时归租地农场主占有,至于何时确定其归属则以土地所有者和租地农场主订立的契约为准。这样,我们不妨将级差地租(这里仅说明农业级差地租)放到一个更长的历史周期中来考察,我们便能清晰地了解级差地租的归属变动情况,具体见图2。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构成级差地租持续存在和不断增长的条件除其基本条件外,还有两项前置要件,即:一是图中的级差地租可以是某块土地的纵向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级差地租论——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新说明[J]. 余瑞祥.  经济评论. 1999(03)



本文编号:3623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623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c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