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逻辑蕴涵及中国实践
发布时间:2023-12-13 20:03
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研究竞争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分工协作,通过对竞争内涵、本质、作用、类型的阐释,构建出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主体内容。而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逻辑主线:劳动价值论是商品参与竞争的基础,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竞争的实质,经济危机是违背价值规律进行无序竞争的结果。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竞争思想逐步形成并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有其自身的显著特征:第一,所有制基础不同;第二,竞争建立在公平有序基础之上;第三,竞争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第四,竞争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马克思竞争理论并不反对竞争,而是反对基于利己主义的无序竞争,主张建立在利他主义合作基础之上的有序竞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秉承这一理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摸索,力图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通过竞争展现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分工协作是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逻辑前提
(一) 分工协作促进竞争, 提高经济效率
(二) 分工形成新的社会关系, 制造竞争, 推动社会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主体内容
(一) 关于竞争的内涵和竞争的本质
(二) 对竞争作用的理解
(三) 对竞争类型的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逻辑主线
(一) 劳动价值论是商品参与竞争的基础
(二) 追求剩余价值与利润是资本主义社会竞争的实质
(三) 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是违背价值规律、无序竞争的结果
四、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中国实践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思想的形成与确立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特征
五、结语
本文编号:3873877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分工协作是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逻辑前提
(一) 分工协作促进竞争, 提高经济效率
(二) 分工形成新的社会关系, 制造竞争, 推动社会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主体内容
(一) 关于竞争的内涵和竞争的本质
(二) 对竞争作用的理解
(三) 对竞争类型的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逻辑主线
(一) 劳动价值论是商品参与竞争的基础
(二) 追求剩余价值与利润是资本主义社会竞争的实质
(三) 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是违背价值规律、无序竞争的结果
四、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中国实践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思想的形成与确立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特征
五、结语
本文编号:3873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87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