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马克思机器理论的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06 22:48
  机器作为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与科学技术的物质承担者,是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绕不开的话题。机器产生于工场手工业之中,最先由手工业者在以往的生产经验与技巧的基础上通过改良手工工具而制造出来的,并且,以机器为主的生产方式一经建立,便不断蚕食以手工工具劳动为主的工场手工业。由于机器具有发展生产力的属性以及维护并巩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属性,所以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产生了双重影响。在生产力方面,机器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这首先表现在机器的应用对人的解放有重要作用;其次表现为机器的应用拓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与提高了对劳动对象的加工效率;再次,机器本身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最合适的形式在生产领域、对自然的征服、对政治格局、生产方式的变革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机器的应用催生了工人的权利意识,政府也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而通过立法形式逐步保障工人应有的权利,改善工人的生活。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机器与其内含的科学技术被资产阶级所掌控,成为资本的权力,进而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在此期间,机器劳动与工人之间的异化现象愈演愈烈,导致机器本身作为劳动中介却主体化了,而劳动主体——工人却客体化为机器的附...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马克思机器理论产生的背景
    1.1 马克思机器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
        1.1.1 科学技术背景——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积累
        1.1.2 社会背景——工业革命
    1.2 马克思机器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
        1.2.1 工艺学背景
        1.2.2 哲学背景
第2章 马克思机器理论中的哲学内容
    2.1 机器的产生及其发展
        2.1.1 机器产生的条件
        2.1.2 机器的制造
        2.1.3 机器的高级形态——机器体系
        2.1.4 机器的本质属性
    2.2 机器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2.1 机器的应用对劳动者的解放作用
        2.2.2 机器的应用对劳动对象领域的拓展
        2.2.3 机器作为先进的劳动资料对生产力的提升作用
        2.2.4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对工场手工业与家庭劳动的革命
        2.2.5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推动了工厂立法
    2.3 机器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2.3.1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对工人的摧残性
        2.3.2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实现了机器对工人的奴役
        2.3.3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使工人在精神道德方面逐渐空虚与沦丧
    2.4 机器的应用对巩固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双重作用
        2.4.1 机器资本化为最适合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定资本
        2.4.2 机器理论对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基础
第3章 马克思机器理论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以及现代启示
    3.1 法兰克福学派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
    3.2 马克思与法兰克福学派有关科学技术的理论差异
    3.3 继续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要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24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4024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9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