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碳排放会计核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13:05

  本文关键词:碳排放会计核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温室效应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低碳模式成为各国推行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节能减排成了很多企业关注的重点,碳相关事项的主体扩展到多数企业。针对碳会计事项,传统财务会计并不能对其进行准确核算,有关的信息并不能在传统会计报告中反映出来,企业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信息使用者不能通过财务报告真正了解企业。 对于碳会计,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碳排放权的确认及计量,对碳排放成本的研究一般是将其与企业战略管理相结合,认为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其构成了战略管理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国内有学者提出,广义上碳会计至少应该包括碳排放权会计、碳固会计、碳成本会计、碳管理会计和碳审计等内容在内。按照此思路,一些研究提出了碳会计体系的构建,大多将其作为一个独立体系从原有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认为碳会计有别于财务会计,其所涉及事项无法在现有会计体系中予以反映,需针对其构建专门的体系,并且该体系有一定的会计目标,要遵循一定的构建原则和核算原则,参照现有财务会计准则,对于碳交易相关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分碳资产、碳负债、碳所有者权益、碳收入、碳费用以及碳利润六个要素进行核算。本文只对碳排放会计进行研究,认为其核算框架至少包括碳排放量的测算、碳排放权的确认和计量、碳排放成本核算及管理。 碳排放行为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它所引起的变化是在原有财务会计系统之内的,只不过是新出现的一种因素,引起相关会计要素的变化。因此,本文是将碳排放事项嵌入到原有会计体系中进行研究,按相关事项所产生的影响,在符合要素确认条件的前提下,分别将其确认。 文章首先明确了碳排放会计的概念,提出其核算内容应包括碳排放量的测算、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和碳排放成本核算及管理,分别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探析。企业碳排放量的测算,即碳足迹的计算,是从物资流的角度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测算,是整个碳排放会计核算系统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碳排放产生的影响用以货币计量的碳排放权和碳排放成本来反映。现实中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两种交易机制,即总量控制与配额交易模式(Cap and Trade)和基准与信用模式(Baseline and Credit)。不同的交易机制下,碳排放权有着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本文分别阐述了两种交易机制下碳排放权的处理,并按持有目的的不同将其确认为不同类别的资产,采用合理的计量属性对其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其次,对碳排放成本进行研究,对其核算可以采用生命周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对现有成本体系下产品成本账户进行了调整,在产品成本构成中反映出企业的碳排放成本,而对于符合费用化标准的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最后提出了有关碳排放信息披露的方式:企业应采用补充原有报告和独立报告的双重模式,即一方面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中列报碳排放资产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结果;另一方面单独编制报告反映碳排放对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使得利益相关者各方全面、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碳排放。
【关键词】:碳排放量 碳排放权 会计确认与计量 碳排放成本 信息披露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30;X19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目录8-11
  • 1 绪论11-31
  • 1.1 选题依据和立论背景11-13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6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4-21
  • 1.3.2 国内研究现状21-25
  • 1.3.3 综述25-26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26-28
  • 1.4.1 研究内容26-28
  • 1.4.2 研究思路28
  •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28-31
  • 1.5.1 研究方法28-29
  • 1.5.2 研究创新点29-31
  • 2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31-35
  • 2.1 基本概念31-32
  • 2.1.1 碳排放量31
  • 2.1.2 碳排放权31-32
  • 2.1.3 碳排放成本32
  • 2.2 相关理论32-35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32-33
  • 2.2.2 资源稀缺性理论33
  • 2.2.3 外部性理论与科斯定理33-34
  • 2.2.4 生命周期理论34-35
  • 3 碳排放量的测算35-39
  • 3.1 碳排放量测算的重要性35
  • 3.2 碳排放量测算的方法35-39
  • 4 碳排放权的确认及计量39-51
  • 4.1 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39-40
  • 4.2 碳排放权的确认40-44
  • 4.2.1 总量控制及交易机制下配额的确认42-43
  • 4.2.2 基准与信用机制下信用的确认43-44
  • 4.3 碳排放权的计量44-47
  • 4.3.1 总量控制及交易机制下碳排放权的计量44-46
  • 4.3.2 基准与信用机制下信用的计量46-47
  • 4.4 碳排放权具体会计处理举例47-51
  • 4.4.1 基于总量控制及交易机制的会计处理47-49
  • 4.4.2 基于基准与信用机制的会计处理49-51
  • 5 碳排放成本核算及管理51-59
  • 5.1 碳排放成本确认51-53
  • 5.2 碳排放成本核算53-56
  • 5.2.1 企业碳排放成本的核算内容53
  • 5.2.2 企业碳排放成本的核算方法53-55
  • 5.2.3 账户设置55-56
  • 5.3 碳排放成本的管理56-59
  • 5.3.1 战略定位中考虑碳排放成本56-57
  • 5.3.2 经营活动中的碳排放成本管理57
  • 5.3.3 市场营销中的碳排放成本管理57
  • 5.3.4 将碳排放成本纳入业绩评价体系57-59
  • 6 碳排放信息披露59-63
  • 6.1 碳排放信息披露的必要性59-60
  • 6.1.1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59
  • 6.1.2 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59-60
  • 6.2 碳排放信息披露的方式60-63
  • 6.2.1 原有报告基础上补充式报告61-62
  • 6.2.2 碳排放信息独立报告62-63
  • 7 结论及展望63-65
  • 7.1 结论63-64
  • 7.2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7
  • 致谢67-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毅;郝玲;;IASB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回顾及影响[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07期

2 黄益寿;;环境成本确认与计量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10期

3 杨凌雁;杨万任;;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确认与计量属性探讨——基于总量控制及交易机制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2年13期

4 邸利芳;陈毓敏;;排放权及其交易的会计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12年16期

5 张维阳;段学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6 朱敏;李晓红;;论清洁发展机制下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年11期

7 张佩;;产品生产成本碳排放计量初探[J];会计之友;2011年29期

8 毛小松;;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初探[J];财会研究;2011年03期

9 张彩平;;碳排放权初始会计确认问题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张惠茹;李秀莲;;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碳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2012年25期


  本文关键词:碳排放会计核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441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a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