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17-06-24 17:01
本文关键词:模块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模块化是一种分解和构成复杂产品的方式。技术模块化导致了产业模块化,形成了以生产非一体化和产品内国际分工为基本特征的模块化产业组织。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各个阶段与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相匹配,发展中国家企业自然就成为了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的代工者,被发达国家控制的全球价值链所俘获,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地位。这一现实给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和产业升级带来了巨大障碍,对中国来说,如何利用模块化的契机来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出口产品国内技术含量,从而突破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状态,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 模块化产业组织视角下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一,如何确定不同产品建构下的技术能力提升和产业升级路径;第二,如何在模块化知识分工条件下提高模块创新能力,建立良性运行的模块化技术创新机制;第三,模块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具有哪些特征。 综合运用了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系统分析方法、博弈分析方法和数理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因子分析方法、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实证研究的重点在于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针对垂直专业化分工与RD投入、RD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与专利类型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提出了从模块化分工到产业升级的实现路径。虽然模块化分工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俘获型价值链形成的必要条件,但是中国仍然可以利用模块化分工的机会使本土企业的核心能力向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延伸,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模块化技术创新。第二,对垂直专业化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经验研究。由于模块化产业组织的基本特征是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因此可以通过对垂直专业化技术溢出效应的经验研究来检验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是否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即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具体表现又是怎样的,从而完善以强化技术溢出效应为目的的产业创新机制和科技管理政策。 研究得出了六点基本结论。第一,模块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的微观机制表现为模块化的知识基础和操作基础,中观机制表现为产业标准创新和模块创新,宏观机制表现为模块化生产网络环境下国家层面的开放式创新战略。第二,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分布特征,以区位差异为前提的极化效应导致东部地区成为技术创新的集群地带。第三,在模块化产业组织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在整体上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对以专利申请数表征的RD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对中国本土代工企业的RD投入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第四,中国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只是促进了低层次的外围创新,对高层次的核心技术创新非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产生了阻碍作用。第五,在模块化产业组织背景下,中国面临两种不同视角的产业升级困境。一是基于产品建构视角的产品建构陷阱,即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状态和系统创新瓶颈;二是基于全球价值网络视角的低端锁定状态。第六,中国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遵循比较优势演化规律。中国的产业升级路径应该是非线性的,产业内升级是产业升级的收敛点;二是获取产品建构优势。在技术模块化背景下应当与先进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将核心能力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在技术集成化背景下应当在合作过程中保持独立性,运用价值链分工协作方式化解系统创新风险。
【关键词】:模块化 模块化产业组织 分工 技术创新 技术溢出 产业升级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062.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导论11-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4
- 1.1.1 研究背景11-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14-16
- 1.2.1 研究对象14
- 1.2.2 研究方法14-16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6-18
- 1.4 创新之处18-19
- 2 文献综述19-50
- 2.1 模块化的概念19-25
- 2.1.1 国外文献19-23
- 2.1.2 国内文献23-25
- 2.2 模块化产业组织25-31
- 2.2.1 国外文献25-28
- 2.2.2 国内文献28-31
- 2.3 模块化与技术创新31-40
- 2.3.1 国外文献31-36
- 2.3.2 国内文献36-40
- 2.4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40-49
- 2.4.1 国外文献40-44
- 2.4.2 国内文献44-49
- 本章小结49-50
- 3 产业组织、技术创新机制与产业升级的理论研究50-84
- 3.1 产业组织形态的演进50-57
- 3.1.1 生产方式的变革50-54
- 3.1.2 产业组织形式的变革54-57
- 3.2 产品内国际分工57-65
- 3.2.1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涵义58-59
- 3.2.2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动因59-62
- 3.2.3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知识扩散与技术溢出62-65
- 3.3 技术创新机制65-70
- 3.3.1 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65-67
- 3.3.2 技术创新的扩散机制67-69
- 3.3.3 技术创新的共生机制69-70
- 3.4 全球价值链70-77
- 3.4.1 全球价值链的涵义70-72
- 3.4.2 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72-76
- 3.4.3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76-77
- 3.5 产业升级模式77-83
- 3.5.1 产业升级的涵义77-78
- 3.5.2 价值链治理与产业升级78-80
- 3.5.3 雁形模式80-83
- 本章小结83-84
- 4 模块化产业组织的技术创新机制84-118
- 4.1 模块化技术创新的微观机制84-94
- 4.1.1 知识基础84-87
- 4.1.2 操作基础87-94
- 4.2 模块化技术创新的中观机制94-107
- 4.2.1 标准创新94-98
- 4.2.2 模块创新98-107
- 4.3 模块化技术创新的宏观机制107-117
- 4.3.1 开放式创新的涵义107-111
- 4.3.2 开放式创新战略111-115
- 4.3.3 中国的后开放式创新战略115-117
- 本章小结117-118
- 5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区域创新政策118-141
- 5.1 文献回顾119-122
- 5.2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122-125
- 5.2.1 研究方法122-124
- 5.2.2 数据选取124-125
- 5.3 分析过程125-130
- 5.4 结果讨论130-135
- 5.4.1 区域间差异131-132
- 5.4.2 区域内差异132-133
- 5.4.3 省级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结构133-134
- 5.4.4 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分类134-135
- 5.5 结论与建议135-140
- 5.5.1 结论135-136
- 5.5.2 区域创新政策建议136-140
- 本章小结140-141
- 6 模块化产业组织的技术溢出效应141-169
- 6.1 非对称技术溢出141-143
- 6.2 文献回顾与假说提出143-149
- 6.2.1 国外关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143-146
- 6.2.2 国内关于FDI和垂直专业化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146-149
- 6.2.3 假说提出149
- 6.3 计量方程设定、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149-154
- 6.4 初步分析与结果讨论154-161
- 6.4.1 基于20个制造业行业的分析155-158
- 6.4.2 基于14个制造业行业的分析158-161
- 6.5 细化分析与结果讨论161-166
- 6.6 结论166-168
- 本章小结168-169
- 7 模块化产业组织视角下的中国产业升级困境与路径169-201
- 7.1 中国产业升级困境(一):产品建构陷阱169-175
- 7.1.1 产品建构的概念及类型169-171
- 7.1.2 两类产品建构陷阱171-175
- 7.2 中国产业升级困境(二):全球价值网络的低端锁定175-187
- 7.2.1 全球价值网络下中国本土企业的低端锁定状态175-183
- 7.2.2 全球价值网络下低端锁定的博弈分析183-187
- 7.3 中国产业升级路径选择187-199
- 7.3.1 遵循比较优势演化规律188-194
- 7.3.2 获取产品建构优势194-199
- 本章小结199-201
- 结论201-206
- 基本结论201-204
- 不足之处204
- 后续研究204-206
- 参考文献206-233
- 附录233-238
- 致谢238-24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240-2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2 陆国庆;基于信息技术革命的产业创新模式[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3 傅耀;;产业升级、贸易政策与经济转型[J];当代财经;2008年04期
4 胡健;周艳春;;基于油气资源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1期
5 于明超;陈柳;;垂直专业化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1期
6 任胜钢;彭建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比较[J];系统工程;2007年02期
7 郑新立;产业升级与投资结构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04期
8 蔡宁,杨闩柱,吴结兵;企业集群风险的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9 朱瑞博;价值模块整合与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8期
10 昝廷全;系统经济:新经济的本质——兼论模块化理论[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汶荣;技术创新机制的系统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模块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47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