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增长因素部门分解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非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增长因素部门分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识别中国碳排放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关键部门对于科学地制定碳减排方案、尽早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扩展了分部门的结构分解分析法,基于非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中国生产部门碳排放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及部门。结果表明,最终需求规模是唯一的碳排放增长因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出口及城镇居民消费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需求类型,而建筑业以及各类设备制造业是需求规模增长的主要部门;碳排放强度是主要的碳排放减缓因素,但与其他时期相比该因素引起的减排量较小,电力业碳排放强度不降反升是其主要原因;投入产出结构在2007年至2012年首次成为主要的减排因素,主要得益于电力业及建筑业投入产出结构的大幅优化。为使中国尽早实现减排目标,建议控制建筑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过快增长,以提高发电效率、优化发电结构为抓手降低各部门碳排放强度,推动各生产部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环境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部门分解 二氧化碳排放
【分类号】:F124;X196
【正文快照】: 一、引言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于2015年12月通过了《巴黎协议》,并于2016年4月签署了该协议。协议的核心内容是尽快实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在本世纪内将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工业化前的2℃以内,并为控温1.5℃而努力。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碳排放 国之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顾阿伦;吕志强;;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影响——基于IO-SDA方法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03期
2 彭水军;张文城;孙传旺;;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5年01期
3 计军平;马晓明;;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12期
4 郭朝先;;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分解技术[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5 ;A DECOMPOSITION METHOD OF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2005年02期
6 李景华;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及在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治;陆建明;刘琳;;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的碳排放与利益:测算与比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年09期
2 黄伟如;张贤;查冬兰;;中日贸易内涵能源的测算与分解——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经纬;2016年05期
3 王子敏;潘丹丹;;城市化路径、速度偏差与能耗效应——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4 吴光豪;方齐云;;地区发展不平衡对低碳经济转型的挑战与启示[J];经济与管理;2016年05期
5 计军平;胡广晓;马晓明;;基于非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增长因素部门分解研究[J];环境经济研究;2016年01期
6 王文治;陆建明;;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的测算与责任分担[J];统计研究;2016年08期
7 姜延书;何思浩;;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08期
8 刘培青;;全球价值链中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因素——以中、印、日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9 冯宗宪;王安静;;陕西省碳排放因素分解与碳峰值预测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08期
10 陈楠;刘学敏;长谷部勇一;;中日产业转移及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因素——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研究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1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坤;滕飞;齐晔;;新气候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方向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8期
2 陈琳;;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模型[J];中外能源;2013年01期
3 郭朝先;;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7期
4 赵志耘;杨朝峰;;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年06期
5 李健;吴成霞;张吉辉;;产业结构和效率份额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关联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06期
6 计军平;刘磊;马晓明;;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蒋金荷;;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04期
8 陈诗一;;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J];世界经济;2011年04期
9 郭朝先;;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分解技术[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10 郭朝先;;中国碳排放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解技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2 莱斯特R.布朗;李康民;;美国向大规模降低碳排放迈进:两年下降9%[J];世界环境;2009年06期
3 李皓;;算一算自家的碳排放[J];科技潮;2010年01期
4 ;碳泄露[J];求是;2010年04期
5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6 ;法国政府宣布搁置碳排放税计划[J];节能与环保;2010年04期
7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8 张超;;碳排放、家庭与城市发展[J];产经评论;2010年04期
9 姜鑫民;;正确看待中国碳排放增加[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20期
10 ;欧盟将制定2013年碳排放目标[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AMZATH AHMED(阿迈德);马尔代夫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因果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8 杜刚;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9 欧元明;中国省域碳排放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陈立芸;公平与效率权衡下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减排成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非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增长因素部门分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49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