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基于双边协商模式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设计与动态模拟

发布时间:2017-07-04 09:17

  本文关键词:基于双边协商模式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设计与动态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权交易 森林碳汇项目 双边协商 自消减 环境系数


【摘要】:碳排放交易是当前受到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也是利用市场机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途径,而森林碳汇虽然在我国仍处于小规模试行和探索阶段,但前景被普遍看好,尤其在世界气候大会上,我国关于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下降40%-45%和森林面积、蓄积大幅增长的承诺进一步肯定了森林碳汇的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论文分析了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和前景,借鉴了水排污排放权交易等环境经济问题的研究进展,初步提出了森林碳汇作为初始碳供体的双边协商模式在碳交易中的应用,力求实现碳交易市场弥补排放缺口、降低社会消减总成本、调控地区生态环境、督促高排放低产值行业积极自消减等功能,并引入了环境影响系数、排放体离散消减率、离散边际成本概念,构建了森林碳汇项目与碳排放主体、碳排放主体与碳排放主体两种交易类型,较为详细地探讨了四种具体交易模式下买卖双方的策略选择及协商过程中产生的交易量、交易价格、成本、收益等因子的计算方法,尤其对基于双方自消减与离散边际成本的排放主体间交易模式及因子计算公式做了前瞻性研究。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交易过程,,论文利用NetLogo平台Patches、Turtles主体表示市场中的碳汇林场、排放体,使用Logo语言完成了林场-排放体、双方自消减协商模式的算法设计,根据浙江省部分林场的二类调查资料、行业代表企业的产值、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工业行业经济运行及能源消耗等数据得到林场认证碳汇信用、基准价格,各企业应消减量、配额、离散消减率/消减量、单位消减成本、环境系数等指标值,经程序多次模拟并剔除、修正数据后得到具体交易的成交量、价格、成本/收益和整体的社会减排成本等因子。 经对模拟中市场进程及市场主体行为进行分析归纳得到:在碳排放权紧缺背景下,论文所构建的基于双边协商模式的市场模型,较符合预期,基本实现了碳交易市场突出森林碳汇初始供体地位、弥补排放缺口、降低社会消减总成本等功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细分来看:(1)双边协商模式可以有效避免交易所模式的瓶颈,降低信息收集成本,提高交易答成的效率,充分调动供需双方的积极性,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2)森林碳汇有着社会、生态、经济多重效益,并具有信息透明、交易成本低、信用稳定的特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3)排放体-排放体模式为碳汇林等CDM项目外排放权获取提供了思路,而基于双方自消减的协商情形在目前各行业消减成本、消减量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式,既为碳汇林-排放体模式中未获得足够排放权的企业填补了缺口,又降低了社会总消减成本,同时,鼓励了高耗能低产值企业主动进行设备改造、技术更新的自消减工作;(4)以优化地区环境质量为目的的环境系数和专项财政基金补偿机制,使交易赋予了社会属性,买方收益与系数直接相关,进而起到调控地区环境质量和高排放企业分布的目的,对改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及转移的影响有着正面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 森林碳汇项目 双边协商 自消减 环境系数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196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9-12
  • 1.1.1 气候变化形势与国际环境协商9
  • 1.1.2 碳交易市场的兴起9-10
  • 1.1.3 我国气候变化的现状10-12
  • 1.2 森林碳汇现状与意义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14-16
  • 1.4.1 研究目的14
  • 1.4.2 研究意义14-16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区资料收集16-19
  • 2.1 研究内容16-17
  • 2.2 研究方法17
  • 2.3 研究区概况17-18
  • 2.3.1 自然地理概况17-18
  • 2.3.2 森林资源概况18
  • 2.3.3 社会经济状况18
  • 2.4 数据收集、整理与软件准备18-19
  • 第三章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理论基础和构建思路19-27
  • 3.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内涵19
  • 3.2 基于双边协商模式的市场框架和要素19-21
  • 3.2.1 需求方19-20
  • 3.2.2 供给方20
  • 3.2.3 交易的推动方20-21
  • 3.3 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21
  • 3.4 森林碳汇基准定价方法21-23
  • 3.5 碳贮量的计量方法23-24
  • 3.6 引入作用于生态调控的环境系数24-26
  • 3.7 排放单位消减自身碳排放量的成本分析26-27
  • 第四章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要素与微观模型27-38
  • 4.1 CDM 碳汇林-碳排放主体模式28-30
  • 4.2 碳排放主体-碳排放主体模式一30-34
  • 4.2.1 协商情景31-33
  • 4.2.2 委托拍卖33-34
  • 4.3 碳排放体-碳排放体模式二34-38
  • 第五章 企业减排量分配、林场碳汇计量与定价测算38-50
  • 5.1 排放主体初始消减量的确定38-43
  • 5.2 碳汇林场碳贮量的获取43-47
  • 5.3 各地区环境质量指标的划分47
  • 5.4 森林碳汇价格的确定47-50
  • 第六章 Netlogo 平台下碳交易双边协商模式的动态模拟分析50-63
  • 6.1 Netlogo 平台下实现交易模拟的要素构成50-52
  • 6.2 碳汇林场与排放体间的交易模拟52-56
  • 6.3 排放主体间基于双方自消减的交易56-63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63-66
  • 7.1 结论63-64
  • 7.2 讨论64-66
  • 参考文献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宇;;我国森林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2 李淑霞;周志国;;森林碳汇市场的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张颖;吴丽莉;苏帆;杨志耕;;我国森林碳汇核算的计量模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樊晓亮;闫平;;森林固碳能力估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2010年01期

5 王斌;杨校生;;4种典型地带性植被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比较[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何栋材;;森林固碳效益的经济核算——以甘肃小陇山林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4期

7 袁溥;李宽强;;碳排放交易制度下我国初始排放权分配方式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3期

8 王文丽;有限离散函数的导数和性质[J];大学数学;2005年03期

9 江希钿;邱学清;黄健儿;陈善治;龚其锦;;马尾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1992年03期

10 周晓唯;张金灿;;关于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517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517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b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