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考察

发布时间:2017-07-08 14:3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农业合作思想 农民专业合作社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由马恩创立,由列宁继承与发展,在我国传播并得到实践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内涵丰富,包括农业合作的必然性、具体形式、原则方法以及最终目标等,为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夯实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历史上的农民合作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其中国化的历程将对我国今后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产生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的视角,来分析当代中国农业合作化的历程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对被调查区域进行现状考察,结合当代中国农业合作化的经验教训,从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的视角来提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建议。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进行概述,主要从农业合作的政治导向性的性质、过渡到社会主义桥梁的功能、自愿互利、典型示范、保障农民利益的原则、与国家是扶持和帮助的关系、长期性和渐进性的发展进程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其次对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思想的历史变迁进行阐述,宏观上根据其变迁周期将其分为完成阶段、僵化阶段、创新阶段以及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兴起与发展的阶段来分析,微观上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历史背景、产权、经营制度、分配制度等,并从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的视角来分析此历史阶段农业合作化的历程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的主要内容。然后基于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的理论基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法律基础来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问卷,对被调查区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组成状况、组织机构状况、财务管理状况、服务满意度状况、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状况等,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和访谈结果,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被调查区的合作社几乎完全符合“自愿原则”,基本实现“以农民为主体”,但成员(代表)大会、“一人一票”制、附加表决权、内部治理结构、监事会制度等组织机构方面的现状不是很规范,而且可分配盈余的分配方式、退社时合法财产的归还等并未很好地体现“互利原则”,“国家帮助”虽然在销售帮助方面的表现相对到位,但在信息、统购生产资料、信贷帮助等方面做得不够,虽然在税收优惠的推广和落实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但在信息、培训、市场营销、农技推广等方面缺乏大力的资金支持。最后从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的视角提出发展合作社的对策建议,主要从农民主体地位上,合作社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上,外部环境上三方面进行阐述,并重申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对发展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农业合作思想 农民专业合作社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091.91;F321.42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1 导论12-20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4
  • 1.2.1 研究目的12-13
  • 1.2.2 理论意义13
  • 1.2.3 实践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1.3.1 国外研究14-15
  • 1.3.2 国内研究15-17
  • 1.3.3 文献述评17
  • 1.4 研究设计17-19
  • 1.4.1 研究内容与思路17-18
  • 1.4.2 研究方法与创新18
  • 1.4.3 研究不足18-19
  • 1.5 相关概念界定19-20
  • 1.5.1 农业合作化19
  • 1.5.2 农业合作思想19-20
  • 2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概述20-24
  • 2.1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形成的简要历程20
  • 2.2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的主要内容20-24
  • 2.2.1 农业合作的性质:政治导向性20-21
  • 2.2.2 农业合作的功能:过渡到社会主义理想的桥梁21-22
  • 2.2.3 农业合作的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保障农民利益22
  • 2.2.4 国家与农业合作的关系:扶持和帮助22-23
  • 2.2.5 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进程:长期性和渐进性23-24
  • 3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24-40
  • 3.1 农业合作化的完成阶段(1949-1957年)24-28
  • 3.1.1 背景24-25
  • 3.1.2 逐步公有化的产权25-26
  • 3.1.3 实行生产责任制的生产经营制度26
  • 3.1.4 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灵活而渐进的分配方法26-27
  • 3.1.5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对此历史阶段的启示27-28
  • 3.2 农业合作化的僵化阶段(1958-1978年)28-32
  • 3.2.1 背景28-30
  • 3.2.2“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产权制度30
  • 3.2.3 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制度30-31
  • 3.2.4 集体统一分配的分配方式31
  • 3.2.5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对此历史阶段的启示31-32
  • 3.3 农业合作化的创新阶段(1979-2002年)32-35
  • 3.3.1 背景32-33
  • 3.3.2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使用权与经营权权分离的产权制度33
  • 3.3.3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3-34
  • 3.3.4 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的分配方式34
  • 3.3.5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对此历史阶段的启示34-35
  • 3.4 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兴起及发展的阶段(2003-)35-40
  • 3.4.1 背景35-37
  • 3.4.2 独立、明晰的产权制度37
  • 3.4.3 统分结合、自主经营的经营制度37-38
  • 3.4.4 返还为主、出资为辅的分配制度38
  • 3.4.5 平等、民主的管理制度38
  • 3.4.6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对此历史阶段的启示38-40
  • 4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基于河南省范县的考察40-54
  • 4.1 调查区域概况40
  • 4.2 调查样本分析40-42
  • 4.3 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考察42-52
  • 4.3.1 合作社的成员组成状况43-44
  • 4.3.2 合作社的组织机构状况44-46
  • 4.3.3 合作社的财务管理状况46-48
  • 4.3.4 对合作社服务满意度的状况48-50
  • 4.3.5 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状况50-52
  • 4.4 研究结论52-54
  • 5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思想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意义54-57
  • 5.1 培养农民合作意识,加强农民主体地位54-55
  • 5.2 完善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55-56
  • 5.3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6-57
  • 6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1
  • 附录一61-64
  • 附录二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盛琦;历史的探索 宝贵的经验——学习邓子恢农业合作思想[J];中国农村经济;1987年10期

2 王长太;信用合作思想的历史发展与比较[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1995年02期

3 王长太,王步云;信用合作思想的历史发展与比较[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1995年04期

4 刘巧燕;论合作思想对经济学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2年21期

5 张乐柱;;合作思想基点问题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6年05期

6 赵玲;李玉敏;;比较分析毛泽东的农业合作思想与现代新农合[J];学理论;2013年31期

7 王长太;信用合作思想的历史发展与比较[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1995年03期

8 廖萍萍;;马克思合作思想的新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9 廖萍萍;;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关于合作思想的比较[J];东南学术;2009年03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静 宜宾学院 郭平;科学认识马克思的社会合作思想[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萍萍;马克思的合作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明月;毛泽东的农业合作思想与我国新时期农业合作组织[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2 李彤宇;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考察[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3 王镇;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合作思想中的政治观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4 王猛;产学研合作思想的价值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35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535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7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