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诠释的当代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08:33

  本文关键词: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诠释的当代路径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异化劳动 诠释 当代路径


【摘要】: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出现至今,学界对其研究的热情在社会发展的诸多时期一再高涨。它深刻的文本内涵的确值得广泛的研究与反思,同时,整个理论形成过程中所运用到的研究方法亦当为其价值所指。从当前研究发展的态势来看,学界普遍注重异化劳动知识层面的拓展如人的本质、私有制、异化的根源等,抑或热衷于理论发展轨迹、内在逻辑等的争论,而对异化劳动内蕴的研究方法所做的探究与推广相对薄弱。与此同时,时代的加速变迁又带来更多新的社会问题,加上对异化劳动的误读导致忽视现实历史单纯的人道主义、理想主义等思想衍生出大批“新异化”言论,这些言论非但不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反而形成了“异化充斥时代”的假象,滋生出许多悲观情绪,甚至还可能引发一些盲目的冒进改革。注重理论局部的诠释缺乏对理论价值更完整的把握,对理论的泛化理解离理论传递的意义更远,围绕理论的创新基本上依旧在理论的范围内且时常经不起批判的审视,故而这些诠释所能发挥的时代价值恐怕不得不说是极为有限的,有些甚至还会制约和谐社会的进程。指明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的诠释方向是一项艰难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工作。本文分析的立足点是兼顾理论中那些关乎到本质的认知以及探求“真问题”的科学方法。当前对异化劳动理论的诠释大多着眼于前者。不可否认,异化劳动在很多关乎到人的根本性认识上发人深省,如人的本质之积极肯定的形式是自由自觉的劳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秘密等,这些极具启发意义的认知需要被继承。而切实做到这点要求将有关异化劳动的言说整体看待,继续求知工作以开拓眼界,不过分执着于论证马克思阶段性思想的纰漏。诚然,围绕异化劳动理论所做的上述工作即便深入也很难全面。异化劳动在马克思思想中的整个理论完成过程体现出的哲学方法,对于每个时代来说都是有待重视和开发的“矿藏”,包括人的价值与历史尺度的结合、具备原则高度的批判审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而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到未来的人类社会发展中,显然会获取更多关于人类社会的真理性认知,也将是正视和解决现代性冲击引发的一系列时代问题的关键性前提。未经历这些方法检验也是当前诠释出现泛化的根本缘由。故而,当前对异化劳动的诠释把握这两方面的内容也许才能真正获得异化劳动的革命性和科学性要旨,才可能实现异化劳动哲学上的价值在当代的传承。
【关键词】:马克思 异化劳动 诠释 当代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091.91;F24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8-13
  • 1.1.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8-12
  • 1.1.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12-13
  • 1.2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3-14
  • 1.2.1 理论意义13
  • 1.2.2 现实意义13-14
  • 1.3 选题的基本内容14-15
  • 1.3.1 主要思想14
  • 1.3.2 重点和难点14-15
  • 1.3.3 创新或特色15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5-16
  • 1.4.1 研究思路15
  • 1.4.2 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异化劳动的理论内涵16-25
  • 2.1 马克思结合社会现实对异化所做的初步探索16-18
  • 2.1.1 对政治制度异化的研究16-17
  • 2.1.2 对经济领域异化的研究17-18
  • 2.2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早期内容——结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20
  • 2.2.1 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及其四个维度18-19
  • 2.2.2 异化劳动之实质内容的初步显现19-20
  • 2.3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之重要方法论逐步完善的彰显——两种尺度结合20-22
  • 2.3.1 人的价值尺度体现20-21
  • 2.3.2 历史的尺度体现21-22
  • 2.4 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的完成22-25
  • 2.4.1 对异化劳动进行阶段性历史意义的讨论22
  • 2.4.2 运用共产主义理论消解异化劳动22-23
  • 2.4.3 探索异化劳动消亡的实践之路——异化实践23-25
  • 第三章 关于异化劳动的泛化诠释及评析25-35
  • 3.1 泛化理解的主要表现25-28
  • 3.1.1 对劳动异化概念的泛化理解25-26
  • 3.1.2 对劳动异化内容的曲解26
  • 3.1.3 多种异化理论的泛滥26-28
  • 3.2 泛化的异化劳动与理论内容的联系28-30
  • 3.2.1 来源关联性28-29
  • 3.2.2 目的关联性29-30
  • 3.3 泛化的异化劳动的理论局限性30-32
  • 3.3.1 前提不同30
  • 3.3.2 本质不同30-31
  • 3.3.3 意义不同31-32
  • 3.4 异化劳动当前诠释方式的利弊32-35
  • 3.4.1 积极意义32-33
  • 3.4.2 消极影响33-35
  • 第四章 合理诠释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尺度及道路选择35-42
  • 4.1 理论分析中的尺度35-37
  • 4.1.1 区分不同异化35-36
  • 4.1.2 界定概念的几个方面36-37
  • 4.2 理论延展的尺度37-38
  • 4.2.1 符合理论本身精髓的运用——坚守核心37-38
  • 4.2.2 符合现实发展的理论迁移——与时俱进38
  • 4.3 充分发挥异化劳动之价值的路径38-42
  • 4.3.1 完整把握理论并注重其方法的揭示与迁移39
  • 4.3.2 审时度势地批判现代性旨在解决“真问题”39-40
  • 4.3.3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寻求人的本质的复归40-42
  • 结语42-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6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永仙;;创造美是人类不可压抑的本性——异化劳动下不自觉的美的创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2 成妮妮;;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季水河;;浅谈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J];学术月刊;1983年02期

4 胡宝琛;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和所谓“社会主义的异化”[J];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01期

5 李建平;;异化劳动的几个理论问题刍议——兼评所谓“社会主义异化劳动残余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6 何荣贵;;要区别异化劳动和对象化劳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7 陈敦源;“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庄渝霞;美的创造与异化劳动[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庄渝霞;后现代主义时期美的创造与异化劳动[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S1期

10 李红梅,李志英;扬弃“异化劳动”的具体形式,全面实现人的价值[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孔润年;;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伦理学意义[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2 戴生岐;;从异化劳动到实践: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孕育和形成[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3 周树智;;异化劳动论是马克思哲学诞生的重大标志——兼评黄楠森先生对马克思异化劳动论的否定[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4 赵润琦;;劳动与异化劳动[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肖恩·塞尔斯;高雯君;;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6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7 张莉;;异化劳动与休闲关系的探析——基于对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思考[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8 张卫霞;;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及审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札记[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善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再认识[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学明;今天,我们究竟如何看“劳动”[N];文汇报;2006年

2 李惠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产权[N];学习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青;马列劳动思想及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继承与发展[D];苏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洁;马克思的异化劳动与生态危机[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龙;劳动与自由[D];山东大学;2015年

3 费婷;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加缪“荒诞”理论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4 吴昊坤;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5 刘安平;论马克思劳动视域中人的三种存在样态[D];吉首大学;2015年

6 王芳梅;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诠释的当代路径探究[D];江南大学;2016年

7 孙成竹;论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及其运思方式[D];山东大学;2006年

8 王佳灵;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及其当代意义[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9 熊小果;论异化劳动和劳动解放[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戚青丽;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61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561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5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