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震级法的新兴技术经济效应评估
发布时间:2017-07-26 17:20
本文关键词:基于震级法的新兴技术经济效应评估
【摘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兴技术层出不穷,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各国都在抢占新兴技术的制高点。在某种意义上说,未来国家、产业和企业的竞争是新兴技术的竞争,,而新兴技术产生的经济效应的大小则是最为核心的问题。但如何评估新兴技术的经济效应,进而对其进行选择及大力支持其发展是摆在国家和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同时这也是目前国内理论界研究非常薄弱的方面。当前,国内外关于新兴技术经济效应评估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提出评估新兴技术经济效应科学有效且易于实施的方法,是本文研究的目标。 本文将自然科学中的地震理论应用于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中,建立了基于震级法的新兴技术经济效应的评估框架并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从新兴技术的内涵出发,分别从新兴技术经济效应的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两个方面,对新兴技术经济效应评估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其次,借鉴地震学中的 震级原理‖,提出基于震级法的新兴技术经济效应评估方法,即将衡量地震强度的麦加利等级方法引入新兴技术经济效应评估中,提出了新兴技术经济效应评估等级量表,将回归方法和震级原理相结合应用于经济体系中,构建了用于评估新兴技术经济效应的理论模型,解决了新兴技术经济效应评估中的量化描述问题。再次,利用“震级法”所构建的评估模型,对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通信传输技术领域的新兴技术做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较好地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震级分析的评估框架。最后,提出应用震级法评估新兴技术经济效应时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本研究成果对于国家专项基金的合理分配及有效地布局新兴产业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新兴技术 经济效应 震级法 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062.4;F2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第1章 绪论8-18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8-9
- 1.1.1 选题背景8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5
- 1.2.1 新兴技术的内涵及特征9-10
- 1.2.2 新兴技术经济效应的定义及分类10-12
- 1.2.3 关于新兴技术经济效应评估内容的研究12-13
- 1.2.4 关于新兴技术经济效应评估方法的研究13-14
- 1.2.5 研究现状评述14-15
- 1.3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15-18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15-16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16-17
- 1.3.3 论文的创新点17-18
- 第2章 基于震级法的新兴技术经济效应评估框架18-28
- 2.1 基于震级法的评估设想18-21
- 2.1.1 震级法及震级的定义18-19
- 2.1.2 地震现象与新兴技术产生的关联性19-20
- 2.1.3 震级法评估新兴技术经济效应的科学性分析20-21
- 2.1.4 震级法评估新兴技术经济效应的可行性分析21
- 2.2 震级原理21-24
- 2.2.1 地理体系中的震级公式21-22
- 2.2.2 震级原理应用于经济体系的震级公式22-24
- 2.3 基于震级法的新兴技术经济效应评估步骤24-26
- 2.4 本章小结26-28
- 第3章 基于震级法的新兴技术经济效应评估模型的建立28-34
- 3.1 新兴技术经济效应的震级模型指标选取28-29
- 3.1.1 经济效应的影响对象的选取28
- 3.1.2 经济效应的衡量指标28-29
- 3.1.3 经济效应指标和经济影响对象的关系29
- 3.2 新兴技术经济效应震级定义29-30
- 3.3 新兴技术经济效应等级量表的制定30-32
- 3.4 新兴技术经济效应的震级评估模型32
- 3.5 本章小结32-34
- 第4章 基于震级法的新兴技术经济效应评估实证研究34-44
- 4.1 数据来源及样本的选取34
- 4.2 变量选取及定义34
- 4.3 新兴技术经济效应的震级分析34-40
- 4.3.1 新兴技术经济效应震级值的分析34-39
- 4.3.2 新兴技术经济效应震级效果分析及比较39-40
- 4.4 震级模型分析结果验证40-43
- 4.5 本章小结43-44
- 第5章 震级法评估新兴技术经济效应的启示及应用44-48
- 5.1 震级法评估经济效应的应用领域44
- 5.2 震级法评估新兴技术经济效应的优点及不足44-45
- 5.3 震级评估模型的研究展望45
- 5.4 本章小结45-48
-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54-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刘德志;;新兴技术的扩散过程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年11期
2 顾新建,林纪烈,韩永生;大成组技术的经济效应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4年04期
3 田启文,廖振鹏,孙平善;根据烈度资料估算我国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6年01期
4 鲁若愚,张红琪;基于快变市场的新兴技术产品更新策略[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5 宋艳;银路;;新兴技术的物种特性及形成路径研究[J];管理学报;2007年02期
6 李仕明;肖磊;萧延高;;新兴技术管理研究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7 尹波;鲁若愚;;新兴技术发展管理的文化特征研究[J];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8 林书雄;;新兴技术的内涵及其不确定性分析[J];价值工程;2006年09期
9 孙海;;煤制油技术产业化的经济效应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年01期
10 吴东,张徽燕;论新兴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与管理;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滢;现代技术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立生;河南旅游业经济效应分析[D];河南大学;2002年
2 陈小琼;实物期权在新兴生物技术管理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77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577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