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视阈下的选调生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19:02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视阈下的选调生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 选调生 职业倦怠 健康成长 干预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职业都产生比较大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也越来越普遍。选调生这一职业也不例外,部分选调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选调生制度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一系列的制度,选调生也成为我党干部队伍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党和国家对选调生越来越重视,但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选调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沉重的工作任务,身心俱疲,极大的影响了选调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了选调生所在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因而,研究分析选调生的职业倦怠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对策,促进选调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为此,本文拟对选调生职业倦怠问题进行研究,并寻求有关对策,以期有助于选调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在对国内外职业倦怠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文章根据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进行研究。首先,对选调生职业倦怠的相关概念和表现形式进行界定,发现选调生职业倦怠主要有生理长期亚健康,心理状态差、情绪低沉,认知出现偏差,不能够正确看待问题,工作不积极、工作应付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等五个方面的表现。然后,选取荆门市工作的400名选调生进行问卷调查,采取MBI-GS量表进行测量,发现选调生的确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在问卷调查的同时,选取20名选调生代表、2名选调生分管领导和1名选调生主管机构负责人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访谈资料,发现选调生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职业、组织和社会等四个方面。其中,在个人方面主要有就业择业观模糊,社会适应性弱和个体特点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甚至是冲突三个方面的原因;在职业因素里面主要有工作的重复性和单调性、工作强度过高和角色模糊、缺失和冲突三个方面;在组织因素主要有工作单位组织环境不良和现行选调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科学两个方面;在社会因素主要有就业形势严峻、政府职能转变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公众的不理解和各方面监督的加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社会支持的严重不足和心理疏导机制的缺失使得负面情绪难以宣泄四个方面。结合研究发现的成因,根据现实情况研究选调生职业倦怠的相关干预对策。具体来说,针对选调生职业倦怠的干预,发挥选调生自身、组织和社会群体三方主体的作用。通过借鉴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中关于职业选择、职业观、工资理论和职业培训等理论,在个体维度方面,职业选择思想干预职业选择,帮助树立职业价值观,制定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科学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注重休息并且保持阳光的心态。在组织维度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提高福利待遇,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体现公平公正科学,制定岗位责任说明,工作任务分解到人,积极扩充工作内容,丰富选调工作内涵,建设良好沟通机制,改善内部生态环境,注重心理健康关怀,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在社会维度方面,运用失业理论提出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鼓励创业,给与给多关爱,减少压力,强化舆论宣传的正面导向,给与足够的关怀和包容等。通过这些对策,试图能够为选调生预防和消解职业倦怠提供帮助,促进选调生自身和组织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 选调生 职业倦怠 健康成长 干预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3;F091.9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绪论10-19
-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10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0-11
- 1.2.1 选题的目的10-11
- 1.2.2 选题的意义11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11-15
- 1.3.1 关于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的相关研究11-13
- 1.3.2 关于选调生的相关研究13-14
- 1.3.3 关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14-15
- 1.3.4 文献评述15
- 1.4 研究设计15-17
- 1.4.1 研究思路15-17
- 1.4.2 研究方法17
- 1.5 本文创新点17
- 1.6 不足之处17-19
- 2 选调生职业倦怠的内涵及表现19-23
- 2.1 选调生的概念及职业特点19-20
- 2.1.1 选调生的概念界定19
- 2.1.2 选调生的职业特点19-20
- 2.2 选调生职业倦怠的概念及表现20-23
- 2.2.1 选调生职业倦怠的概念20-21
- 2.2.2 选调生职业倦怠的表现21-23
- 3 选调生职业倦怠的状况23-30
- 3.1 问卷制作23
- 3.2 样本选择23-24
- 3.3 问卷检验24-25
- 3.4 数据统计分析25-28
- 3.5 选调生职业倦怠的概况28-30
- 4 选调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30-45
- 4.1 选调生职业中产生倦怠的个体因素31-33
- 4.1.1 就业择业观模糊31
- 4.1.2 社会适应性弱31-32
- 4.1.3 个体特点不匹配岗位要求32-33
- 4.2 选调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因素33-35
- 4.2.1 工作本身具有繁琐、单调并且重复的特点33-34
- 4.2.2 工作强度过高34-35
- 4.2.3 角色模糊、缺失和冲突35
- 4.3 选调生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35-42
- 4.3.1 工作单位组织环境35-38
- 4.3.2 现行选调生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科学38-42
- 4.4 选调生职业倦怠的社会因素42-45
- 4.4.1 就业形势严峻42-43
- 4.4.2 政府职能转变提出更高的要求43
- 4.4.3 社会公众的不理解,各方面监督的加强43-44
- 4.4.4 心理疏导机制的缺失,负面情绪难以宣泄44-45
- 5 选调生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45-53
- 5.1 个体维度的干预对策45-47
- 5.1.1 干预职业选择45
- 5.1.2 干预职业观树立45-46
- 5.1.3 制定发展规划46
- 5.1.4 提高工作效率46
- 5.1.5 注重休息46-47
- 5.1.6 合理调整情绪47
- 5.2 组织单位维度的干预对策47-50
- 5.2.1 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体现公平公正科学47-49
- 5.2.2 制定岗位责任说明,工作任务分解到人49
- 5.2.3 积极扩充工作内容,丰富选调工作内涵49
- 5.2.4 建设良好沟通机制,改善内部生态环境49-50
- 5.2.5 注重心理健康关怀,,建立心理辅导机制50
- 5.3 家庭等社会维度的干预对策50-53
- 5.3.0 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鼓励创业50-51
- 5.3.1 家庭、朋友减少给选调生的压力51
- 5.3.2 强化舆论宣传的正面导向51
- 5.3.3 社会公众给与足够的关怀和包容51-53
- 结束语53-54
- 参考文献54-56
- 附录56-60
- 附录一:问卷56-58
- 附录二:访谈提纲58-59
- 附录三:被访者资料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丽梅;张凤军;;基于JDCS压力模型的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年09期
2 李云;;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3 张晨曦;肖东方;;管理心理学视阈下公务员工作倦怠探析[J];理论观察;2009年03期
4 魏楠;;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探析[J];南方论刊;2011年10期
5 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薇;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2 陈艳红;导游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潘银磊;地方选调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李小芳;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视角下我国就业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714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714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