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13:31

  本文关键词: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乡统一土地市场 新制度经济学 十八届三中全会 安徽省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土地的商品价值开始不断显化。我国的国有土地市场得到快速、充分的发展,而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发展却相对滞后,国有土地市场与集体土地市场呈现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对土地资源高效流转,优化配置构成巨大障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中央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在新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指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为我国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论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基本研究工具,综合运用城乡统筹、区位理论、土地市场理论等基础理论,研究中采用理论分析法、文献查阅法、实地调研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以安徽省为实践调研和分析对象,对安徽省的城乡土地市场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同时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关于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精神为指导,对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和农村土地市场的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提出了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构建框架和改革建议。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构建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框架体系。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理论对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别对国有土地市场和集体土地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产权明晰是土地市场交易的前提和基础;明晰土地交易规则、降低土地市场交易成本是市场建设的必要条件;市场的契约精神是土地市场的重要保障;实现政府、集体组织、农户的多方共赢是土地市场建设的重要方向。在对安徽省芜湖市、宁国市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其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两地通过组建土地投资公司、建立股份合作社、成立城乡统一土地交易中心等方式,在集体土地市场建设中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面临相关法律制约、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缺乏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等一些障碍因素。在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的精神进行系统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我国城乡统一土地市场运行的制度安排:一是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利;二是完善土地市场契约,规范和加强合同管理;三是降低土地市场交易成本;四是体现土地市场建设中的公共选择,实现多方共赢;五是完善土地市场的收益分配机制;六是完善土地市场交易中的规则体系。
【关键词】:城乡统一土地市场 新制度经济学 十八届三中全会 安徽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091.349;F30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1. 绪论13-26
  • 1.1 选题的背景13-17
  • 1.1.1 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13-14
  • 1.1.2 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14-15
  • 1.1.3 国家高度关注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15-16
  • 1.1.4 各地积极开展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探索16-17
  • 1.2 文献综述17-23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8-22
  • 1.2.2 研究评述22-23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3-24
  • 1.3.1 研究目的23
  • 1.3.2 研究意义23-24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4-26
  • 1.4.1 研究方法24
  • 1.4.2 技术路线24-26
  • 2.相关基础理论26-45
  • 2.1 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26-36
  • 2.1.1 产权理论26-27
  • 2.1.2 契约理论27-29
  • 2.1.3 交易成本理论29-30
  • 2.1.4 公共选择理论30-32
  • 2.1.5 法律规则理论32-33
  • 2.1.6 制度变迁理论33-34
  • 2.1.7 小结34-36
  • 2.2 城乡统筹理论36-39
  • 2.2.1 新古典主义的城乡统筹观36-37
  • 2.2.2 马克思的城乡融合理论37
  • 2.2.3 我国对城乡统筹理论的探索37-39
  • 2.2.4 小结39
  • 2.3 区位理论39-41
  • 2.3.1 二元空间发展理论39-40
  • 2.3.2 中心—边缘理论40
  • 2.3.3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40
  • 2.3.4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40-41
  • 2.3.5 小结41
  • 2.4 土地市场理论41-45
  • 2.4.1 土地供需理论41-42
  • 2.4.2 市场配置理论42-43
  • 2.4.3 地价形成理论43
  • 2.4.4 市场失灵理论43-44
  • 2.4.5 小结44-45
  • 3.国有土地市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45-68
  • 3.1 我国国有土地市场的发展45-46
  • 3.2 国有土地市场的产权制度46-52
  • 3.2.1 国有土地市场的产权结构46-48
  • 3.2.2 城市一、二级土地市场交易的产权关系48-50
  • 3.2.3 目前城市土地产权存在的主要问题50-52
  • 3.3 国有土地市场的契约制度52-57
  • 3.3.1 当前国有土地市场契约精神的体现形式52-53
  • 3.3.2 未来国有土地市场契约精神的发展要求53-54
  • 3.3.3 国有土地市场的契约关系——委托代理关系分析54-57
  • 3.4 国有土地市场的交易成本57-60
  • 3.4.1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与成本57-58
  • 3.4.2 土地开发的行政审批制度与成本58
  • 3.4.3 土地开发的谈判制度与成本58-59
  • 3.4.4 土地交易合约达成成本59
  • 3.4.5 合约监管成本59-60
  • 3.5 国有土地市场的公共选择60-62
  • 3.5.1 国有土地市场中的政府职能定位分析60-61
  • 3.5.2 土地市场中的政府失灵具体表现61-62
  • 3.6 国有土地市场的法律规则62-68
  • 3.6.1 我国国有土地市场的法律不断走向健全62-63
  • 3.6.2 市场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63-65
  • 3.6.3 土地出让政策不断规范65-68
  • 4.农村土地市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68-110
  • 4.1 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发展68-83
  • 4.1.1 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68-70
  • 4.1.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70-78
  • 4.1.3 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78-83
  • 4.2 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产权关系83-87
  • 4.2.1 集体土地产权主体界定不明晰83-84
  • 4.2.2 集体土地产权不稳定84-85
  • 4.2.3 集体土地产权不安全85-86
  • 4.2.4 集体土地产权不完整86
  • 4.2.5 小结86-87
  • 4.3 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契约制度87-92
  • 4.3.1 农地流转市场中委托代理关系的主要类型88-91
  • 4.3.2 目前农地流转委托代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91-92
  • 4.4 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交易成本92-97
  • 4.4.1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的交易主体分析92-94
  • 4.4.2 我国农地流转市场交易成本分析94-97
  • 4.5 农村土地市场的公共选择97-100
  • 4.5.1 农地流转中的政府行为偏好98
  • 4.5.2 政府参与农地流转的相关方式与效果98-99
  • 4.5.3 小结99-100
  • 4.6 农村土地市场的法律规则100-106
  • 4.6.1 我国关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现状100-101
  • 4.6.2 法律规则的不完善导致集体土地市场隐性市场大量存在101-104
  • 4.6.3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政策的探索突破104-106
  • 4.7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农村土地市场与国有土地市场的对比106-110
  • 4.7.1 土地产权对比分析106
  • 4.7.2 土地契约对比分析106-107
  • 4.7.3 土地市场交易成本对比分析107-108
  • 4.7.4 土地市场公共选择对比分析108
  • 4.7.5 土地市场的法律规则对比分析108-109
  • 4.7.6 小结109-110
  • 5.安徽省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的新制度经济学解析110-144
  • 5.1 安徽省土地市场发展现状110-119
  • 5.1.1 安徽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乡建设用地变化时空分析110-111
  • 5.1.2 安徽省国有土地市场发展情况111-113
  • 5.1.3 安徽省集体土地市场发展情况113-119
  • 5.1.4 小结119
  • 5.2 安徽省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实践探索119-129
  • 5.2.1 芜湖市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情况120-124
  • 5.2.2 宁国市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进展124-129
  • 5.3 安徽省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新制度经济学解析129-144
  • 5.3.1 土地产权分析129-131
  • 5.3.2 集体土地市场的交易成本与农户契约选择131-134
  • 5.3.3 集体土地市场的公共选择分析134-137
  • 5.3.4 集体土地市场的法制与规则分析137-138
  • 5.3.5 安徽省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建议138-144
  • 6.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框架设计与制度安排144-165
  • 6.1 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的三中全会精神144-146
  • 6.1.1 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权能,,实现“同权同价”144-145
  • 6.1.2 缩小征地范围,协调各方利益145
  • 6.1.3 不断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规范化145
  • 6.1.4 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和制度建设145-146
  • 6.2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制度设计146-165
  • 6.2.1 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构建的框架和基本原则146-148
  • 6.2.2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方向148-151
  • 6.2.3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制度安排151-165
  • 7.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构建的保障措施165-174
  • 7.1 创造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165-168
  • 7.1.1 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165-166
  • 7.1.2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166-167
  • 7.1.3 构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模式167-168
  • 7.2 加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服务与保障体系建设168-170
  • 7.2.1 加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168
  • 7.2.2 加强城乡土地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168-169
  • 7.2.3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地价评估和基准地价制度169
  • 7.2.4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69-170
  • 7.2.5 建立健全土地纠纷管理制度,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170
  • 7.3 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科学调控体系170-174
  • 7.3.1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与服务职能170-171
  • 7.3.2 建立科学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171-174
  • 8.结论与展望174-178
  • 8.1 结论174-175
  • 8.2 本研究的创新175-176
  • 8.3 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176-178
  • 8.3.1 研究不足176
  • 8.3.2 研究展望176-178
  • 参考文献178-183
  • 作者博士期间发表论文183-184
  • 致谢1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毅敏;;我国城乡土地资源配置的二元方式及其改革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2 赵新浩;;农户视角下的土地流转障碍与推进路径[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3 藏波;张清勇;丰雷;王梅婷;;201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5年展望——土地市场和土地制度分报告[J];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02期

4 谭文兵;;“城乡等值化”发展理念对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3期

5 王宏娟;石敏俊;谌丽;;基于利益主体视角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4年11期

6 罗湖平;;中国土地隐形市场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14年04期

7 陈锡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能突破三条底线[J];国土资源导刊;2013年12期

8 张远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土地市场统筹构建[J];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11期

9 倪维秋;俞滨洋;;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J];商业研究;2010年10期

10 ;陈家泽:还权赋能是农村产权改革的核心[J];中国改革;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的焦点分歧[N];上海证券报;2014年

2 国鲁来;;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N];学习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哲远;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刘红萍;城市用地扩张规律与控制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3 司艳丽;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20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820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7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