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模型 LMDI 模型
【摘要】:目前,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所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Green House Gases,GHG)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威胁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对外贸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我国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发展迅猛,进出口总额以18%的年均增长率增长了近100倍,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与此同时,在1979~2001年间我国的CO2排放量增长缓慢,从2001年入世伊始,我国的CO2排放量的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不难发现,我国CO2排放的变化趋势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有相似趋势。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运用Matbal R2012b软件与投入产出模型相结合的方式,采用2002~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及其延长表的数据,主要选取煤炭、焦炭、原油、柴油、汽油、煤油、燃料油、天然气共8种燃料作为各行业部门的主要能源消耗源的CO2排放系数,从而计算出其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根据本文研究发现:我国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是导致我国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其资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呈现出显著增加态势,在世界CO2排放总量中的份额日益扩大。通过本文实证研究结果可知: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从2002年的15.8亿吨上升到2010年的32.4亿吨,增长了2.05倍;迅速扩大的中国出口贸易额,规模效应使隐含碳排放量增加显著;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生产技术提高(强度效应)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隐含碳排放量减少,但弱于规模效应影响;结构效应不能确定其是否对隐含碳排放量的变动有影响,隐含碳排放量随着贸易结构的优化而减少,而贸易结构劣化会导致隐含碳排放量的增多。本文可能的创新主要包括:一是本文选择汽油、煤油等8种燃料作为各行业部门的消耗源,较之前的文献选择煤炭、原油、天然气3种燃料作为碳排放源多出了5种,计算结果更为合理和科学;二是本文在计算隐含碳排放以及分析其驱动因素时不仅只是从总体进行分析,还从28个行业部门和三次产业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比较分析,使得分析更加全面和完整。
【关键词】: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模型 LMDI 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52.62;X19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6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8-9
- 1.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8
- 1.1.2 选题意义8-9
- 1.2 文献综述9-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2.3 总体评述12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4
- 1.3.1 研究思路12-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1.4 内容安排14-15
- 1.5 创新之处15-16
- 2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与CO_2排放现状16-26
- 2.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16-20
- 2.1.1 我国对外贸易总量16-17
- 2.1.2 我国出.商品结构17-19
- 2.1.3 我国出.贸易方式19
- 2.1.4 我国出.地区结构19-20
- 2.2 中国CO_2排放现状20-25
- 2.2.1 中国CO_2排放总量概况21-22
- 2.2.2 中国人均CO_2排放情况22-23
- 2.2.3 中国CO_2排放结构构成23-25
- 2.3 本章小结25-26
- 3 我国出.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估算26-44
- 3.1 隐含碳的基本内涵26
- 3.2 出.贸易隐含碳估算的投入产出模型构建26-31
- 3.2.1 投入产出模型26-29
- 3.2.2 投入产出模型在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中的应用29-31
- 3.3 数据来源及处理31-33
- 3.3.1 行业划分及调整31
- 3.3.2 CO_2排放系数估算值:IPCC方法31-32
- 3.3.3 出.隐含碳排放模型中数据的处理32-33
- 3.4 实证结果与讨论分析33-42
- 3.4.1 我国出.贸易中的碳排放系数33-37
- 3.4.2 总体视角37
- 3.4.3 28个行业部门视角37-41
- 3.4.4 三次产业视角41-42
- 3.5 本章小结42-44
- 4 我国出.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44-61
- 4.1 指数分解法及研究方法选取44-49
- 4.1.1 IDA的基本形式44-45
- 4.1.2 Laspeyres指数分解法45-46
- 4.1.3 Divisia指数分解法46-48
- 4.1.4 研究方法选取48-49
- 4.2 中国出.贸易中隐含碳排放LMDI模型构建49-51
- 4.3 数据来源及处理51
-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讨论51-59
- 4.4.1 总体视角51-53
- 4.4.2 28个行业部门视角53-58
- 4.4.3 三次产业视角58-59
- 4.5 本章小结59-61
- 5 结论与政策含义61-64
- 5.1 主要结论61-62
- 5.2 政策含义62-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8
- 附表68-7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雯;李强;;增加值出口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气体排放——新贸易核算方法下的中美对比[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2 陈楠;刘学敏;;“贸易隐含碳”研究进展与评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41期
3 余少谦;;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7年31期
4 朱雪佳;;金融危机下中国服务业前景与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9年07期
5 朱德进;杜克锐;;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高静;刘国光;;地缘结构、能源消费偏向与中国出口碳排放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5年04期
7 袁清;;环境保护约束机制下浙江省外贸增长持续性探索[J];中国市场;2015年30期
8 唐德才;王云;仲凤霞;李长顺;;基于IO-SDA模型的广东省外贸隐含碳的分解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01期
9 童泉格;孙涵;成金华;;内蒙古能源碳排放驱动因子研究及趋势预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年03期
10 战岐林;曾小慧;伍丽菊;;中国出口贸易隐含污染驱动因素研究——基于连续年度IO表的观察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碧琼;张梁梁;;金融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力分析——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2 王云;王琳佳;;基于IO-SDA中国主要工业品外贸隐含碳的分解分析[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前丽;中国对外贸易对碳排量的影响以及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2 任燕;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张寻微;基于隐含碳分析的中美贸易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仲凤霞;广东省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估算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5 张端端;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纺织品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6 张魁元;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7 李珊;江苏省碳排放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8 王珊珊;基于SDA隐含碳的我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9 苏哲哲;中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测算及因素分解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10 肖容;财政分权、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D];暨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54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85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