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斯特对马克思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重构
本文关键词:试论福斯特对“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福建师范大学》 2012年
论福斯特对马克思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重构
李航
【摘要】:福斯特是美国著名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他采取解读分析马克思文本的方式,深刻分析了马克思唯物主义所蕴涵的生态学思想,创造性地重构了马克思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并提出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思想是理解马克思具有生态思想的钥匙,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着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变革,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本文正是着眼于这一点,在系统地阐释福斯特重构马克思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基础之上,试图挖掘福斯特重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中蕴含的循环经济思想,并找到该理论对循环经济的指导方向,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11;X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丹尼斯·瑟龙 ,刘仁胜;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与资本主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3期
2 约翰·B.福斯特,陈喜贵;垄断资本和新的全球化[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6期
3 约翰·B.福斯特,刘仁胜;历史视野中的马克思的生态学[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02期
4 康瑞华;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的冲突[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02期
5 武君婷;王国宏;;福斯特论理性资本主义的终结[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3期
6 陈学明;;评J.B.福斯特论述“新帝国主义”的三篇文章[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12期
7 山本良一;王莹;崔扬;;1秒钟:地球的环境变化[J];决策与信息;2009年12期
8 王喜满;;新陈代谢及其断裂理论——福斯特解读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最新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3期
9 王雨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评析——生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建与生态政治哲学[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12期
10 刘仁胜;约翰·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学的阐释[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昌文;;论生态主义法律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2 丁恒文;;批判维度和重建维度的统一——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任暟;;差异与互补: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明;;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的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构建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张成岗;;理解现代技术问题——基于自然、社会与文化的多重维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舒永生;;从类到社会——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究竟在哪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周秀艳;;物质变换概念: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新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王兆良;“自由”的围城现象——评弗罗姆对“逃避自由”的心理解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02期
9 李璐;;《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王素玲;;生态哲学视阈下的高等教育生态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西川;林林;赵楠;王鹏远;;对南京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实践模式的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孙斌;张艳芬;;当自然遭遇无所不在的镜头——视频技术时代的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张玉海;;弘扬长征革命精神 推动贵州科学发展——贵州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新贡献[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4 陈建旭;;环境犯罪的归责理论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王慧;;环境危机与私有化: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6 赵心宪;;新世纪初国内期刊文化生态概念的阐释过程——巴蜀作家群生态研究理论依据的文献整理之一[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闫坤如;;对现代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从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说起[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纪艳彬;;儿童哮喘的哲学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任巧华;;论美国《环境—行为》杂志环境保护研究主题的扩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李胜俊;樊勇;李晓偲;;未雨绸缪——植物王国现代公路建设之所“思”[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郁卉;政治实践与思想干预[D];南开大学;2010年
9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明娟;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职能的生态转向[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琳琳;“敬畏自然”观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费璇;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当代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约翰·B.福斯特,刘仁胜;历史视野中的马克思的生态学[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02期
2 王雨辰;文化、自然与生态政治哲学概论——评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3 王雨辰;;生态辩证法与解放的乌托邦——评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郭剑仁;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概念及其当代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何萍;自然唯物主义的复兴——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评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王雨辰;郭剑仁;;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J];学术月刊;2006年04期
7 韩立新;马克思的物质代谢概念与环境保护思想[J];哲学研究;2002年02期
8 何萍;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种传统——从20世纪初的一场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争谈起[J];哲学研究;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义飞;;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的渊源和三重维度分析[J];沧桑;2009年03期
2 赵颜柳;;浅析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学理论;2011年03期
3 李星;;论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的逻辑理路[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冯丽娟;;探析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逻辑生成[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刘静;;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浅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6 徐文越;;自然的异化、物质变换与联合生产者——马克思生态观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7 朱章果;;浅析马克思的生态思想[J];新西部;2010年05期
8 曹孟勤;徐海红;;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5期
9 张龙;李海鹏;孙增伟;;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初探[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10 冯小卫;从“生产力”概念的拓展与完善看现代经济学的走向——兼驳“马克思不关心生态问题”[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肇臻;刘赣州;;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发展与灾害关系的思想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盛民主;朱涵能;袁锋;王利华;周兆年;;内皮细胞的电压依赖性钾离子流[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3 时青昊;;《资本论》与生态思想[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王芳明;刘少坤;;论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蕴[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5 孔祥利;;科学发展观理论探源——马恩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论[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6 刘国光;;生态经济学创立20周年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郑江;;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8 杜秀娟;陈凡;;马克思《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读[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卢迪;;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及对中国的影响[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赵玉川;;绿色GDP核算的理论思考[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喜满;[N];学习时报;2007年
2 记者 朱方舟;[N];上海证券报;2011年
3 赵玉川;[N];中国改革报;2005年
4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5 颜亮;[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 姜新华;[N];光明日报;2007年
7 韩益 编译;[N];中国花卉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姜澎;[N];文汇报;2008年
9 秋艳;[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10 王慧卿;[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怀礼;灾害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田志亮;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张永红;马克思的休闲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泽栋;理解“晚年马克思”[D];河南大学;2011年
6 江胜珍;论马克思的公平思想[D];中南大学;2012年
7 刘真金;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李芸;马克思交往思想的历史生成及其对传播学的影响[D];上海大学;2012年
9 华章琳;自然意义的本质道说[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涂四益;阶级与宪政——从洛克到黑格尔和马克思[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诗峰;福斯特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李航;论福斯特对马克思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贺;马克思与生态学思想的关系及其实践意蕴[D];河南大学;2011年
4 谢婕阳;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赵业丽;裂缝与弥合:人类的生态困境与路径选择[D];广西大学;2012年
6 陈慧;试论福斯特对“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重构[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欣然;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刘玲;奥康纳与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比较[D];安徽大学;2012年
10 李奋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蕴涵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福斯特对“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3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