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7 12:43

  本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复旦大学》 2008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

辛宝海  

【摘要】: 本文以西方二元经济理论为参照系,对比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进行这种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在于理论必须与现实结合并随实践不断发展才有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是在不同于西方二元经济理论的制度不变,而是在制度变迁的环境中发展演进的。尽管这些理论存在种种不足,仅就制度环境差异这一点,中国二元经济理论就可以看作是对西方二元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一方面可以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迥异于西方二元经济理论的制度环境对理论分析和政策选择差异性的影响,同时也为我们下一步的理论创新和政策选择提供一个思想资料的平台。 在市场经济制度外生给定的西方二元经济理论所处的制度环境中,确实没有必要考虑制度变迁对二元结构形成和转换的影响。但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的突出特征则表现为对制度、体制因素在二元结构形成和转换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的重视和强调,制度渐进演变的制度环境自然反映在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的理论分析和政策设计中,从而提出和研究了西方二元经济理论较少涉及的问题,提出了西方二元经济理论不曾提出的二元结构转换路径。 本文把西方二元经济理论的结构转换模型作为基本分析框架,分五个专题展开比较研究:(1)比较分析中国二元经济理论在二元结构形成和转换思路上的创新和发展,制度二元论和制度变迁是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2)比较分析中国二元经济理论在工业化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二元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是中国学者始终关注的焦点。(3)比较分析中国二元经济理论在农业发展思想上的创新和发展,制度约束使得中国学者不得不综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二元结构转换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产业发展的狭隘视角。(4)比较分析中国二元经济理论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上的创新和发展,制度环境对经济理论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在这个领域表现得最为突出,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特征表现得最为明显;(5)比较分析中国二元经济理论在结构转换与收入分配关系上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城乡居民群体的收入差别是西方二元经济理论不曾涉及的问题,却是中国学者研究的中心问题。这更清楚地显示出制度环境约束带来结构转换的收入分配效应与西方二元经济理论逻辑的偏离。 本文重视探寻理论发展背后制度环境因素的决定作用,这种简单的逻辑关系很容易使人产生制度环境决定论的印象。笔者并不是用制度环境决定论来否定中国学者在理论探索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作者也并不认为单纯的制度变迁就能解决二元结构转换的全部问题。但制度环境的路径依赖和制度构成中的力量对比已经清晰地反映在中国二元经济理论中。重视制度因素和市场化改革取向在二元结构转换过程中的作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偏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092.7;F124
【目录】:

  • 目录3-7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导论11-33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1-13
  • 一、问题的提出11-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3-29
  • 一、西方二元经济理论文献综述13-21
  • 二、中国二元经济理论文献综述21-29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29-30
  • 一、研究思路29-30
  • 二、论文框架30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及写作困难30-33
  • 一、研究方法30-31
  • 二、主要创新点31
  • 三、写作中的困难之处31-33
  • 第二章 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和转换思想33-67
  • 第一节 西方二元经济理论的二元结构形成思想33-37
  • 一、刘易斯的二元结构形成思想34
  • 二、费景汉、拉尼斯的二元结构形成思想34-35
  • 三、迈因特的二元结构形成思想35-36
  • 四、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二元结构形成思想36-37
  • 第二节 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的二元结构形成思想37-47
  • 一、自然二元论——发展飞地说38-39
  • 二、自然二元论——农业弱质性理论39-42
  • 三、制度二元论——对现代部门兴起的解释42-44
  • 四、制度二元论——对城乡收入差别的解释44-45
  • 五、中国学者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观点45-46
  • 六、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形成思想的评价46-47
  • 第三节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度变迁分析47-59
  • 一、体制转轨理论47-50
  • 二、经济发展战略转换思想50-54
  • 三、城乡利益集团博弈均衡理论54-59
  • 第四节 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的经济结构模型59-67
  • 一、西方二元经济理论划分经济结构模型的依据59-60
  • 二、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的经济结构模型60-65
  • 三、对中国经济结构模型的评价65-67
  • 第三章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的工业化思想67-87
  • 第一节 西方二元经济理论的工业化思想67-73
  • 一、刘易斯的工业化思想67-70
  • 二、费景汉、拉尼斯的工业化思想70-71
  • 三、迈因特的工业化思想71-73
  • 第二节 中国传统工业化战略反思73-78
  • 一、林毅夫等对传统工业化战略的反思73-76
  • 二、发展经济学家的反思——运行机制视角76-78
  • 第三节 二元工业化思想78-87
  • 一、二元工业化出现的原因78-79
  • 二、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矛盾及解决思路79-81
  • 三、“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争论81-83
  • 四、乡镇企业发展前途分析83-87
  • 第四章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的农业发展思想87-127
  • 第一节 西方二元经济理论的农业发展思想87-91
  • 一、刘易斯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同时进行思想88-89
  • 二、费景汉、拉尼斯的工农业平衡增长思想89-90
  • 三、托达罗的乡村发展思想90-91
  • 四、乔根森的农业剩余决定论91
  • 第二节 农业基础论视角的中国农业发展思想91-106
  •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争论92-95
  • 二、农业基础作用的实现新机制探索95-101
  • 三、农业历史贡献的考察——关于剪刀差的争论101-106
  • 第三节 二元经济理论视角的中国农业发展思想106-127
  • 一、扩大内需意义中的农业发展思想107-112
  • 二、农业产业化理论112-120
  • 三、新农村建设思想120-127
  • 第五章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127-169
  • 第一节 西方二元经济理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127-133
  • 一、剩余劳动力的定义及争论128-129
  • 二、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原因129-131
  • 三、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131-132
  • 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代价132-133
  • 第二节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定义、转移动力机制和数量估计133-140
  • 一、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定义及争论134-136
  • 二、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136-138
  • 三、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估计138-140
  • 第三节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代价140-153
  • 一、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代价问题的整体考察141
  • 二、关于“民工潮”的争论141-145
  • 三、关于“民工荒”的争论145-153
  • 第四节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和城市化道路153-169
  • 一、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方式的争论153-157
  •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模式157-159
  • 三、西方二元经济理论的城市化思想159-160
  • 四、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争论160-169
  • 第六章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的收入分配效应思想169-191
  • 第一节 刘易斯的结构转换中收入分配效应思想169-174
  • 一、刘易斯的工资不变假设及争论170-172
  • 二、刘易斯关于二元结构转换与收入分配关系的观点172-174
  • 第二节 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的收入分配效应思想174-181
  • 一、二元结构转换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总体趋势174-176
  • 二、二元结构转换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定量分析176-178
  • 三、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其他因素178-180
  • 四、城乡收入差距对二元结构转换的影响180-181
  • 第三节 胡景北的工资增长模型181-185
  • 一、胡景北工资增长模型的内容181-183
  • 二、对胡景北工资增长模型的评价183-185
  • 第四节 杨俊青的工资上升理论185-191
  • 一、杨俊青工资上升理论的内容185-187
  • 二、对杨俊青工资上升理的评价187-191
  • 结束语——户籍制度利益分配功能的形成及改革思路探讨191-200
  • 一、户籍制度的本原功能191-192
  • 二、户籍制度利益分配功能的形成及强化192-198
  • 三、户籍制度改革最优路径选择——转变政府职能198-200
  • 参考文献200-219
  • 后记219-22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鸿彬;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J];改革与战略;2004年07期

    2 于立,姜春海;中国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就业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3 何莉;库兹涅茨倒U假说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J];国外财经;2001年04期

    4 吕建春;论我国农地制度重构的理论基础[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5 宋晶;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基于劳动力市场管制视角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0期

    6 姚先国,来君;二元社会结构中的工资决定模型与人口流动——当前“民工荒”现象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7 赖小琼,余玉平;成本收益视线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托达罗模型的反思与拓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8 周亦乔;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9 辛焕平;城市化若干重要问题文献综述[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苗长虹,樊杰,张文忠;中国农村工业发展:一个综合区位分析框架[J];地理研究;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冬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2 高帆;交易效率、分工演进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D];西北大学;2004年

    3 马晓河;结构转换与农业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4 王松岭;二元结构下农业发展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陈在余;需求约束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明华;从计划到市场:过程与逻辑——对浙江经济市场化过程的一个描述[J];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2 程必定;区域经济空间秩序与缩小区域差距的空间模式[J];中国农村观察;1997年05期

    3 韦文珊;区域农业比较优势评价方法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年01期

    4 陈迅;童华建;;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研究——基于1985年~2003年中国数据[J];生产力研究;2007年10期

    5 刘海虹;我国企业资本形成与银行的稳定问题[J];经济科学;1995年02期

    6 张加强;试论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和税制重构——基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2期

    7 黄瑞芹;农民工进城就业歧视政策的外部性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12期

    8 李向前;中国转型期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01年08期

    9 张冀男;农业产业化的产生、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10 李恕宏;安徽省中心地结构与城镇体系建设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德信;;创业经理为什么接受政府的损害:“公有关系合约”的注解[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岳永;;强制性制度变迁、意识形态与经济绩效——一个关于中俄改革分析的模型框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郭其友;;居民劳动要素供给行为变迁的制度解释[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威;;信息,,承诺与激励——理解中国农业生产激励变迁中的国家角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姜长云;;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协调状况及其深层原因[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6 刘晓辉;张璟;;经济体制变迁中的关系、关系异化与关系演进[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叶建亮;;歧视性公共产品分配政策与城市人口控制——对户籍制度的一个新政治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卫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变迁:以延边自治州为例——兼对“政府以行政手段推进市场化进程”理论假说的再验证[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勋来;;制度变迁及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春光;周楠;;浅谈我国土地征用补偿法律制度[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冰华;农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日昊;中国经济区域非均衡研究—兼论吉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陈锋;中国现阶段居民消费与收入分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张忠野;公司治理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志雄;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农村新型工业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6 王运成;中国渐进式金融自由化与国有银行风险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苏航;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的评估及比较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刘俊浩;农村社区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李文安;中国现代化视野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柳琳;中国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卫;经济法公平论[D];湘潭大学;2002年

    2 桑玲玲;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变迁的实证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3 何少;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4 钱博;失业职工再就业中的人力资本效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林乐;土地征用过程与被征地农民的应对行为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郑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郁阳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剩余劳动力转移[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邓琼芬;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作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刘钧;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工业化进程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向小芹;参与式方法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张平;;论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J];经济评论;2007年05期

    3 陶然;徐志刚;;城市化、农地制度与迁移人口社会保障——一个转轨中发展的大国视角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4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5 黄乃文;城市现代化:基本内涵与指标体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李宝梁;中国城市化研究:西方有关理论的演进及其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7 林高榜;;衡量城市化与工业化比较水平的新指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8 陆大道;宋林飞;任平;;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如何走向科学发展之路[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李静霞;中国二元经济演化进程分析[J];财经研究;2001年08期

    10 李勋来,李国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小勇;杨建平;赵宏飞;;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层矛盾与改革设想——以陕西省为对象的分析[A];2005年经济体制课题研究和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2 孙宏;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侯学英;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4 王松岭;二元结构下农业发展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高翔;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樊丽淑;中国经济转型期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陆慧;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8 曹芳;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钱贵霞;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10 李小军;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袁艳霞;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下公共医疗卫生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2 章剑卫;用工短缺与政府责任[D];浙江大学;2005年

    3 马星;珠三角外源推动型城市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高琳娜;对我国民工短缺现象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D];厦门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新权,金春华;科技进步对就业增长贡献的测定方法[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商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刍议[J];商业研究;2002年12期

    3 王国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思考[J];长白学刊;2001年04期

    4 叶常林;城市化的关键:要素结构的整合[J];财经科学;2001年03期

    5 孙中和;中国城市化基本内涵与动力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11期

    6 宋晶;改善劳动力市场管制的几个问题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9期

    7 赵福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及运行中的不公平问题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6期

    8 宋晶;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基于劳动力市场管制视角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0期

    9 陶勇;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J];财经研究;2002年11期

    10 高帆;产业依赖假说与地区发展:理论描述及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理论与实践[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强;辛宝海;;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理论述评[J];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09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辛宝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

    相关作者

    >辛宝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2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2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5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