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学的科学性质
本文选题:经济学 切入点:科学 出处:《河北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不是科学,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早在19 世纪末期,国外的学者们就开始着手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我国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则是20 世纪的事情了。由于科学本身的定义在学者们之间难以达成共识,“经济学是否是科学”这一命题问题丛生。在此情况下,对科学的标准进行讨论,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经济学的科学性质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 把“科学”的标准限制于某些精确的自然科学部门(如物理学),并在此基础上对“科学”与经济学进行一番比较,找出经济学所固有的“科学”特征,同时也找出经济学“非科学”的一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经济学自身性质的把握。因此,单纯地将经济学当作一门硬科学或一门软科学甚或是非科学都是不全面的。经济学的这种“两面性”,要求我们对经济学中符合“硬科学”标准的部分与不符合“硬科学”标准的部分要区别对待。
[Abstract]:Whether economics as a subject is a science has always been an open question. As early as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Foreign scholars began to look for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The discussion of this question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was in 20th century. Since the definition of science itself is difficult to reach a consensus among scholars, "is economics?" The proposition of science is full of questions. In this case, It is urgent to discuss the standard of science and then study the nature of economics. Limit the criteria of "science" to certain precise natural science departments (such as physics), and on this basis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science" and economics, and find out the inherent "scientific"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s.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also find out the "non-scientific" side of economics, which will help u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economics itself. It is not comprehensive to treat economics simply as a hard science, a soft science or even a non-science. This "dual character" of economics requires us to agree with those parts of economics that meet the standard of "hard science". " The standard part of hard science shoul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孺子牛;;“美女经济”的经济学诠释[J];黄金时代;2010年07期
2 姜贵解;;提高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新一代;2009年10期
3 程实;;别拿经济学忽悠电价[J];中国商界;2006年09期
4 纪丽娟;;我生活中的经济学[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5 ;投稿须知[J];金融纵横;2011年07期
6 赵睿;;论新制度下的经济学[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1期
7 ;投稿须知[J];金融纵横;2011年08期
8 姜丽;;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9 张鹏秀;;产权经济学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年14期
10 栗月静;;无形的钩子:海盗经济学[J];看历史;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宽让;;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1999年7月—2002年7月)工作情况报告[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徐全勇;;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合资战略[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徐全勇;;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合资战略[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廖鸿茜;葛晓鹏;;丰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李红霞;田水承;王莉;;企业安全经济利益相关者分析[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陶明清;娄杰;洪惠林;;城市水环境治理投融资路径设计及经济学对策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7 罗浩;陈敬堂;;黄金周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及旅游景区应对行为的经济学分析[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方欣;;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述要与对策建议[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曹青旺;;浅析工业企业中第一生产力的微观经济学评价[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世杰;;宏观调控目标必须保证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小民;经济学是快乐指南[N];安徽经济报;2005年
2 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 张宇燕;关于“经济学大家”的断想[N];光明日报;2005年
3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田学斌;乡土社会的经济学影子[N];光明日报;2005年
4 张金岭;“技能扶贫”诠释“穷人经济学”[N];贵阳日报;2005年
5 王文琦;“收入××比”和穷人经济学[N];广州日报;2005年
6 杨瑞龙;转型中国需要何种经济学?[N];经济观察报;2005年
7 ;倾听经济学大师的声音……[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8 丁声俊;“穷人的经济学”是引导建设和谐社会的科学[N];粮油市场报;2005年
9 樊纲;经济学的谦虚[N];南方周末;2005年
10 周勤;从经济学看“球霸”的炼成[N];南方周末;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启宏;论文革后的中国自然主义文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裘涵;科学技术论视野中的技术标准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汤剑波;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晓琴;决策经济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李大海;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曹润生;论世界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郝文峰;天然气水合物生成过程及其反应器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陈建;论仲裁员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郝鸿军;知识的合法性[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周永利;基于效益驱动的制造网格资源管理和调度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清;论经济学的科学性质[D];河北大学;2005年
2 楼雪萍;杭州市亲友旅游市场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姜杰;中医科学性的思辨[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张慧文;《科学》课程中的探究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磊;中医病因学的科学与文化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王霞;论生育行为文明[D];河北大学;2006年
7 惠银东;高中《函数》教学设计[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郭岩峰;阿尔都塞“马克思的理论反人道主义”理论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黄兴礼;论现代科技革命对中国人权发展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贾腊江;论科学与人文的交融[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20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20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