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_《河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04 08:54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大学》 2012年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研究

刘宁静  

【摘要】: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然而两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却根本不同。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首先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收入分配理论,指出了它们的局限和弊端。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收入分配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的一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和社会主义收入分配问题的原理,尤其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理论内涵及其发展路径,并对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某些对策建议和见解。 马克思之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是建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资产阶级的财产权利和产权观。无论是古典经济学派还是庸俗经济学派,他们的收入分配理论都没有超出上述资产阶级狭隘眼界的局限。区别仅在于:前者更多地强调了劳动在财富及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并且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中的对立和矛盾;后者则或者极力为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关系辩护,或者试图把收入分配关系看作是可以脱离生产关系而独立的,并且从而试图通过调节不同阶级的收入分配关系,以维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收入分配理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收入分配关系。但前者实际上是主张倒退到资本主义以前的小生产者的生产方式;后者的主张,则具有空想的性质。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所有经济学家,他们的收入分配理论,都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之上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才是惟一能够科学地解释各种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是建立在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中的生产、消费、分配和交换都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它们构成同一个有机体内部的不同环节,它们的差别仅是这个统一的社会生产过程内部的差别。分配关系只是生产关系的一个侧面或背面。是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而不是相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劳动力成为商品和剩余价值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通过亲身参加革命实践和深入的科学研究,发现了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从而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收入及其来源的实质。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上,以及在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的收入分配理论的批判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收入分配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收入分配问题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原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理论。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的又一伟大成果。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原理,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收入分配问题,以及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初步建立起来的。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分配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显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巨大的优越性。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分配体制也暴露出了不少弊端,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收入分配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我国收入分配关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此,本文通过对于收入分配理论的梳理研究,从而对于当前我国缩小收入差距、统筹推进收入分配关系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4.7;F091.9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金富;;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分配制度[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2 萧灼基;;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J];党政干部文摘;2006年04期

3 徐全民;;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历史考察[J];党史文苑;2012年04期

4 戴武堂;论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创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卫兴华;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若干问题辨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6 于光远;林子力;马家驹;;论半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产品分配[J];经济研究;1955年02期

7 于光远;;关于深入研究按劳分配理论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1979年01期

8 赵人伟;;对当前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几点看法[J];经济研究;1989年12期

9 唐颖,唐琨;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问敏;;一年来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讨论情况[J];经济研究;197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丛亚平 李长久;[N];经济参考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完善[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9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云峰;基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王艺明;蔡翔;;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东、中、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8期

4 赵晓雷;中国现阶段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研究;2001年04期

5 许雄奇,朱秋白;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6 杨文芳;方齐云;;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率[J];当代财经;2010年02期

7 吴栋;周鹏;;城乡二元结构下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8 杭行;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张杰;黄泰岩;;中国企业的工资变化趋势与决定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10 周明海;肖文;姚先国;;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失衡[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小革;论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演变和劳动价值论的实践价值[J];哲学研究;2003年01期

2 解莉;论新时期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宁夏党校学报;2003年02期

3 樊秋莹;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探析[J];长白学刊;2001年06期

4 林其屏;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五大特征[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7年01期

5 马颖;爱尔玛·阿德尔曼的结构主义收入分配理论述评[J];经济评论;2004年06期

6 朱春燕;西方主流收入分配理论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比较[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万必奇;关于两种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理论之比较[J];理论月刊;1997年10期

8 冯素杰;;收入分配理论的比较分析:马克思与新古典[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刘娟;;古典与新古典收入分配理论之比较[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孙志云;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J];发展论坛;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荣;张丽丽;胡红安;;基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思考[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成;胡红安;;基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我国收入差距成因分析与思考[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赖德胜;;个人收入分配——面临理论创新[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4 王树斌;;当前社会收入分配:现状分析与原因探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苏雪串;;西方收入分配理论评析[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建军;;知识、分配、剥削与劳动价值[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赵兴罗;;论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及当代意义[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傅红春;;中美个人收入的要素结构[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9 杨金凤;;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及现状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姚挺;;《资本论》收入分配理论的现实意义——我国初次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小丽(作者单位:劳动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2 蒋伏心(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N];新华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曹苏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李一鸣;[N];四川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侯雪莲;[N];中国经营报;2009年

6 邓继光 (作者单位:上海金融学院经济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江西省委党校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黄世贤;[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坤民;[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9 吴劲松;[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10 本版编辑 蔡荣鑫 周天芸 徐现祥;[N];广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万江;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张晏榕;政府在调控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程碧波;均衡增长模型及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4 张璐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与劳资分配比例的协调[D];暨南大学;2009年

5 王力;兵团农牧团场收入分配制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6 陈晓枫;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丁元;就业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动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李碧虹;大学教师收入分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恩胡;中国转型期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宁静;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沈静波;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高长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汪进;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D];扬州大学;2013年

5 刘安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6 王晓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理论在山东省的实践[D];苏州大学;2011年

7 李静茹;西方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卢诚;论邓小平的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庞曼维;关于缩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汪海滨;李嘉图收入分配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改革的借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3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3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3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