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
本文关键词:《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1年
《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
孔扬
【摘要】:在《资本论》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当中,人们一般都承认世界观之于方法论的基础性地位,但是对于《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之真实涵义的理解却存在着巨大分歧。就世界观理解来说,分歧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究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抑或“实践唯物主义”的论争;就方法论理解来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二版跋中所总结的“读者由于理解不佳而导致各种相互矛盾的评论”的现象,不仅未随着马克思对辩证方法的说明而消失,反而不断地涌现。在我们看来,由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同一性,对方法论理解的差异主要是由对世界观理解的差异造成的,所以上述两个方面的论争在解释原则上可以归结为第一项论争;而探讨第二项论争又恰恰是解决第一项论争的最好路径——从研究《资本论》的方法(作为内涵逻辑,方法也就是《资本论》内容的展开)入手研究世界观的真实涵义问题是最符合新世界观特质要求的路径,因为新世界观与所谓“独立的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只是对“历史考察之一般结果的概括”,它决不能脱离“现实的历史”及其描述(《资本论》的内容)而单独存在。由此出发,本文形成了从《资本论》的方法入手探讨新世界观真实涵义问题的基本思路。 论点1: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不宜表述为)“辩证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 这一命题既是行文过程中最初的理论预设,又是最后的研究结论;换言之,我们把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带有某种总结性质的理论成果作为前提重新解读《资本论》的方法,又以《资本论》方法对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内在契合反向证明其真理性。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前进性的循环论证。本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看法是:《费尔巴哈论纲》所批判的全部旧哲学,或者以“直观”的方式,或者以“抽象”的方式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其实质都是“超历史”或“非历史”的世界观;正是针对传统哲学世界观这一根本缺陷,马克思提出要以“历史”即感性的人的活动为解释原则重新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内容是“新历史观”,而这种“新历史观”的真正意义是“新世界观”。而教科书原理所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由于其以脱离人的活动的抽象物质原则来推演社会历史,因此它本质上只是马克思所批评过的直观唯物主义而已,远未达新世界观的水平;“实践唯物主义”相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而言有着巨大的理论进步,但由于它把“主体——客体”的二元结构作为解释原则,容易导致对实践的非历史化理解、导致感性具体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等问题,因此也不宜作为对新世界观的最适当的表述。 论点2:《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 2.1《资本论》“从物的关系中揭示人的关系”的总方法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以人的“感性活动”作为解释原则,这一原则观照下的现实“世界”只应被理解为感性活动的产物即“历史”,进而支配现实世界的“资本”(以“物”为外观)只应被理解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由此,就形成了《资本论》“从物的关系中揭示人的关系”的总方法,它同时就是揭示人的存在之谜的存在论。本文之所以将“从物的关系中揭示人的关系”称为《资本论》的“总方法”,并且同时将之称为“存在论”,这不是直接出自马克思的既有表述,而是我们以马克思对其方法的表述为基础,又根据本文对《资本论》理论使命的理解所做的一种推断和概括。《资本论》作为“理论”的革命意义首先就在于它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式承担起了新世界观的使命,即真实地解释世界从而现实地改变世界。要真实地解释世界——揭示存在的秘密,既不能靠“把人变成帽子”的实证经济学,也不能靠“把帽子变成观念”的思辨哲学,而只能靠“从物的关系中揭示人的关系”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正是在世界观的理论使命——揭示存在的秘密这个最高层级的意义上,我们把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方法”一节中所指认的“从物的关系中揭示人的关系”的方法称为《资本论》的“总方法”,同时称为“存在论”。 2.2《资本论》“方法论系统的主线”即辩证法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二版跋中又明确把“辩证法”称为《资本论》的方法。但是我们认为,把“从物的关系中揭示人的关系”理解为《资本论》的总方法,与把辩证法理解为《资本论》的另一重意义上的“总方法”,不仅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在世界观理论使命——揭示存在真相的意义上,只有“从物的关系中揭示人的关系”才能构成《资本论》的总方法,但是这一总方法又要求自己诉诸于以下基本环节。一,使存在论自身得以成立的解释原则:人与世界(以“物”为外观)的“否定性统一”关系——得出这一发现必须诉诸辩证法。二,使存在论“有效”的认识论,即“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思想与表象之间前者把握、蒸发、重组后者的矛盾运动——实现这一过程必须诉诸辩证法。三,使认识论“有效”的逻辑学,即“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的内涵逻辑——推动概念运动必须诉诸辩证法。四,使存在论、认识论和逻辑学“有效”的解放论,即“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合理形态的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否定理解”——履行变革使命必须诉诸辩证法。可见,辩证法是贯穿《资本论》方法系统的“主线”,它在这个意义上也是“总方法”;同时,辩证法作为“从物的关系中揭示人的关系”(存在论)方法的“方法”,本身又以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作为存在论根基。“从物的关系中揭示人的关系”方法(A)与辩证法(B)的内在关联是:A依赖于B对A所诉诸的人与世界“否定性统一”(辩证法)关系的发现;B依赖于A对B自身得以成立的现实根基(存在论)的解释。正是为了从逻辑上厘清二者的关系,我们才从新世界观理论使命的层面出发而将A称为《资本论》的总方法(总任务),从这一总方法本身及其诉诸的各个环节全部须由辩证法作为灵魂的角度出发,而将B称为贯穿《资本论》方法系统的主线。“总方法”也好、“方法系统的主线”也好,都只是我们为了说明《资本论》方法的构成原理而使用的概念,而概念本身就是自我扬弃的中介;换言之,它们都应当在《资本论》世界观之于方法论的总体说明中进行理解。 把上述认识论、逻辑学和解放论环节用“方法论——世界观”的结构表述出来,就形成为结论2.2的子结论:《资本论》“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资本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内涵逻辑方法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资本论》“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合理形态的辩证法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把存在论与辩证法二者的内在关联以世界观为统一基础表述出来就是结论2.1与2.2的合题:《资本论》“从物的关系中揭示人的关系”的总方法与“方法论系统的主线”即辩证法,在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基础上是一致的。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给予《资本论》方法以真实奠基的新世界观;而在重新考察《资本论》方法的过程中,我们又将深化对新世界观真实涵义的理解。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091.9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江飞;辩证思维的自然科学论证[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宏亮;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当代价值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伟;;从马克思的《资本论》看美国的次贷危机[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2 俞吾金;;康德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求知;;学习马克思的“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J];江汉论坛;1980年02期
4 王亚南;;《资本论》的方法[J];经济研究;1962年12期
5 关梦覚;关于《資本論》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2年04期
6 孙正聿;;《哲学通论》与世界观的前提批判[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7 徐蕾;易辉;;《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的现实价值[J];理论界;2009年09期
8 刘福森;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J];理论探讨;2001年06期
9 姚挺;;《资本论》的当代例证:美国的次贷危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10 孔扬;马丽君;;简单性:理解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差别的切入点[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8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以启;;马克思恩格斯否定“哲学”的真实意义[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2 田侃;崔萌萌;;信用的博弈分析及信用缺失治理[J];财贸经济;2007年09期
3 何中华;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几点区别[J];东岳论丛;2004年03期
4 贾丽博;;近现代西方信用学说的简要回顾与述评[J];甘肃金融;2007年06期
5 孙亮;;政治意图的虚构抑或是一种历史的真实——乔·诺瓦克对“马克思—恩格斯”关系的清理[J];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6 龚剑飞;;国外学者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关系论争及其评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7 谢亚萍;张辉;璩瑞芹;;对公民信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7期
8 孙亮;;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驳疑与自然辩证法客观评价——与俞吾金先生商榷[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俞吾金;论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差异——从《终结》和《提纲》的比较看[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10 何中华;;究竟应当怎样看待“马克思-恩格斯问题”——再答我的两位批评者[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建红;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朱文君;哲学的觉解[D];吉林大学;2012年
3 龙游宇;信用的博弈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蒋恒波;信用制度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磊;中国社会阶层发展多元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郭玉洁;关系嵌入与知识嵌入的互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朱晓宁;马克思的信用思想及其启示[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4 付军;马克思信用理论对完善我国信用制度的启示[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茜;马克思信用理论视角下的民间信用法律规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菁;我国个人信用的博弈分析和体系构建[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吴卉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产权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白文杰;马克思的信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克崮;;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的原因及启示[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2 蒋志芬;;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战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8年01期
3 孙立坚;周赟;彭述涛;;“次级债风波”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警示[J];世界经济;2007年12期
4 李石凯;;低储蓄率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J];中国金融;2007年21期
5 何畏;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J];哲学研究;1983年06期
6 吴晓明;维柯的历史原则及其意义[J];哲学研究;1992年02期
7 孙正聿;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J];哲学研究;2001年01期
8 穆南珂;喧嚣与骚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学术性”和“现实性”问题[J];哲学研究;2004年04期
9 何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形态何以可能[J];哲学研究;2006年01期
10 孙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J];哲学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欢进;王毅武;;论消费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J];贵州社会科学;1985年02期
2 樊季刚;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原理给我们的启示——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J];经济问题;1990年12期
3 王冲;;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4 张雪魁;;回归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传统——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批判逻辑及其当代意义[J];学术月刊;2007年09期
5 夏莹;;符号政治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吗?[J];哲学动态;2008年01期
6 赵庆元;;论唯物主义历史观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的观点看[J];理论界;2010年06期
7 贾普云;政治经济学总论——对象和方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Z1期
8 刘子威;;怎样研究《资本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9 马家驹;蔺子荣;;生产方式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经济研究;1980年06期
10 黄公元;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谈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科学解决[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在新;;关于建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思考[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2 迈克·哈特;陆心宇;;共产主义之共者[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3 许兴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4 王浩斌;;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权建构的必由之路[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5 张华荣;;深入学习《资本论》方法论 构建政治经济学新体系[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6 林校生;;略述唯物史观的三个著名“判别式”[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建国;;澄清对马克思方法论的四大误解——兼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创新[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8 张维闵;;方法、对象、结构与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董学文;马建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献疑[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李建平;;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新视角[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平;[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2 贾高建;[N];学习时报;2002年
3 胡为雄;[N];学习时报;2009年
4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徐贵相;[N];深圳特区报;2009年
5 胡为雄;[N];学习时报;2009年
6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张一兵;[N];解放日报;2009年
7 卫兴华;[N];北京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李坤民;[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张建君;[N];北京日报;2009年
10 顾海良 武汉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2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3 钱立火;《资本论》与唯物史观[D];复旦大学;2004年
4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5 袁凌新;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科学范式[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蒋红;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复旦大学;2006年
7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8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9 叶晓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郭增花;实践与至善—马克思在伦理学上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超;资本的前提批判[D];吉林大学;2014年
2 汪芳;青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何法宣;论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刘瓛璐;见物不见“人”[D];吉林大学;2006年
5 赵映香;以自由看和谐[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奇见;从神话和民间传说看中日两国自然观的差异[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盛辉;马克思共产主义革命实现方式理论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传敏;从本雅明到伊格尔顿[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殷民娥;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安徽大学;2006年
10 肖虹;激进需要及基本需要的革命[D];北京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6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