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人口流动模型的“民工荒”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6 09:28

  本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集美大学》 2011年

基于人口流动模型的“民工荒”问题研究

吴涛  

【摘要】:2004年以后,我国沿海地区首次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近几年来,这一现象开始向我国内陆地区蔓延,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方面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2010年春,“民工荒”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特别是那些经历了金融海啸的冲击后,在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用工企业重新恢复生产之时,招工难又成为他们面临的一项难题。根据统计,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出现大规模的用工荒,仅珠三角地区的缺口就超过200万。“民工荒”现象主要存在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之中,这些企业的用工对象主要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用工企业不能及时找到足够的劳动力进行生产,从而使这些企业无法有效的组织生产,这样不但对企业的生产和信誉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以人口流动模型为工具,以“民工荒”为主线,研究我国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的情况下发生“民工荒”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思路。文章首先对我国“民工荒”的背景、特征进行相关的描述;其次通过对刘易斯模型、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等西方经典的人口流动模型的分析,来解释我国“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我国“民工荒”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预期收入差距的变化﹑城市失业率的提高以及打工红利的下降;然后将托达罗模型扩展,把心理荣誉感和幸福感指数两个因素加入到托达罗模型之中,进而从心理状态来解释我国“民工荒”现象的成因;最终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破解我国“民工荒”问题的策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梯度转移﹑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机制﹑建立灵活的劳动力供给机制﹑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412.6;F24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坤;;“民工荒”现象并非偶然[J];北方经济;2005年14期

2 寇凤超;;解决我国劳动用工短缺问题的对策探析[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3 李帅;徐广军;;开放经济下的中国城市化二元经济模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姚先国,来君;二元社会结构中的工资决定模型与人口流动——当前“民工荒”现象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5 胡道明;;浅析劳动力无限供给与“民工荒”的现实悖论[J];当代经济;2008年04期

6 许军;周芬;;我国区域差异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7 任爱飞;田雯;;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J];党史博采(理论);2009年02期

8 蔡昉,王美艳;“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珠江三角洲调查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9 罗永泰;;技术工人短缺与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设计[J];经济经纬;2005年06期

10 魏下海;黄乾;;技术劳动力短缺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生产率的影响——来自15省1533家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发现[J];经济科学;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红宇;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与制度冲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周生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辛宝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章剑卫;用工短缺与政府责任[D];浙江大学;2005年

2 高琳娜;对我国民工短缺现象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D];厦门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伟;周加来;;安徽省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张浩亮;;农村“80后”人口外出的流向及动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5期

3 章辉;培育“发展极”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董晓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5 喻汇;;人力资本集聚与县域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6 王琴;;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瓶颈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7 余勃;汪波;;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8 王宇;;农民工定居转移的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9 周德军;;新生代农民工权益诉求下的长三角与珠三角“民工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10 王文波;袁田田;高雨婷;林波;;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会广;刘忠原;;土地承包权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合托达罗模型的修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陈晨;;劳动力有限供给、有序迁移与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讨论及启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何忠伟;王有年;邢广宏;;中国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4 李金良;;农业机械化、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基于河南省南阳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5 田永坡;;高等教育扩展与“知识失业”:国外的研究和经验[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刘东勋;;内陆传统农区的市场化转型与工业化启动机制[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熙保;;从自发支出的乘数效应看经济增长速度[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8 郭熙保;;和谐社会的发展之路——从库兹涅茨假说谈起[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9 程名望;史清华;;就业风险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模型与实证[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10 李晓春;朱卓然;钱晓颖;;长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技工荒”[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王梅;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程秀梅;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高月;我国农民工就业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娟;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曾硕勋;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探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嫦芳;FDI变动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巩秀梅;绿色视角下的企业税收筹划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刘林军;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政府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孟宪文;诸城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万文慧;基于因子法分析的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丁秀峰;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农户就业选择机制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博;滨海新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选择及其产业链优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卉;高技能人才供需现状及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明;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及其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林兆木;关于扩大内需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3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林毅夫;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谢永清;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上)[J];节能与环保;2005年05期

6 郭秀兰,马占世;由“民工荒”引发的思考[J];沧桑;2005年01期

7 韦伟;中国区际差异成因考[J];财经科学;1995年02期

8 宋晶;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基于劳动力市场管制视角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0期

9 刘传江;徐建玲;;“民工潮”与“民工荒”——农民工劳动供给行为视角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5期

10 安福仁;周生军;;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税收效应与对策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晓河;结构转换与农业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2 汪冬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3 高帆;交易效率、分工演进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D];西北大学;2004年

4 陈在余;需求约束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松岭;二元结构下农业发展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龙;;基于心理契约的公务员流动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国威;蔡九菊;孙文强;王爱华;李忠军;;关于蓄热式连续加热炉炉压波动的探讨[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国徽;顾学康;;液舱晃荡砰击压力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桂波;高智;;二维斜入射定常驻点流解析解——干扰剪切流动理论的一个应用[A];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7年

4 任玲;朱克勤;;平板挤压薄膜流动的线性稳定性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蔡晓鸿;吕有年;;软岩中圆形压力隧洞衬砌应力计算[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6 张盼娟;陈晋;;基于人员群集流动模型的火车站人员疏散策略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7 梅元贵;;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维模型数值方法简介[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马树连;赵旭东;宋丽亚;曹后志;;高效过滤器阻力分析及减阻措施[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4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4年

9 廖伟丽;覃延春;柴胜凯;罗兴錡;;考虑缝隙流模型的轴流泵叶轮内部三维流动[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10 李云浩;徐铁军;;煤层瓦斯流动模型及在煤壁的应用[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超;[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铁军;SUFR反应器流型分析及导流参数对其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宋铁红;不等距异波复合厌氧反应器高效机理及水力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乐乐;基于样条有限条法的辊弯成型过程可视化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01年

4 吴海进;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卸压增透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5 刘欧子;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碳氢燃料凹槽火焰稳定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苏秀平;间冷式冰箱若干问题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7 华玉龙;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动、传热和燃烧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卢刚;内循环颗粒污泥床短程硝化反应器控制策略与运行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周建国;棉籽饼粕挤压脱毒工艺及设备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10 周陵生;异密度循环流化床焚烧含油污泥炉内整体模型[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烈锋;反应器流动模型仿真及物料平衡模拟[D];重庆大学;2004年

2 林子昕;圆环型挡板振荡流反应器流动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莫美仙;基于Visual Modflow的昆明盆地北部孔隙水入湖通量及其氮、磷负荷数值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4 陈合玉;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挤出过程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陆琦;人工湿地系统水力学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任艳奎;分子蒸馏技术提纯高沸点物系及数学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杜方;连铸保护渣渣膜润滑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赵建秀;环己烷无催化氧化反应系统的模拟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9 刘敏;加压环流反应器冷模实验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10 李高洁;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水力混合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5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5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4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