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林毅夫

发布时间:2017-01-03 13:01

  本文关键词: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心理学 >> 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林毅夫


2013 年 3 月 25 日

现代产业经济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March 25, 2013

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
林毅夫
【摘 要】本文明确界定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以新结构经济学的理 论方法阐述了经济发展的本质、结构变迁的四个驱动

;并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 了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报告、结构主义、华盛顿共识、双轨制、历史上成功的政府。认 为:发展中国家应改变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最终 与发达国家实现共赢。 【关键词】新结构经济学 要素禀赋 比较优势 产业

 一、新结构经济学的定义
所谓新结构经济学是应用新古典的分析方 法,研究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决定因素及其变 迁的原因,以说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为什么 不同,为什么发展过程本身是一个经济结构不 断调整、不断变动的过程。 众所周知,所有国家以前都是农业经济, 80%以上生产活动都在农业,如果要实现现代 化,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必须大大下降,变成发 达国家时,农业占比不到10%,甚至不到5%。原 来大量人口生活在农村,而现代化国家人口大都 在城市,农民下降,工人增加,服务业增长。 其实,经济结构本身不断变迁就是现代经 济增长的本质。为什么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会有 不同的结构?其变迁的因果是什么?新古典的 方法可以对此作出解释。 从经济学角度看,按照新古典的方法研究农 业叫农业经济学,研究金融叫金融经济学,研究 劳动力市场叫劳动经济学。如果用这种方法研究经
作者简介:林毅夫,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荣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

济结构及其变迁原因,应称之为“结构经济学”。 为什么又加个“新”?是为了跟原来的结 构主义区分。发展经济学早期就是结构主义, 只是其研究方式和改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 的方法和政策不同。 这就像上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诺斯用 新古典的方法来研究制度及其演变,本应称为 “制度经济学”。但因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 纪初,美国已经有一个制度学派,也是研究 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影响,只是没用新古典的方 法。诺斯为区分其研究与之前制度学派的差异, 所以将自己的研究称为“新制度经济学”。

二、新结构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框架
新结构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框架是研究结构 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 济结构为什么不同,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结 构为什么要不断变动。 这一理论分析有一个基本前提:结构是内

18

理论与实证

生的,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决 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时间,要素禀赋都是给定 的,比如有多少劳动力、资本及自然资源。但这 些要素又是可变的,比如劳动力会随人口增减变 化,资本可通过积累增加,自然资源相对给定, 但随着技术开发,也能有所改变。 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由其要素 禀赋结构决定,要素禀赋及要素禀赋结构是结 构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变量。 众所周知,所有经济学分析最后都只剩下 两个最重要的变量,即总预算与相对价格。要 素禀赋就是一个国家的总预算,即总共有多少 劳动力、资源、资本,这是一个国家在给定时 点上可用的总预算。 其次是相对价格。不同国家发展程度不 同,要素禀赋及结构也不同。发达国家经过几 百年相对快速积累,资本相对多。发展中国家不 是劳动力资源相对多,就是自然资源相对多。这 种相对丰富程度决定了各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总预 算及相对价格,但到目前为止,经济学家们仍 在忽视这个变量的重要性。 在每个给定时点上,要素禀赋及其相对价 格决定着一个国家在这一时点上的比较优势。 发达国家资本相对多,因此在资本技术密集型 产业上有优势。发展中国家必然在要素禀赋相 对丰富的资源或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和技术 上有优势,并形成优势产业。 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按其比较优势发展, 则必然最有竞争力。迈克尔·波特提出了国家竞 争优势,如果一个国家按比较优势发展就会最有 竞争优势,其最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一定是这个国 家的最优产业,而且其决定要素是内生的。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一个发展中国家, 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高收入,就必须拥有高收 入国家的产业结构,比如资本技术相对密集的 产业。由于产业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因

此,发展中国家达到高收入的前提条件就是要 素禀赋结构赶上发达国家。 依此,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 相对稀缺,就应该想方设法来增加资本,提高这 一禀赋在其禀赋结构中的相对比例。这个过程中 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从交通、电力、港口等硬件 基础设施到法制、金融等软环境都逐步完善。 (一)经济发展的本质就是结构不断变迁 任何一个国家最初基本上都是农业经济, 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主要是自给自足。 从农业经济变成现代制造业经济,需要好 的交通基础设施满足全国甚至全球经济市场发展 需求。投资规模扩大以后,需要购进现代化生产 机器设备,还必须有金融、法律支持,必须有交 通基础设施改善,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因势利导的 作用来直接提供或协调不同经济主体来提供。 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特性。 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表面上是收入 赶上发达经济,深层上是产业结构赶上发达经 济,更深一层是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必须赶上发 达经济。很多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在所谓低收入 陷阱,或者像拉美国家一样长期陷入所谓中等 收入国家陷阱,其共同特性是经济结构缺乏有 效的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 (二)结构变迁的四个驱动:要素禀赋、比较 优势、市场、政府 1.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 产业结构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一个国 家的收入和劳动生产率要到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 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要达到发达国家的产业 结构,就必须先拥有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 缩短与发达国家要素禀赋结构之间的差距, 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 势。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可以创造最多的剩余和积 累。资本积累越快,要素禀赋结构提升也越快。

19

2013 年 3 月 25 日

现代产业经济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March 25, 2013

要素禀赋提升以后,会涌现新的优势产 业,产业升级有了动力与可能。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为了将比较优势转变 成竞争优势,还需要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包括软 的和硬的基础设施,以降低交易费用。因为如果 基础设施不完善,交易成本就降不下来,一个产 业即使从要素禀赋所决定的要素生产价格来看符 合比较优势,在市场上也会缺乏竞争力。完善各 种基础设施,国家的结构升级和收入增长就会 最快,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时间就会缩短。 2.市场 众所周知,企业最主要关心的是利润,这 就迫切需要将经济学家的思想变成企业追求利 润的自发选择,其关键是让各种要素的价格在 经济中能充分反映相应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如 果资本相对短缺,劳动力相对丰富,资金的价 格就会相对高,劳动力价格就会相对低。如果 有这种价格机制,企业家为利润最大化,必然 会用便宜劳动力去替代昂贵的资本,必然会发 展劳动力相对密集的技术。反过来,如果资本 相对丰富,资本的价格相对便宜,那么企业家 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就会用资本替代劳动力, 就会想方设法进入到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这样 的价格体系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形成。 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其前提是有比较完善 的市场制度,各种价格信号可以反映各种要素 的相对稀缺性。 3.政府 市场诚然很重要,但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过程中,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电力、港 口等硬基础设施,以及金融、法制等软基础设 置都离不开政府的营造和支持。 如果缺乏政府发挥协调作用,比较优势可 能难以发挥。当然,有些协调,包括很多基础设 施服务,也可以请民营企业参与投资来完善。 国际上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很多发展 中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丰富,但真正能将比较优

势发挥出来的较少。因为在国际竞争中,除了 比较优势带来的要素生产价格低之外,其交易 成本也必须很低。而交易成本取决于各种基础 设置的改善,这必须由政府来做。 同时,产业升级、技术变迁都有一定的风 险。比如产业升级过程中,新的比较优势产业难 以准确判断。即使判断准确,要素生产价格也 低,但交易成本能否降下来,不是产业能决定 的,这是产业结构升级先行者面临的巨大风险。 企业如果失败,作为先行者,就必须承担 产业升级投资的所有成本,这一失败会给社会 传递一个信号:政府协调还不够,或者这个产 业并不真正具有比较优势。 企业如果成功,就代表这个新产业有比较 优势。这会导致大量跟风者涌入,先行者并不能 获得垄断利润,而发展中国家又不像发达国家, 产业、技术与产品在本国是新的,但在全球来看 并不新,所以没办法申请20年的知识产权保护。 如此一来,理性的企业家就不会做先行者,而会 让别人付出先行的成本,自己从中得益。如果这 样,就会打击先行者,也就难以推动结构变迁。 所以,政府要给先行者一定的补偿,经 济学家称之为“外部性补偿”,以鼓励这种倾 向,而补偿必须由政府来做。 (三)以新结构经济学审视世界银行的发展委 员会报告 世界银行在2008年发布了由诺贝尔奖获得 者麦克斯宾塞领衔的发展委员会,对13个在二 战后经济发展取得连续25年年均7%以上增长的 经济体的研究报告。但这份报告还停留在对典 型性、标准性事实的认知层面,对标准性事实 背后的逻辑还没有搞清楚。 这份报告中提到了五个要素,即开放型 经济、宏观经济稳定、高储蓄率及高投资率、 市场为基础、有为且有能力的政府推动经济发 展。如果按照新结构经济学,实际上有两个要

20

理论与实证

素,即市场与政府,是一个国家按照比较优势 发展的必要条件,剩下三个要素是这个国家按 照比较优势发展的结果。 这其中的逻辑是,一国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 展,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使价格反映各种要素的 相对稀缺性。如果按比较优势发展,产业就要升 级,就要涉及到解决外部性的问题,就必须由政 府发挥协调作用,进行助推。这正是世界银行发 展报告中五项标准事实的第四、第五项,而这恰 恰是一个国家经济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前提。 如果按比较优势发展,其经济必然是开 放的,并且可以利用现有国际经济中的后发优 势,这是标准化事实的第一项。如果按比较优 势发展,经济最有竞争力,可以避免自发的危 机。如果外部经济发生危机,内部健康的经济 可以最大程度地抵御危机。其财政状况好,反 周期能力强。像中国或欧洲的德国,宏观经济 形势就会稳定。另外,如果按比较优势发展, 可以创造最大的剩余,投资回报率最高。 (四)以新结构经济学审视结构主义 从新结构经济学可以看出为什么原来的结 构主义会失败。 结构主义想改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 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结构主义没有认识到发展 中国家的结构是内生的。 以新结构经济学分析,发展中国家发展不 起先进的重工业是因为这些国家要素禀赋结构 太低,没有比较优势。按市场经济,民营企业 不会投资,他在开放市场竞争中必然失败。但 结构主义当时的分析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 不发展重工业是因为市场失灵。其实,恰恰市 场是有效的,企业家才不会如此选择。 结构主义给出的政策是,由政府去干预 和发展重产业,但由于这些产业不具备比较优 势,资金成本高,竞争不过发达国家,所以政 府必须发放各种保护补贴。而且这些没有比较

优势的企业没有自生能力,政府就得一直补下 去。这导致各种资源配置失误,寻租普遍。 (五)以新结构经济学审视华盛顿共识 从新结构经济学中也能看出华盛顿共识为 何失败。 华盛顿共识的用意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 制度,用意虽好,但忘记了发展中国家确实有很 多扭曲,这些扭曲是在旧的发展政策之下的次优 制度安排。政府要建立很多没有自生能力的产 业、企业,没有政府补贴,他们无法存活。而补 贴的结果是建立一大批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华盛顿共识的前提是企业有自生能力,而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就是没有自生能力。把 补贴取消,把他们推到市场上马上就垮。认真 推行华盛顿共识的国家失业率可能高达30%, 40%,必然出现社会政治动荡。社会政治动摇 之后,经济无法发展。所以很多国家对华盛顿 共识只能阳奉阴违,为政治稳定,继续给予保 护补贴,而且往往新的保护补贴比原来更隐 蔽、更扭曲,效率更低。这是华盛顿共识没有 取得预想成果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华盛顿共识片面地强调市场的 重要性,忽略了政府的作用。即便推行华盛顿 共识,像东德虽然有西德大量援助,失业不明 显,但东德政府对于产业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助 推作用,所以经济还是不好。 (六)以新结构经济学审视双轨制 对双轨制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 代,甚至本世纪初,仍有不少经济学家坚持认 为: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双轨制经济是最 糟的经济。但为什么推行转型国家比较好的都 是双轨制? 中国、越南、柬埔寨、老挝,包括东欧的 波兰,都是双轨制。波兰好像很支持华盛顿共 识,但波兰大型国有企业很少私有化,原因就

21

2013 年 3 月 25 日

现代产业经济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March 25, 2013

是认识到原有重工业缺乏自生能力,如果政府 保护补贴一下子取消,企业承受不起。政府承 认这一事实,给予必要补贴,然后放开过去抑 制的、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使之非常有竞争 力,既维持了政治稳定,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也创造了条件改造原有产业。 (七)以新结构经济学审视发达国家政府 新结构经济学希望能够给发展政策提供一 些新的理论框架。从理论上,新结构经济学必须 是市场经济,必须是政府发挥协调的作用。历史 上所有成功的国家,从欧洲、英国等老帝国到早 期的美国,政府都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如今的发达国家,产业都很高级,但政府 也还在帮助企业、产业创新。发达国家的技术 创新有很多故事,比如其专利制度就是行政创 造垄断,也是保护。发达国家对基础研究也非 常支持,而且其支持绝不是随机的。 另外,发达国家政府对产业的支持还包括 政府采购。政府对某些新产品大量采购,使其 达到生产规模,甚至规定某种产品在未来几年 达到什么目标。新能源就是特别明显的例子。 到今天,发达国家的政府仍在发挥积极作 用,只不过其产业在全球最前沿,与发展中国家 禀赋结构不同,所以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也不同。 (八)以新结构经济学审视历史上成功的政府 从理论上,新结构经济学的药方配起来不 难:从比较优势出发,然后产业升级到具有潜 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实际操作中可以从历史中 吸取经验。 当今发达国家的政府,在历史上都发挥过积 极作用,其中的成功者的共性就是这些政府都积 极作为,在结构主义时代也主张政府积极作为。 那么实施结构主义导致失败的国家政府, 与这些历史上帮助产业升级成功的国家政府, 有什么本质不同?研究发现,其不同之处就是

历史上成功国家的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时,还有 一个特殊性,即识别的产业通常只比现有产业 的发展程度高一点,而不是差距太大。 十六至十七世纪,全球最先进的国家是 荷兰,荷兰最重要的产业除了航海,就是毛纺 业。当时比较落后的英国大力支持毛纺业发 展,手法与当今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除关税 保护外,国家大量出钱把荷兰的工人偷偷聘 来,甚至像间谍一样把他隐藏起来,以此把技 术工人、设备从荷兰转移到英国。 英国政府当时取得成功的特殊性是,英国 人均收入已经达到荷兰的70%,也就是说两者 差距很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殊性。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工业革命以后, 英国变成全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当时相对 落后的德国、法国、美国,政府积极干预产业 升级,也都取得成功。他们的特性也是当政府 积极作为时,其人均收入已达到英国人均收入 的60%~70%,产业比较优势差距非常小。 日本明治维新也相对成功,明治维新的模 仿对象是德国普鲁士,而不是英国。日本明治 维新时人均收入是普鲁士的40%,差距也不太 大。如果日本当时以英国为例,收入差距就更 大,其人均收入当时可能只有英国的20%。 二战后,日本政府又采取很多积极的产业政 策,也相对成功,因为其模仿对象是美国。上世 纪五六十年代时,日本人均收入达到美国收入的 40%。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 政府也发挥积极作用,其产业政策制定对象是日 本,其人均收入当时已经达到日本的30%~40%。 而很多发展中国家执行结构主义时,其人 均收入只有目标国家的10%~20%,甚至5%。 (九)新结构经济学中的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 将上述的历史经验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变 成现实的方法是增长识别与因势利导,这从总 体上要求发展中国家政府做到两点:

22

理论与实证

一是确定一国可能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 产业,二是消除那些可能阻止这些产业兴起的约 束,创造条件使这些产业成为该国的实际比较优 势。这里,我们提出了一个六步骤过程。 首先,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可以确定一份可 贸易商品和服务的清单。这些商品和服务应满 足如下条件,在具有与本国相似的要素禀赋结 构且人均收入也高于本国约100%的高速增长的 国家中,这些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已超过20年。 其次,在该清单的产业中间,政府可以优 先考虑那些国内民营企业已自发地进入的产业, 并设法确定这些企业提升其产品质量的障碍,或 者阻止其他民营企业进入该产业的障碍。这些可 以通过各种方法的组合来做到,例如价值链分析 或是豪斯曼等人提出的增长诊断框架。然后,政 府采取措施来消除这些紧约束,并运用随机对照 试验来测试这一过程的影响,以确保把这些政策 推广到国家层面后的有效性。 第三,对国内企业来说,清单上的某些产 业可能是全新的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 采取特定措施,鼓励在第一步所确定的产业清 单中,高收入国家的企业到本国来投资,以利 用本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政府还可以设立 孵化计划,便利国内私人企业进入这些行业。 第四,除了在第一步中确定的可贸易商品 和服务的清单上确定的产业外,发展中国家的 政府还应密切关注本国成功实现自我发现的其 他私人企业,并为这些产业的扩大提供帮助。 第五,在基础设施落后、商业环境欠佳的 发展中国家中,政府可投资于工业园区和出口 加工区,并做出必要的改进来吸引可能愿意投 资于目标产业的国内民营企业或者外国企业,, 对基础设施和商业环境的改善可以降低交易成 本,便利产业发展。然而,因为预算约束和能 力的限制,大多数政府无法在合理时间内为整 个经济作出理想的改进,关注于改善工业园区 或出口加工区的基础设施和商业环境就是一个

更易于实现的选择。 第六,政府也可以为在第一步确定的产 业清单里面的国内先驱企业或国外投资者提供 激励,来补偿它们的投资所创造的非竞争性公 共知识。该类措施应有时间限制和财务成本限 制,激励可以是一段时间内的企业所得税豁 免,或是对合作投资的直接优惠,或是获取外 汇的优先权,以进口关键设备。激励不应该也 不需要以垄断租金、高关税或者其他扭曲的形 式出现,寻租和政治捕获的风险可因此避免。 对于在第四步里通过自身努力成功发现新产业 的企业,政府可采取措施,以认可他们对国家 经济发展的贡献。 通过上述过程确定的产业应符合本国的潜 在比较优势。先驱企业一旦成功,许多其他企 业也将会进入该产业,政府的便利作用主要限 于提供信息、协调、改善软硬性基础设施以及 补偿外部性。

三、总结
按照新结构经济学,如果能充分利用其比 较优势,挖掘后发优势,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 的产业升级速度都会比发达国家更快,都应该 有潜力维持每年8%左右的经济增长达二三十年 甚至更长,经过一代或两代人,从低收入国家 变成中等收入国家甚至高收入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这个潜力是普遍存在的,但 要实现这一潜力,必须有条件。众所周知,思 想意识决定行动,因此必须改变发展的理念。 发展经济学应该建立在要素禀赋基础之 上,去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他们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业,为他们已经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排除发 展的障碍,使他们的这些产业在要素生产成本 很低的情况下,再把交易成本降到最低。 如此,任何发展中国家都有可能经过一代 人或两代人来实现几百年来发展中国家所希望的 追求:跟发达国家平等,并达到共同利益。

23



  本文关键词: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2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2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3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