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在比较与综合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

发布时间:2019-03-27 19:25
【摘要】:比较与综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重要路径。经济学说史上三次重要的比较与综合不仅昭示了新理论的构建路径,其存在的重大缺陷也必须依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去克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路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行为互动范式为主体,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中实现横向比较与综合,在吸收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合理成分中进行纵向比较与综合。为此,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中,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当代解读中,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数理和应用分析中实现比较与综合。
[Abstract]:Comparison and synthesi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Marxist economics. The three important comparisons and syntheses i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 not only reveal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new theory, but also rely on the innovation of Marxist economics to overcome its major defects. The innovation path of Marxist economics must take the interactive paradigm of Marxist economics behavior as the main body, and realize horizontal comparison and synthesis in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analytical tools of western economics. Vertical comparison and synthesis are carried out in the absorption of reasonable elemen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comparison and synthesis in the study of Marxist classics, in the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Marxist economic theory, and in the mathematical and applied analysis of Marxist economics.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A811.6;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恩富;;马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主流经济学的现代转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程恩富;;经济学现代化及其五大态势[J];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03期

3 顾海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路标”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6期

4 顾海良;;坚持与弘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J];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03期

5 程恩富;;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7 汪丁丁;知识沿时间和空间的互补性以及相关的经济学[J];经济研究;1997年06期

8 顾海良;;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J];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9 任保平;岳永;;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二元冲突与现代转型[J];学术界;2011年02期

10 顾海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论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赵万法,丁增武;寻找与失落——“寻根文学”再认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曹海婴;论中国建筑中虚形空间的意义[J];安徽建筑;2001年02期

4 卢荣善;市场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陈文忠;唐人“寻隐”之冠走向现代之路——兼谈唐人“寻隐”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王先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吴丽;;关于传统——对“五四”过激主义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8 张金玲;何颖;;屈原与杜甫人生悲剧的相似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9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10 张骐;法治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思想初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建军;;从随物婉转到与心徘徊——论陈忠实的散文创作[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侯经川;黄祖辉;钱文荣;;比较优势与制度选择[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章平;黄凯南;;制度转型中的个体知识、策略认知与选择:自治还是依赖政府?——以集体物品CPR供给为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郑向颖;马艳香;;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和谐价值[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6 邓正来;;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的“走出去”战略[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7 杨志刚;;和谐社会与构建现代礼仪之邦[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8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9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国伟;陈晓燕;;公共行政理性范式的历史分析与三维理性范式构建——寻求作为公共利益实现者的公共行政[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胜勇;目标导向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体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学军;企业并购中的知识转移与知识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姚良;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传染与免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黄明元;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霞;基于知识视角的服务企业员工创新行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国军;抗战后自由主义者的教育主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宇;中耕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徐慧娟;《唐律疏议》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彭湘红;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文化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葛X;现代中式家具探究与开发[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徐亮;团队知识共享与工业设计绩效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苏秀丽;杭州旅游纪念品再设计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滕茜;湘西农民职业培训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孟幻;用中国传统艺术符号镌刻出现代设计的民族印记[D];东华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晓;金耀基;韦森;新望;林岗;高全喜;许纪霖;;社会转型与现代性问题座谈纪要[J];读书;2009年07期

2 巫和懋;;中国经济学一百年:经济学在台湾的发展[J];经济学(季刊);2002年03期

3 于晓华;;中国研究机构发表经济学英文论文的一个统计研究(1998—2007)[J];经济学(季刊);2008年04期

4 程恩富;新“经济人”论:海派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J];教学与研究;2003年11期

5 马艳;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及其创新[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孙美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价值路径初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04期

7 韦日平;;近2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05期

8 王玉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特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06期

9 陈秉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3期

10 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耕;;国际体系结构单元权力变化与行为互动[J];学术探索;2012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戴国雯;;转型期旧城复兴中的社会空间—行为互动初探——以南京门西地区典型地块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本文编号:2448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48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e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