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等收入陷阱”:比较优势与内部要素配置扭曲

发布时间:2019-03-29 11:55
【摘要】:通过构建要素配置扭曲下的贸易分工福利模型,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不同贸易分工格局下内部要素配置扭曲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揭示: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或"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无关,其背后隐藏着发展中国家产品质量创新失效的事实;在产品同质竞争条件下,贸易条件恶化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福利改进;在产品比较优势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提升对外经济自由度的开放,将使其经济福利改进,并产生对国外资本流入的依赖;"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根源不是比较优势陷阱也不是贸易分配不公的"马太效应",而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自由度政策选择落入内部要素配置扭曲陷阱的结果,渐进式提升对外经济自由度应是发展中国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现象的理性选择。
[Abstract]:By constructing the trade division welfare model under the distortion of factor allo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factor allocation distortion on economic welfa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under different patterns of trade division of labor.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the deterioration of terms of trad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henomenon of "poverty-driven growth" or "middle-income trap", but it hides the fact that the product quality innov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ineffectiv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omogeneous competition of products, the deterioration of terms of trade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welfar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division of labor of product comparative advantage,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improve their economic welfare and rely on foreign capital inflow by opening up their foreign economic freedom. The origin of the "middle-income trap" is no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rap or the "Matthew effect" of unfair trade distribution, but the result of the foreign economic freedom policy choic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falling into the distortion trap of internal factor allocation. The gradual promotion of foreign economic freedom should be the rational choic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get rid of the "middle income trap" phenomenon.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014.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曹明福,李树民;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来源:比较优势、规模优势和价格倾斜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0期

2 张纪;;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收益分配——基于笔记本电脑商品链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7期

3 唐海燕;张会清;;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J];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4 许云华;中国出口贫困化增长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肖国忠;[N];光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龚雯 杜海涛 崔鹏;[N];人民日报;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焕金;;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升级考察[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刘薇;张姚爱;;浅谈物流对零售业影响程度加深的实践动因[J];才智;2008年05期

3 唐维维;;中国传统产业的“贫困化增长”[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4 李瑞琴;;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下区域经济合作的福利和收入分配效应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8期

5 周政;陈健;;地区垂直专业化发展——行业和省份差异的比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6 李立民;;中国与东盟产品内贸易发展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7年11期

7 张杰藐;;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与反思[J];东南亚纵横;2009年09期

8 马强;;我国计算机加工贸易产业发展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06期

9 张路路;曾铮;唐宇;;两国产品内贸易的利益分配:基本模型及其经验应用[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尹世杰;;提高生态消费力 弘扬生态文明[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玉;孙文远;裴育;;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收益分配:基于Stackelberg竞争博弈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涛;任荣;;高技术企业在产业升级中的路径研究——以IT制造企业为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4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胡超;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谢廷宇;全球生产网络下当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郭炳南;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捷;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的选择[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兴瑞;全球价值链分工双面效应下中国县域产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骠宇;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卢靖;附加价值来源转化:基于技术进步与分工深化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洪丽明;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国参与国际分工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江艳;劳动力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陈奉磊;基于垂直型价值链治理结构的我国制造业升级路径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6 殷博乔;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胡勇;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与发展转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陈必伟;全球PC生产网络的分工形态与利益分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王恒;产品内分工对中国外贸发展不平衡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10 何婷;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文丁;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8期

2 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3 高越 ,高峰;垂直专业化分工及我国的分工地位[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3期

4 唐海燕;张会清;;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2期

5 卢锋;;产品内分工[J];经济学(季刊);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静;;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可持续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年05期

2 杨新华;;对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理性思考[J];北方经济;2008年02期

3 贾杉;甘子夏;;比较优势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1992-2007[J];统计与决策;2009年04期

4 周其琦;张国林;;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现阶段的适用性实证[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侯高岚;;论国际分工模式与人力后发优势提升[J];生产力研究;2009年17期

6 张合金;年四伍;邓雄;;关于国际分工引发的生态风险的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1期

7 望艳;;提高我国制造业工资水平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J];当代经济;2010年20期

8 李树培;;我国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原因与对策的博弈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9 孙康;;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化——以阜新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8年03期

10 殷德生;;学习效应、规模经济与内生增长[J];当代财经;2010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刘仁;调整经济结构:向智力资源要生产力[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2 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杨勇;从全要素生产率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舒胜兰;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资源诅咒”效应[D];湖南大学;2008年

2 殷博乔;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陈璐;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比较优势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49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49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6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