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笔记”:马克思对李嘉图经济学的认识转变及其哲学意义
[Abstract]:"London Notes" is an excerpt note written by Marx in 1850 when he carried on the third study of political economics. It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link in the study of Marxist philosophy, which has made direct preparations for writing political economic works. Among them, the most meaningful and valuable one is Marx's restudy of Ricardo's book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principles, and has obtained an important understanding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monetary quantity theory, differential land rent theory and value theor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uperstition of Ricardo's theory was eliminated. This not only marks Marx's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 historical law of the social process at that time,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is philosoph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A811;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劲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审视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熊镇邦;毛阳海;;基于比较优势原理的西藏农业结构转型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邓小华,李慧;亚当·斯密的优势原理和国际贸易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田凤雅;;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与应用研究——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5 贾燕兵;李建强;卞兴云;;基于宏观尺度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与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6 王海鸿;韩娜娜;朱前涛;;甘肃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7 刘家树;齐昕;;基于微笑曲线视角的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赵海峰;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经济学与经济哲学[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10 吴楠;朱虹;;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政治意蕴[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霍敬裕;;区域合作中地方政府信息沟通责任研究——不完全信息状态难题的解决[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朱钟棣;;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在贸易与收入分配问题上的论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3 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4 藏波;杨庆媛;周滔;;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的房价与地价关系研究——以六大区域代表性城市为例[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纪玉山;;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重建公平[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6 冯子标;焦斌龙;;劳动同质性的假设是劳动价值论走不出困境的根——兼论劳动同质性、劳动价值论与人力资本[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7 林金忠;;西方主流经济学分配理论评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8 徐玉婷;杨钢桥;;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9 ;论财富[A];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任治君;;价值与价格,货币与汇率[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3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盛峰;公平与效率均衡的财政投资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闫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秋苹;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世军;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康丽丽;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梁维维;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武岳;中国贸易结构变化对贸易差额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郑浩;产业结构变动对辽宁省经济影响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艳丽;中国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谈睿;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玩具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骞;;现代性批判的“基础存在论”——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性质和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11期
2 赵庆元;;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原生态思想[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赵海瑞;;略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唯物历史观的异同——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J];文教资料;2007年03期
4 朱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段忠桥;;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与俞吾金教授商榷[J];江海学刊;2009年03期
6 郑立;朱开君;;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构建及当代对其理解[J];现代农业;2008年11期
7 吕德申;;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点理解——与朱光潜先生商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8 张一兵;姚顺良;;两条逻辑的相互消长还是共同消解?——析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结构(学术对话)[J];理论探讨;2006年03期
9 朱华彬;;对历史唯物主义普遍性的再思考——兼评艾伦·伍德《民主反对资本主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J];理论界;2010年11期
10 宋朝普;;论马克思的“终结哲学”的哲学——从柯尔施的角度谈起[J];兰州学刊;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丰子义;;从人学视角看历史唯物主义[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艳妹;;统筹城乡发展的哲学底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光博;;第十七讲 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观[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4 岑思;;缘何重挑争论?[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5 郭剑仁;;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6 黄楠森;;关于三个人学问题的思考[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英;;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初探——读《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8 周树智;;代序·论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9 翟昌民;;试析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读[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10 马蓥伯;;第一讲 常讲常新的课题[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广荣;传统美德及其承接的基本问题[N];协商新报;2009年
2 李抒望;关注民生:一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N];辽宁日报;2007年
3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钱广荣;传统美德及其承接的基本问题[N];光明日报;2009年
4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推动文艺创作繁荣[N];人民日报;2003年
5 赵锋;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实践[N];人民日报;2000年
6 张海鹏;一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性的讲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理论在创新中发展[N];光明日报;2003年
8 刘福森;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N];光明日报;2007年
9 邹万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10 张雯雯;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形态[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2 贾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4 罗秋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5年
5 孙大鹏;自然与技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D];复旦大学;2003年
6 徐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7 王海锋;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天民;伦理创造论[D];吉林大学;2003年
9 杜宪升;《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前提”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霖;论合理的人道主义[D];苏州大学;2007年
2 王桂青;霍布斯鲍姆的社会批判思想及其启迪[D];山西大学;2008年
3 孙秀明;对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玉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D];河南大学;2005年
5 程小强;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公平困境”问题[D];华侨大学;2007年
6 袁金霞;[D];安徽大学;2004年
7 刘春田;社会民主主义视野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5年
8 王丽娟;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生产”范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万惠琴;试论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明栋才;福音还是灾难?[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72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7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