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视角下中美工业贸易隐含碳研究:国别排放与全球效应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rocessing trade, this paper distinguishes domestic and import intermediate inputs, constructs a trade implied carbon model, and analyzes the national carbon emissions of industri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1998 / 2009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as a whole and industry. Based on the global perspective, the global net effect of Sino-US trade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industrial trad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has always been in the state of implied net carbon export, and the increase in implied carbon export has been particularly obvious after 2001, among which chemistry, machinery and textile industry are the main industries of implied carbon net export. The electricity production and supply industry maintains net implied carbon imports.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industri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creased global carbon emissions by 2.251058 billion ton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production-based" carbon dioxide measurement model is unfair, and it is not conducive to global low-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X196;F7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继续增加[J];环境科学动态;1997年04期
2 金川;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多的十国[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2年02期
3 怡然;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正在上升[J];国外科技动态;1995年08期
4 ;《2007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公布[J];中国橡胶;2007年09期
5 ;环保指标被纳入加工贸易企业核查范围[J];大经贸;2007年06期
6 艾米里·福林卡茨;徐新明;;碳排放交易权能解除地球污染吗?[J];世界环境;2010年01期
7 ;“碳配额”不低碳?[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0年11期
8 ;美能源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J];中国电力;2002年09期
9 张捷;;依照法理赢得碳排放博弈主动权[J];绿叶;2009年12期
10 ;“地球一小时”之后,继续“低碳生活”[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齐建国;;“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与环境保护[A];第八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7年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絮絮;徐鹤;;欧盟第二波碳关税压力与中欧贸易中隐含碳的估算——基于EDR的隐含碳系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陈海滨;张黎;张盛元;孟凡彤;;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贡献论析[A];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波;张可明;汝宜红;郑凯;;北京市带固体废物发生量约束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研究[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冯蕊;陈胜男;;国内外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估算方法比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6 王磊;;浅析碳税、碳交易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薛黎;1816个商品被列入禁止从事加工贸易目录[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记者 刘晓星;804个产品榜上有名[N];中国环境报;2006年
3 王婷;取消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出口退税[N];中国证券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高超;“两高一资”准星再调精度[N];国际商报;2009年
5 木佳;环保总局发布“双高”行业黑名单[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6 郄建荣;环保总局发布首批“双高”产品名录[N];法制日报;2008年
7 李禾;为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设立“黑名单”[N];科技日报;2008年
8 静泊;环境保护部发布“双高”产品名录[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9 武卫政;“绿色贸易”政策限制“双高”产业[N];人民日报;2008年
10 潘辉;高污染耗能化工品被禁贸[N];中国化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红敏;我国对外贸易的能源环境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2 陈劭锋;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环境演变驱动力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曲建升;中国欠发达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对策分析[D];兰州大学;2008年
4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颖军;家用蜂窝煤燃烧烟气中碳颗粒物和多环芳烃的排放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6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雯君;我国加工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翟月;广东省加工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邱自龙;湘潭电厂二期工程项目对区域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4 王慧莹;青海省近15年能源利用及其CO_2排放实证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海宁;湖南省生态足迹计算[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珊珊;中国制造业贸易隐含碳估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朱莉娜;成都市碳排放量及排放特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王静;山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问题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柴晔;国际贸易隐含污染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陈文艺;关于中国低碳城市及其营建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84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8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