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历史唯物主义微观基
[Abstract]:In Das Kapital and its manuscripts, Marx went deep into the economic (academic) level of the movement of value and surplus value, and stipulated the essence, concrete form and internal composition of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productive forces. This paper expounds in detail its decisive role in the social existence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decisiveness and the initiative of human beings. So that the framework macro conclus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can be supported by empirical facts and empirical materials at the micro level. It is not enough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ore categorie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concretely rather than abstract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n the basis of Das Kapital and its manuscripts, we must break the situation of discipline divis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philology and philology.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本学视阈中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研究”(编号:07BZX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正聿;;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J];哲学研究;2007年09期
2 孙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J];哲学研究;2007年03期
3 鲁品越;剩余劳动与唯物史观理论建构——走向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J];哲学研究;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齐长立;辩证法:马克思怎样改造了黑格尔[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厉以宁;美国边疆学派“安全活塞”理论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4年03期
4 仰海峰;重思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列宁与卢卡奇的两种阅读方式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王雨辰;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王雨辰;;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张炳奎;实事求是与实践规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8 吴建国;社会科学研究对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借鉴与移植[J];北方论丛;1998年02期
9 徐斌;制度变革与人性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郇建立;个体主义+整体主义=结构化理论?——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旦;丁未;;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建构——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译著的回顾[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田鹏颖;;21世纪:社会技术的世纪——为后“弗兰西斯·培根计划”时代而计划[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王中江;;进化主义与中国近代的保守、渐进与激进[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陈世珍;;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种形态[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常金仓;;中国史学的现代使命[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首届“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刚;转型期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黄和新;马克思所有权思想述要[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大超;转型期中国城乡反贫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王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比较[D];湘潭大学;2001年
3 何丰伦;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全球化时代[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艾战胜;波普尔理解理论的理解[D];中南大学;2002年
5 何晓霞;卢梭的浪漫主义[D];湘潭大学;2002年
6 王清丽;知识产权评估及其变现[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张清涓;英国农村雇佣劳动力的发展与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的兴起[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恒贵;卢卡奇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3年
9 杨樾;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李娟;论现代性问题:超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罗新慧;尚“文”之风与周代社会[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2 鲁品越,骆祖望;资本与现代性的生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孙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J];哲学研究;2007年03期
4 孙正聿;;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J];哲学研究;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蛟;;《德意志意识形态》生产力概念初探[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2 罗桂全;;试述科技是“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轨迹——马克思主义者对“科技是生产力“思想的丰富和发展[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3 胡钧;施九青;;人的发展经济学建立的根据[J];改革与战略;2011年08期
4 陈志凌;;马克思的交往范畴与生产关系范畴[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5 许婕;;生态社会主义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构[J];前沿;2011年12期
6 史界;尹素琴;;《资本论》中的利益理论及当代意义[J];生产力研究;2011年07期
7 聂文军;;约翰·罗默“一般剥削理论”的伦理意蕴[J];哲学动态;2011年05期
8 石柏;;经济哲学问题研讨综述[J];社科与经济信息;1994年09期
9 张劲松;;马克思经济哲学概念的后现代解读及其批判[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8期
10 张盾;;财产权批判的政治观念与历史方法[J];哲学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于评选第二届全国优秀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奖的通知[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2 ;第二届优秀生产力理论和实践成果评审工作会议纪要[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3 贾宝云;;从可持续发展观看生产力理论的创新[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第三届全国优秀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奖评选活动[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专辑[C];2003年
5 ;第四届全国优秀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奖评选办法[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6 ;评审工作会议纪要[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7 薛军;赵昆;邹东涛;;在第二届全国优秀生产力理论和实践成果奖颁奖典礼上获奖代表的发言[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8 ;颁奖典礼隆重举行[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9 ;中国生产力学会第二届全国优秀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奖评委会委员简介[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10 ;第二届全国优秀生产力理论和实践成果奖评选与颁奖活动[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高爽 张艾阳 刘丽娜;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在沈阳召开[N];辽宁日报;2006年
2 黑龙江省社科联主席 刘世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三次飞跃[N];黑龙江日报;2009年
3 张光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问题[N];学习时报;2007年
4 刘妮 倪兵 朱晓京 韩然;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在沈隆重召开[N];沈阳日报;2006年
5 张宇;关于中国经济学建设与发展的思考[N];人民日报;2006年
6 何祚庥;从阶级分析到生产力分析[N];北京日报;2006年
7 记者 邱竞;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在沈阳举行[N];中国包装报;2006年
8 彭定安;经济只是拥有最终决定权[N];辽宁日报;2010年
9 杨圣明;论社会主义的资本问题[N];北京日报;2005年
10 邹东涛;政治经济学范式的创新发展[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贾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3 冷梅;关于马克思生产概念的存在论思考[D];复旦大学;2006年
4 王一妍;《资本论》方法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6 陈质颖;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人性思想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1998年
7 王明亮;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12年
8 肖淼;区域产业竞争力生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宋紫;毛泽东与中国私人资本主义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丽娜;基于生产力理论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新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雪魁;李斯特经济学与历史唯物主义[D];河北大学;2004年
3 谷江平;生态文明下的生产力新探[D];新疆大学;2007年
4 王哲;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的人本要求[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岩;邓小平的发展生产力理论[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李君;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经济思想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7 赵永杰;科学发展观的生产力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8 王爱云;哈贝马斯的劳动观及其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赵海瑞;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探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张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内在结合[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85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85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