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下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何以可能——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解读
[Abstract]:Baudrillard believes that the contemporary capitalist society has changed from a production-oriented society to a consumption-oriented society, and consumption has also changed from "use value consumption" to "symbolic value consump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positioning. In his view, the internal logic of this transformation is reflected in symbolic political economy. He tried to transcend Marx's criticism of political economy with symbolic political economy criticism and seek a new breakthrough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critical theory. And to construct a new sociological critical theory refl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铜仁学院法政系;
【基金】: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视域下广西可持续消费模式研究”(项目编号:YB2010046)
【分类号】:F014.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刘鹏;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问题探讨——论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和马克思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的生命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潘德荣;回顾与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张跃进;论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夏文蓉;陈家华;陈芳怡;;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儿童消费行为分析[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云国强;吕品;;从娱乐的文化起源、本质解析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殷晓蓉;;传播学思想的“激情”演进——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田维绪;;贵州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社会学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黄庐进;唐怡;;当代中国知识女性消费观探究[A];2008年国际会计与商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唐正东;;发展的正义维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思考——从鲍德里亚的理论缺陷谈起[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8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9 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刘家新;政府储蓄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5 肖江;生态科学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6 冷小青;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卫军;证券市场风险的法律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8 许学征;翻译是文化交流的媒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马霖;村民自治与中国民主化进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谭辉雄;试论社会党人的社会主义观[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维兰;刘维春;;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全面推向符号[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年04期
2 仰海峰;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般理论建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张一兵;;“符号政治经济学”的复杂逻辑结构——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J];哲学动态;2009年03期
4 闫方洁;宋德孝;;走向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批判——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意识形态之解码[J];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5 江振丽;;鲍德里亚符号经济学之阐述[J];世纪桥;2009年15期
6 仰海峰;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J];长白学刊;2004年03期
7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8 姜奇平;;鲍德里亚与后现代经济[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7年46期
9 曾艳兵;“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J];青年记者;2005年11期
10 马克·波斯特;戴阿宝;;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批判及其问题——《生产之镜》译者前言[J];文学前沿;200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仰海峰;消费社会与资本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3 鞠惠冰;消费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5 丁刚;科学发展观的消费观意蕴——科学消费观的构建与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巴晶;列斐伏尔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穆春;鲍德里亚消费异化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王雪;当代消费主义文化批判[D];燕山大学;2010年
4 刘学军;符号的神话——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批判[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伟娟;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
本文编号:2485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85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