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发展经济学人口流动模式比较与中国实践

发布时间:2019-05-27 19:11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始终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拉尼斯-费景汉的推拉模型和托达罗的预期收入模型等,都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出的基本原因。文章从发展经济学人口流动模式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我国当前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探究了影响农村人口流动的制度因素,提出要加速农村人口流动应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以及制度创新等。
[Abstract]:......
【作者单位】: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分类号】:C922;F06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全红;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聂华林;李长亮;;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分析[J];北方经济;2005年16期

3 芮明杰,李洪雨;WTO条件下我国零售企业发展的策略选择[J];财经研究;2004年04期

4 江曙霞;严玉华;;中国农村民间信用缓解贫困的有效性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10期

5 李杨;我国农民工问题研究现状文献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张锦宗,李志刚,朱瑜馨;聚焦资源比较优势 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扶贫开发的新路[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年01期

7 崔民初;论托达罗模型的缺陷[J];鄂州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雷小生,刘淑春;高等教育大众化:困境中孕育希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9 吴建,高峰;小议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与变革思路[J];北方经贸;2003年05期

10 李旭鹏,崔莹;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中国东、西部经济增长的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曙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先海;蛙跳型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4 楚天骄;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R&D投资的区位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景跃军;战后美国产业结构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宗仁;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刘用明;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4年

8 甘时勤;论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支持[D];四川大学;2004年

9 刘英杰;中国苹果产业经济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高云峰;北京山区森林资源价值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2 叶淑春;广东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王东升;河西走廊绿洲城镇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谭亚荣;西部地区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王汉筠;中兴煤矿企业史研究(1880—1937)[D];苏州大学;2003年

6 李红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郭净;我国资本市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作用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8 钱鼎炜;“城中村”转型发展研究——兼谈对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启示[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9 张芬;人力资本积累和农村经济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10 付任农;鄱阳湖区河蟹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应用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梅花;;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7年02期

2 黄陵东;;城乡统筹中的人力资本积累视角与留守农民的培养[J];东南学术;2007年02期

3 王良永;;引导打工经济返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9期

4 张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加强农村教育[J];农机化研究;2004年03期

5 任国强;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就业与非农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天津的考察[J];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6 敖荣军;制造业集中、劳动力流动与中部地区的边缘化[J];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7 陈朔,冯素杰;经济增长速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8 张呈琮;人口迁移流动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9 张德远;适应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土地制度改革[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侯风云;张凤兵;;从人力资本看中国二元经济中的城乡差距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对中国农村人口流动传统观念的分析[J];人口研究;1992年03期

2 马钧 ,毛成汉 ,邬志坚;奉化农村人口实行梯度转移[J];今日浙江;2002年24期

3 徐天琪,叶振东;试论农村人口流动的生育效应[J];中国人口科学;1990年06期

4 郭江平;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现象探析[J];理论探索;2005年03期

5 谢志平;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村民自治制度发展的新变量[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6期

6 刘从政,刘宝驹,王健;农村人口流动迁徙与职业流动——城市化过程的社会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7 王天营;;农村人口流动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基于一个村庄调查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7年11期

8 吴海燕,杨守建;从"性压抑"问题看当前我国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动——实现农村人口流动的"个体模式"向"家庭模式"的转变[J];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03期

9 梅福林;论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经济发展[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10 史学文;张玉庄;;浅析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斯;;中国打工族对传统食品的传承——以新疆博乐圆中园名食店为个案说明[A];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江平;关注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现象[N];中国人口报;2010年

2 徐增阳;农村人口流动对村民自治的负面影响[N];中国社会报;2000年

3 特约记者 杨体锋 通讯员 杨鹏程;赵棚镇多途径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N];孝感日报;2009年

4 范俊林;对外贸形势需作科学审视[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记者 何清平;五区县试点解决农地承包纠纷[N];重庆日报;2009年

6 强平安 孙乐 记者 南卫东;子长县南沟岔镇学校布局调整解民忧[N];延安日报;2008年

7 记者 刘远;农民看病报销额度将随收入“水涨船高”[N];南京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建萍;韩真发:让农民和土地动起来[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常珍珍;农民·民工·老板[N];长治日报;2010年

10 丛莲;抓安全贵在抓落实[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丽丽;农村人口流动与村庄治理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魏长凯;农村人口流动与村庄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何朝银;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社会分化问题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敏;农村人口流动对“四五到六五”群体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刘开衢;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开衢;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86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86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3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