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制度变迁与集群租金产生的耦合机制
[Abstract]:Industrial clust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s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nd its formation and growth depend on the generation and sustainable growth of cluster rent. The internal adaptive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cluster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rent.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ive efficienc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by increasing the r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 China.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stronger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formal system and the informal system within the cluster, the stronger its flexibility, the stronger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cluster crisis and generate rent, and the strong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luster. The generation of cluster rent comes from the flexible employment system, the adaptability change of financial system and flexible production system. Its internal mechanism lies in the adaptive institutional change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internal enterprises of the cluster, so as to improve the adaptive efficiency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the cluster, so a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to resist risks and crises.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204401) 南阳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资助项目(ZX20120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F06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赤平;丁建军;;基于中间性组织视角的产业集群三层次治理模式[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2 苗长虹;;全球-地方联结与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以河南许昌发制品产业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3 李凯;霍苗;李世杰;;集群形成中集群剩余的来源研究——基于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12期
4 周雪光;“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5 周雪光;艾云;;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水;尹倩;蒋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资金管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2 徐永贵,后小仙;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徐德信;汪国银;;合约实施理论发展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管斌;;中国经济法学总论30年研究:关键词视角[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5 韩庆龄;;从主体角度规范和健全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市场的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08期
6 刘永爱;;试析中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原因及对策[J];北方经济;2011年06期
7 刘心占;;从公共物品理论看西安植物园的定价收费[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2期
8 王富伟;;独立学院的制度化困境——多重逻辑下的政策变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2期
9 周清杰;李明义;;猪肉市场的交错性失衡与国家储备肉制度[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杨冠琼;经济全球化中非对称性竞争与复杂性动态优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新艳;罗必良;;农地承包权的再分配:利益、法律、强力与情面——湖南H村调田规则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吕家毅;;论检察制度的宪政功能[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朱宪辰;章平;戴燕;;基于个体认知行为特征的转型期制度变迁解释——以商品房交易中车库产权界定的制度悖论为例[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刘东;贾愚;;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规制研究:以乳品为例[A];全国农产品质量控制与溯源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程信和;;对依法执政的若干认识[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晓林;;市场经济复杂性的挑战——华尔街金融危机所凸显的新古典范式窘境[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7 刘灿;;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一个基于经济思想史的理论回顾[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8 熊万胜;;规则确定性视角下的小农地权稳定性——关于1867—2008年间栗村的地权纠纷史的素描[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9 韩庆龄;;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A];商品学发展与教育高级论坛暨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林民书;王昊英;;产权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外部制度环境[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冀勋;区域开发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绩效评估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6 姜宏;全球价值链下中国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于印辉;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薇;中国保险监管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光俊;财政分权体制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廖玉平;基于SCP的转轨时期建筑业组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闵劲华;公共财政支农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静;中国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的政府行为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卢红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刘爱超;论我国寿险资金投资的法律监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毛晚春;论中国政府职能结构的量化转型[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蔡莹若;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罗鹏;房地产业运行周期与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策应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建峰;南通市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尤伟光;青年商会组织的发展路径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李琰;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繁英;;产业集群治理目标:集群剩余最大化[J];商业研究;2009年03期
2 陈赤平;丁建军;;基于中间性组织视角的产业集群三层次治理模式[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3 马润潮;西方经济地理学之演变及海峡两岸地理学者应有的认识[J];地理研究;2004年05期
4 郑江淮;江静;;理解行业协会[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刘友金;易秋平;;行为生态学视角的集群中创新单元聚集行为[J];系统工程;2006年09期
6 蔡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7期
7 孙国强;关系、互动与协同: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11期
8 李凯,李世杰;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与实证[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9 苗长虹,樊杰,张文忠;西方经济地理学区域研究的新视角——论"新区域主义"的兴起[J];经济地理;2002年06期
10 张聪群;;产业集群治理的逻辑与机制[J];经济地理;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世杰;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D];东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一桃;CEPA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学术月刊;2005年07期
2 徐向东;;人的经济价值、制度与经济增长[J];大众商务;2010年06期
3 李松龄;制度变迁的动因与效应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彭文平,肖继辉;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关联效应[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5 曲文轶 ,汤吉军 ,谢作诗;“制度变迁模式比较”研讨会综述[J];世界经济;2001年12期
6 何恒远;结构调整、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三者互动关系研究[J];山东经济;2001年05期
7 周小亮;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的不同理论解说及其缺陷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2年03期
8 徐雷;论制度选择与经济增长[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郭忠华;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变迁研究的三大范式[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10 张_";;对发展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科技与管理;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前言[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黄少安;;多元制度变迁主体及其角色转换假说[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3 马中东;;基于分工视角的制度变迁和产业集群演化[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张威;;悖论式制度变迁:经验主义转型的可能与局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马江;章尺木;;关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雷国雄;陈恩;;制度变迁:一个拟生物演化模型[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7 曾奕;;制度变迁与澳门经济增长探析[A];“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刘伯恩;;论推进循环经济中的制度变迁[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宋圭武;;制度问题之我见[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昕竹;反垄断:制度变迁[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2 梁捷;大脑记忆与制度变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梁捷;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经济学[N];南方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赵晓东;以个案形式推动制度变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本报记者 王梓;推动制度变迁的学术力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6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沈国兵;探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经济规律[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赵晓雷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 经济学教授 张晖明;经济学的“本土化”实验[N];文汇报;2009年
8 曾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制度突变理论:一种解释制度变迁的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周其仁;制度变迁与知识方向[N];经济观察报;2011年
10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群刚;制度变迁对长期经济绩效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及应用[D];清华大学;2002年
2 樊根耀;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3 赵勇;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形成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李巍;制度变迁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D];复旦大学;2009年
5 许文彬;信息结构、制度变迁与金融风险演进[D];厦门大学;2003年
6 李卢霞;FDI、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9年
7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辛宝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李晓冬;所有权内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铭;“三角螺旋”制度变迁模型及其应用[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泗阳;制度变迁理论的案例分析——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水权制度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代琳琳;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河南大学;2008年
3 马宁;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述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昝金淼;兴福模式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5 韩中元;交易费用、资源再配置与经济增长[D];辽宁大学;2009年
6 倪玲玲;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逻辑关系研究的一个视角[D];厦门大学;2008年
7 岳鹏;影响制度变迁的权力因素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韩立鑫;制度与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5年
9 唐玉秀;制度创新的内在逻辑与延伸[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赵岳阳;制度变迁中利益集团的行为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92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9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