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工资性收入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研究——以福建为例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labor productivity, rural residents' wage income and urban residents' wage income in Fujian Province, and constructs VAR model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labor productivity and rural and urban wage income from 1989 to 2011.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 the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are carried out.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labor productivity will lead to the growth of wage income, and the growth of wage income will in turn stimulate the improvement of labor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labor productivity and wage incom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synchronization of wage growth and labor productivity.
【分类号】:F249.24;F014.2;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赵勇;杨冬民;;中国工业结构有序变动的劳动生产率因素研究——基于劳动生产力增长率和GM(1,3)模型的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姜磊;张彤玉;;女性就业人员比重和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3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白景明;王志刚;徐玉德;王建新;王晨明;;我国劳动力成本状况与中美经济关系[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4期
4 杨永贵;;劳动力素质结构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关系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3期
5 陈洁雄;;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实证研究:2000—2008[J];经济学家;2010年09期
6 卫志民;;善用产业发展中的劳动力价格优势[J];中国金融;2006年05期
7 ;中国人的工资收入账本[J];职业;2007年09期
8 丁元;;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关系的脉冲响应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03期
9 薛俊波;王铮;;基于CGE模型的中国农民工就业问题模拟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徐晓红;荣兆梓;张治栋;;包含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劳资关系模型及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艳龙;;技术创新的产业内扩散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东勋;;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检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考察[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3 蒋莉莉;;贵州省“十二五”期间农民就业形势展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4 张智勇;;低廉工资、最低工资立法与农民工就业[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劳动力供给及就业总量的演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6 陈涛;李廉水;;江苏省不同区域间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收入差距分析——以无锡市、泰州市、连云港市三个典型城市为例[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丽;;工资、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俊青;;非国有企业持续成长中的“民工荒”问题[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海运;;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10 刘东亮;;日本城市化加速时期的政府就业政策探讨[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温玉星;小店区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快[N];太原日报;2010年
2 赵统云;大通12万劳务大军挣回4.2亿元[N];西海农民报;2010年
3 丽华邋肖华;首季市区居民收入涨18.5%[N];扬州日报;2008年
4 林品旺;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85元[N];闽北日报;2007年
5 ;创新劳务机制 拓展增收空间[N];喀什日报(汉);2009年
6 记者 冯欣楠 通讯员 邵蒲生 实习生 许颖敏 王曼;增幅居19个城市之首[N];长江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杜颖梅;全省9万返乡民工再就业[N];江苏经济报;2009年
8 记者 庄初阳 通讯员 兰际明;“回乡从业挺好的”[N];丽水日报;2009年
9 ;提高国民工资之改革需要政府勇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胡立善;发改委:收入差距扩大成工资分配中的突出问题[N];江苏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民乐;劳动生产率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石灵云;产业集聚、外部性与劳动生产率[D];复旦大学;2008年
3 袁鹏;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与成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陶洪;劳动生产率分解理论及其在我国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5 郝大明;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李姗姗;中国工资调整指数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7 李龙新;基于劳动力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蒲艳萍;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D];重庆大学;2006年
9 唐震;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袁朝辉;中国直辖市就业结构演进及其空间特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萍;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炜;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徐晓红;从劳资关系视角看低工资问题[D];安徽大学;2007年
4 徐慧;FDI流入的工资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卢寅昊;中美劳动成本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晋东;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7 叶璐;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刘飞飞;云南省农民工资性收入比例偏低问题的实证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孙思;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制度创新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10 谭倩;服务业集聚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01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0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