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嬗变与唯物史观的形成
[Abstract]:Historical materialism holds that the mode of production of material means of livelihood determin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productive forces are the most fundamental material driving force in the mode of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as a kind of "new" materialism, "new" regards material as "my thing", "historical thing" and "objective thing". The theory of productive forces, which is mainly formed in Marx's "comment on Liszt's manuscript", forms the theoretical cornerston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ecause it realizes the unity of historical subject and object, embodi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historical proces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Marx to correctly analyze the dynamic image of social history and understand the law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on this basis, many important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have been scientifically expressed.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A811;F0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金成;马武刚;;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体系重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张延鹏;张延星;胡伟;;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嬗变[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郑悦;;关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研究[J];理论界;2010年07期
4 陈路;李红专;;唯物史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J];教学与研究;2006年04期
5 李媛;;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其现实意义——读《德意志意识形态》[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5期
6 沈艳丽;;试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历史轨迹[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7 乔翔;;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发展轨迹探析[J];理论导刊;2008年08期
8 齐云 ,尚德;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9 谷雨;;浅析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10 胡悦晗;;“理论旅行”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变迁——以“阶级斗争”为例的一种描述[J];孝感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2 苏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演进与真谛[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3 李鸿烈;;唯物史观生产力范畴三题[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卫平;;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在我国当代的凸现与发展——兼论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贡献[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孙晓毛;;论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楠森;;关于以人为本的若干理论问题[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郑明珍;;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张梅毅;季甄馥;;瞿秋白创建新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及其现实意义[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薛伟江;;福柯的“微观权力论”与唯物史观之方法论比较——兼论唯物史观的后现代特征[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夏文斌;;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论毛泽东的文化观[A];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地位[N];学习时报;2002年
2 李景源;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N];南方日报;2006年
3 路育松;坚持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朱佳木;加强对唯物史观的理论研究是史学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山佳;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张旭鹏 张文涛;近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综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薛德震;“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证明[N];光明日报;2004年
8 王时中;第七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综述[N];光明日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所长 李景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邓仕超;创新唯物史观的有益探索[N];山西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宏伟;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培锋;马克思跨越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新疆大学;2006年
2 彭健;普列汉诺夫的唯物史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白小斌;论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贡献[D];苏州大学;2009年
4 孙同福;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科学发展观[D];苏州大学;2007年
5 冯魁;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D];河南大学;2006年
6 高艳琼;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浅探[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7 谢玲;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D];河南大学;2009年
8 陈炜;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9 郭栋;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10 杨宇晓;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03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03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