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评价研究述评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the evaluation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from four aspects: the evaluation object of low-carbon economy,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method, the calcul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model of low-carbon evaluation. Finall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low-carbon economy are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given.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
【基金】: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低碳经济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2010LC29) 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低碳经济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XC10B006)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伯华;徐亮;;低碳城市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其对策研究——以长株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2 王斌斌;;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经验研究——以大庆市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3 潘佳佳;李廉水;;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4期
4 查冬兰;周德群;;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J];系统工程;2007年11期
5 张亚欣;张平宇;;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6 李晓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7 李晓燕;邓玲;;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探索——以直辖市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02期
8 庄贵阳;潘家华;朱守先;;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经济学动态;2011年01期
9 贾宏俊;米帅;李怀亮;;建筑业低碳经济政策绩效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10年05期
10 马军;周琳;李薇;;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东部沿海6省市低碳发展现状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娜;顾凯平;;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2 李伯华;徐亮;;低碳城市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其对策研究——以长株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3 陈铭泽;;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4 吴未;路平山;;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以惠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5 王敬敏;朱益平;;河北省碳排放及其趋势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6 李春波;;林业低碳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评价——以西南地区5省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7 董智;王世进;;江苏省碳排放量特征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8 霍震;;广东省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4期
9 曹俊文;刘官站;;中国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06期
10 王素凤;;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田野;路立;张良;刘颖;;城市规划低碳化指标研究——以天津城市低碳化发展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可嘉;梅赞超;;基于STIRPAT模型的福建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巢惟忐;米卫红;;气候变化背景下长三角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与对策——基于DSR模型的评价研究[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裴莹莹;吕连宏;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周杨;许振成;简韬;王俊能;;城市能源活动碳足迹初探——以广州市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娜;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邱松;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温和;黑龙江省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及低碳农业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姗姗;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熊雯;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秀花;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区域分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6 杜宇;总量控制下区域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郅西娟;低碳经济下的财政政策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琪;低碳经济下陕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朱江玲;岳超;王少鹏;方精云;;1850—2008年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陈彦玲;王琛;;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仇保兴;;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范例——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2007年06期
5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6 楼旭明;窦彩兰;汪贵浦;;基于DEA的中国电力改革绩效相对有效性评价[J];当代财经;2006年04期
7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8 孙柏林;;关注“低碳经济”,再谈“节能降耗”与自动化技术[J];电气时代;2008年06期
9 陆钟武,毛建素;穿越“环境高山”——论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负荷的上升与下降[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12期
10 吕跃进;张维;曾雪兰;;指数标度与1-9标度互不相容及其比较研究[J];工程数学学报;2003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施楠;“京都时代”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帮英;苏方林;;我国省域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GWR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04期
2 杨敏;;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10期
3 许广月;;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区域比较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财经论丛;2011年02期
4 徐大丰;;我国碳排放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5 景跃军;刁巍杨;;东北地区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及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管理评论;2010年08期
6 谭丹;黄贤金;胡初枝;;我国工业行业的产业升级与碳排放关系分析[J];四川环境;2008年02期
7 魏下海;余玲铮;;空间依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重新解读中国的EKC假说[J];探索;2011年01期
8 韩亚芬;孙根年;李琦;陈建永;;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中国省际碳排放及减排潜力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李冬;独孤昌慧;;发达国家环境碳排放问题实证研究及启示[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10 刘中文;氋朋钊;赵井会;;基于能耗的碳排放研究[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珊;;经济危机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法制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贵松;陈建成;陈秋华;;森林旅游业低碳化探讨[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3 张芳;;清洁生产——低碳经济下企业发展的唯一选择[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莫神星;;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欧盟低碳能源法律政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大全;;“京都议定书”“低碳经济”与二氧化碳绿色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6 王大全;;“京都议定书”“低氐碳经济”与二氧化碳绿色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化利用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荣s,
本文编号:2504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0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