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区域内生发展研究:一个理论框架

发布时间:2019-07-06 10:52
【摘要】:区域内生发展成为国外农村、贫困地区区域发展成功模式,对我国农村、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区域内生发展目标包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资源科学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区域内生发展内容包括区域内生发展力量、资源科学利用与实现综合效益。区域内生发展单元由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等组成,文章从利益相关者、产业和城乡视角分析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构建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模型,以促进区域内生发展。
文内图片:区域内生发展中人、资源和效益三者关系
图片说明:区域内生发展中人、资源和效益三者关系
[Abstract]:Regional endophyt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successful model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foreign rural areas and poor areas, whi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western regions and concentrated poverty areas in China. The goals of regional endophytic development include the realization of all-round human development, the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The content of regional endophytic development includes the power of regional endophytic development, the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s. The regional endophytic development unit is composed of local government, local enterprises and local resi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regional endophyt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industries and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constructs a regional endophytic development mechanism model in order to promote regional endophyt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吉首大学商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M530790)
【分类号】:F0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晓登;;为中国区域发展理论和实践追加人本要素的哲学思考[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陈健;;产品内国际分工、地区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J];财经论丛;2012年04期

3 胡霞;日本边远后进地区开发模式的反省和发展新方向[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27期

4 涂人猛;内源式乡村发展理论的渊源及发展[J];经济评论;1993年04期

5 西川润,林燕平;内发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J];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6 张环宙;周永广;魏蕙雅;黄超超;;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浙江浦江仙华山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海林;蔡安宁;;农业结构变革与乡村社会发展——关于G镇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2 庞金波,刘娜;黑龙江省农民增收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4期

3 唐荣智;钱水娟;;污染企业转移的规范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宋言奇;;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社区机制研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5 邵海;;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的现实困境与法律回应[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王锦;;我国环境破坏之特点及原因分析[J];沧桑;2010年02期

7 刘超;;《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与环境法律的科学化[J];长江论坛;2009年02期

8 赵海霞;曲福田;朱德明;陈雯;陈江龙;;减少环境污染排放的机制与控制政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9 朱晓波;;辽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近期财税政策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2期

10 闫琳;;社区发展理论对中国乡村规划的启示[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力;;农村合作医疗:经验与反思[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马燕;代杰;;论金融危机下的环境法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俊;赵园园;;论政府环境权力的性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立新;;完善环境群体性纠纷司法救济机制的几点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威;;论国际环境法律规制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均衡——国际气候环境谈判路径的法经济学论证[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6 阳信生;;农村社区自治体制的建构:乡村治理模式创新与现实选择[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闫琳;;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规划方法探讨[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鹏;;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规划研究的空间尺度[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吴清华;;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历程和经验及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10 黄凤刚;单福彬;;城郊型休闲农业园区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以廊坊市九天创意农业产业园为例[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座谈会论文[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付璐;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的立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熊凤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范式与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张怀坤;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蓓蓓;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明娟;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职能的生态转向[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武林;企业环境责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祝勤玫;基于社区参与和影响感知的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灿灿;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姚丹丽;乡村旅游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黄君;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芳纳;环境资源“公共悲剧”的控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闫雪玲;自然资源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问题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唐辉亮;施永;;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对江西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7期

2 周勤;周绍东;;产品内分工与产品建构陷阱:中国本土企业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8期

3 樊福卓;;中国工业地区专业化结构分解:1985-2006年[J];经济与管理;2009年09期

4 梁琦;詹亦军;;地方专业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1期

5 熊晓琳;王怀民;;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我国沿海地区6省市为例[J];经济问题;2008年11期

6 翁媛媛;高汝熹;饶文军;;地区专业化与产业地理集中的比较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4期

7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8 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自力;;区域科技创新机理的博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7期

2 冷志明;张合平;;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合作机理[J];经济纵横;2007年07期

3 冷志明;张合平;;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合作机理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7年06期

4 蒋佳林;;如何满足公共需求之探析[J];当代经济;2007年11期

5 柴剑峰,陈光,王永杰;R&D植入技术创新的动态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1期

6 张树青;;服务产品生产与消费过程的机理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7 ;不能让偷鸡的狐狸盖鸡舍[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年03期

8 郭鸿雁;;基于系统经济学的合作竞争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9 杨鹏鹏;袁治平;王能民;;社会资本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基于“织网”模型的分析[J];人文地理;2008年05期

10 黄铁苗;;论科学技术的节约机理和功能[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由;;和谐社会与“十一五”规划——“2005·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5年

2 杨雪锋;;循环经济中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分析[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3 张晨;何华玲;;“双重风险社会”中公共治理的困境与重塑[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4 罗宏;冯慧娟;吕连宏;;流域环境经济学初探[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陆晓禾;;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中国的“民工荒”问题——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反思[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6 陈佳贵;;序言[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勇;;收入与社会捐助型公共产品供给[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春晓;郭宗香;杨怀宇;杨正勇;;淡水养殖系统环境损害成本的条件价值评估——以淀山湖水源保护区为例[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李周;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国家行政学院张丽中南财经大学 孙洪庆;解读低谷中的新经济[N];中国信息报;2002年

3 本报评论员 邹卫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济人物[N];经济观察报;2011年

4 李周;生态经济学发展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崔克亮;加强能力建设 确保监管质量[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6 刘彦平;城市营销的价值导向[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7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杨子健 梁宇;产权与产权信用不能划等号[N];证券日报;2006年

8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宁艳阳 杨悦;FDA风险沟通战略计划简介(下)[N];中国医药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夏侯 昭s,

本文编号:2510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10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2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