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扩展

发布时间:2019-09-26 06:35
【摘要】:数量型增长和质量型增长是经济增长理论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数量型经济增长追求的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而质量型经济增长是在数量增长基础上优劣程度的价值判断。经济增长质量是增长的效率提高、结构优化、稳定性提高、福利分配改善、创新能力提升,从而使经济增长能够长期得以持续的结果。经济增长质量使得经济增长理论从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选择扩展到了最佳社会效应和最佳环境效应的实现上。使经济增长理论的概念性框架从要素投入、要素效率提高与产出的关系扩展到了经济增长系统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经济增长系统投入要素的知识技术含量增加和产出效率提高,经济增长部门和组成部分协同作用,经济增长系统自组织能力的提高,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方式的选择方面,也使经济增长的研究方法论从逻辑实证主义扩展到了规范分析,增添了价值判断,使宏观经济政策从关注短期扩展到了长期,从经济政策领域扩展到了社会政策领域和环境政策领域。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06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刚,顾培亮;经济增长的系统理论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刘刚;;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自组织机制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海;古德哈特定律的博弈分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王宇;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特殊挤出效应[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刘品,方齐云,张锐;理性预期与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彭志远;国债的总需求效应的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季铸,徐蕾;非零和博弈的结构贸易政策系统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刘颐权;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演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马光明;仲鑫;;中国产品内外市场占有系数研究——模型、测量与国际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彭志远;经济增长和实际利率的关系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刘笑霞;;论我国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朱贤林,潘仁全;简论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几项原则[J];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贾显维;程静;;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成因及对策[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熊剑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杜鹏;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耿成轩;家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王晓丹;基于比较优势的中美贸易顺差原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曾建中;论中央银行在金融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定位[D];东北大学;2009年

8 石宏博;软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颖;中国物价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王晓策;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需结构失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炳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吴茂东;江西省经济增长质量测度与评价[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黄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文娟;长沙市户外运动俱乐部体验营销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潘剑锋;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数量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陈鹏;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调整优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7 谢文林;重庆市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跃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9 邱岚岚;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吴治国;河南省政府投资效率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任佩瑜,张莉,宋勇;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2 胡乃武,龙向东;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1年10期

3 沈惠璋 ,王浣尘;基于演化模型的宏观经济系统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茅欣;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6期

2 贺力平;20世纪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1期

3 王荣阁;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的重大收获——读《经济增长模式比较》[J];经济经纬;2000年05期

4 孙波;1978—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0年02期

5 周绍朋;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6 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省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实证分析——直接启动消费需求是我省下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基本取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高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J];技术经济;2000年03期

8 李宗福;收债:促进港口经济增长的一个支点[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9 于秀媛;教育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J];辽宁经济;2000年10期

10 吴盛汉;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1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41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0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