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追思与探索——记《相聚休休亭——傅衣凌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出版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党校;
【分类号】:F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学典;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J];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胡尚元;胡适思想批判运动及其消极影响——史学领域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张世英;;“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刘泽君;论法的价值取向[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7 陆自荣,杨凤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制的人格基础[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8 朱林,朱进;知识的道德与知识分子的职业虔敬[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冯艺远;;理解:开始与终结[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王璐;从文化视角透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杨爱国;;五十年来的汉画像石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3 李志祥;;道德资本与企业创新[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王新;;市场经济——文化整合的出路[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宗震;;孙中山的伦理观和国家社会主义政策[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白岸杨;;《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慧珍;陈玉洪;;从《野鹅》看清教伦理的负面影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2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孔晏;政府财政职能模式选择与税费改革[D];厦门大学;2001年
6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张学森;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娥;国家财政运行法治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3 白旭东;现代西方文化的哲学反思与当前主导文化精神的确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张瑞堂;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和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潇;论我国乡村土地立法与制度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郭颖悟;腐败的经济分析[D];郑州大学;2001年
7 蒋建国;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D];湖南大学;2001年
8 赵银亮;影响东亚经济合作的政治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赵黎;社会变迁中乡村社会民间法的历史命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琼;教育技术的变迁与高等教育大众化[D];湘潭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典陈峰;20世纪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史意义[J];东岳论丛;2002年02期
2 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J];经济研究;1995年04期
3 吴承明;论二元经济[J];历史研究;1994年02期
4 赵世瑜,邓庆平;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历史研究;2001年06期
5 马敏华;据之于实情:建立中国史学新典范的若干启示——以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为例[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6 陈峰;《食货》新探[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7 陈支平;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三大情结[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吴承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01期
9 吴承明;西方史学界关于中西比较研究的新思维[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03期
10 陈其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的学术价值[J];浙江学刊;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文;;历史视角中的“三农”[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04期
2 小亮;;《孙孺纪念文集》出版[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3 ;发刊词[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01期
4 周琳;;书写什么样的中国历史?——“加州学派”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述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裴小革;;弘扬马列 锐意创新——读《〈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当代经济研究〉创刊20周年纪念文集》[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6 梁桂全;《孙孺纪念文集》序[J];南方经济;2005年10期
7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02期
8 邓利方;省社会科学界聚会纪念著名经济学家孙孺[J];南方经济;2004年08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543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4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