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几个关键问题的看法——2011年人的发展经济学高端论坛学术总结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6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厚凤,张春楠;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若干问题[J];经济学家;1999年03期
2 黄方毅;;发展经济学三十年——从《经济发展》一书谈起[J];读书;1983年06期
3 谭崇台;;论发展经济学中的几个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年04期
4 A.赫希曼,余幼宁;发展经济学的兴衰[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7期
5 杨致恒;关于发展经济学的几个问题[J];经济评论;1993年01期
6 王永年;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J];财贸研究;1991年05期
7 刘美平;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8 张鑫;;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J];金融博览;2006年06期
9 ;我们需要自己的发展经济学——本刊召开的中国发展经济学理论座谈会发言摘要[J];南京社会科学;1990年05期
10 谭崇台;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力作——洪银兴、林金锭著《发展经济学通论》评介[J];南开经济研究;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简新华;;中国现阶段需要什么理论经济学[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2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文集[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程明俊;;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伍柏麟;;中国经济学改革和发展问题探讨[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5 吴宇晖;李贺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6 马颖;;二十一世纪初发展经济学的新动向[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谈大正;;公平和谐:生命法的价值取向和立法原则[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8 袁葵荪;;信息社会经济学:经济学理论的新范式[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9 李松龄;黄玉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辩证关系[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王仕军;;西方经济学企业理论科学性的三大体现[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博士;困境中崛起的发展经济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新动向[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3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梁小民;发展经济学前沿问题[N];光明日报;2000年
4 张卓元;中国的实践推动着经济发展理论创新[N];光明日报;2007年
5 宇杰;发展经济学对腐败现象的诘问[N];学习时报;2002年
6 ;发展经济学前沿理论研讨会简述[N];光明日报;2006年
7 王朋;要重视发展经济学研究[N];新疆日报(汉);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微;实证研究铸牢学科发展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叶初升;寻求发展经济学独立存在的合理性根基[N];光明日报;2006年
10 顾炜宇;刘易斯拓展发展经济学[N];中国经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红;广义发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徐琴;中国农村经济现代化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蒋锦洪;经济发展中的人本诉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宝江;西方经济学的综合与回归[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王昊;冷战时期美国对印度援助政策研究(1947-1971)[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常江;马克思的历史观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马长有;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邓灵斌;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知识转移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10 杨东柱;社会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年
2 吴卫东;恢复性司法是少年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D];吉林大学;2008年
3 冯立刚;全球化进程中德育目的的价值取向[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莉;论我国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D];东南大学;2004年
5 刘小友;现代保安处分的价值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实现[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艾秀梅;当代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现实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梁茹茹;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王宇恒;中医骨伤科整复固定技术史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田志方;人格权扩张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李娜;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精神教育分析与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43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4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