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再生产结构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演化路径

发布时间:2019-10-02 17:39
【摘要】:本文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为基础,借鉴阿瑟·布赖恩的演化分析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提供一个动态的结构论解释。供求关联和报酬递增机制导致经济增长在不同阶段形成"多重再生产平衡结构"。部门间跨期结构约束与生产周期异质性之间的矛盾导致经济系统围绕"平衡结构"形成动态的"发散—收敛"过程。正是"多重平衡结构"的"结构引力"的交替作用导致经济运行交替出现不同平衡结构的"自我强化"和"锁定效应",从而形成周期性经济波动。经济增长过程也是再生产平衡结构的持续"重塑"过程,不同平衡结构的交替,构成了生产结构的变迁,不同层级的"结构变迁"对应不同波长的经济周期。这一分析框架可以说明技术、体制和外部市场等因素影响经济周期的动态路径,为周期治理提供相应的政策启示。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胡乐明;刘刚;;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经济学诸流派的沟通——以演化经济学为例[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12期

2 孟捷;;资本主义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一个批判性评述[J];开放时代;2011年10期

3 贾根良;报酬递增经济学:回顾与展望(一)[J];南开经济研究;1998年06期

4 贾根良;报酬递增经济学:回顾与展望(二)[J];南开经济研究;1999年01期

5 杜曙光;刘刚;;“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学基础再发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孟捷;劳动价值论与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7 谢富胜;李安;朱安东;;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8 孟捷;;新自由主义积累体制的矛盾与2008年经济—金融危机[J];学术月刊;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辉煌,周琳;关于分工的经济学:历史回顾与近期发展[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2 魏婕;任保平;;西方经济学报酬递增理论的新发展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殷德生;;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研究进展[J];当代财经;2006年03期

4 孟捷;产品创新与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兼答高峰教授[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5 许光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由来及其假说体系[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6 鲁保林;赵磊;林浦;;一般利润率下降的趋势:本质与表象[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7 蔡万焕;;危机后资本主义金融化模式是否结束[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8 张忠胜;;商品价值量决定与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基于价值转形视角的新认识[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9 肖磊;赵磊;;长期经济波动理论研究述评[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10 邓强;;异质型人力资本报酬递增本质——兼与丁栋虹教授商榷[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晓君;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张日波;报酬递增思想何以中断[D];浙江大学;2012年

5 张红芳;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D];西北大学;2001年

6 胡永远;替代效应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姚志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张哲;西北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区域分工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杜金沛;高新技术经济发展:技术、制度与资本的耦合[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10 苗齐;中国种植业区域分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强;经济转轨后中国出口价格贸易条件演化路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凯;基于三维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的城市群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魏国强;入世后中国电信产业监管和竞争规则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崔立华;外部经济与农村工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D];河南大学;2002年

5 李二玲;中国中部农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6 刘苏拉;网络效应,,贸易与福利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7 施明娟;论新经济与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D];浙江大学;2003年

8 丁静;瑞安利用比较竞争优势提升产业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关波;论区域经济增长中无形要素的作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10 燕波;技术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捷,杨志;技术创新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拓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2 孟捷;产品创新与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兼答高峰教授[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3 大卫·科茨;;目前金融和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的体制危机[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4 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5 罗伯特·布伦纳;孙宗伟;许建康;;全球生产能力过剩与1973年以来的美国经济史(上)[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2期

6 罗伯特·布伦纳;孙宗伟;许建康;;全球生产能力过剩与1973年以来的美国经济史(下)[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3期

7 大卫·科茨;孙来斌;李轶;;金融化与新自由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11期

8 裘白莲;刘仁营;;资本积累的金融化[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9期

9 孟捷;;关于市场价值的若干概念问题——一个补论[J];海派经济学;2005年01期

10 谢富胜;;企业网络:激进学者的分析范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俊文;社会存在本体论[D];黑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晓虹;广东省经济周期的分析对比[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2 薛吴健,张文科;经济周期的热力循环方法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04期

3 严忠,刘亚琴;对中国现阶段所处经济周期的认识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4 袁阡佑;论产业发展对经济周期的作用[J];商业时代;2005年18期

5 薛敬孝,张琦;论战争对美国经济周期的影响[J];经济评论;2005年01期

6 余佩琨,雷宗怀;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经济周期的相关性研究[J];技术经济;2005年03期

7 梁捷;;经济周期:回归古典的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2期

8 胡秀俊;孔祥海;;解读中国的经济周期[J];商场现代化;2006年19期

9 汤铎铎;;误区、困难和展望——理解中国的经济周期[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刘杰;;浅谈应对经济周期的策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关权;王汉儒;;战后美国经济周期演化的经济学分析——对次贷危机的另一种解释[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六辑)[C];2009年

2 李秉文;王伟;;我国的经济周期性调控与兰州经济发展[A];甘肃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尚维;杨晓光;徐山鹰;张s

本文编号:2545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45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b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