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理解商业周期:基于稳定和非稳定机制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9-10-08 07:24
【摘要】:本文将从稳定和非稳定机制的视角来讨论经济波动和商业周期现象。在我们承认价格调整这一稳定机制存在的同时,经济体内是否还存在着其他机制以破坏经济的稳定?早在1939年,哈罗德就已经通过刀刃问题揭示了非稳定机制的存在——企业的投资行为。为此,本文构建了以价格和投资为核心变量的宏观动态模型,即以龚刚、林毅夫(2007)所构建的投资优化模型为基础,引入投资函数;与此同时,在新凯恩斯主义粘性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价格方程。研究表明,经济的稳定机制(价格行为)和非稳定机制(投资行为)的相互作用使经济产生了波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由于价格调整具有粘性,其作为对经济的一种稳定机制,有可能不足以使得经济稳定。此时,另外一种稳定机制,即政府的宏观稳定政策就成为必要。
【作者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龚刚;林毅夫;;过度反应:中国经济“缩长”之解释[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瑞明;;中国经济的体制困境与波动形成:一个理论框架及其检验[J];财经科学;2009年12期

2 贺蕊莉;;财政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6期

3 丁从明;陈仲常;;财政分权与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基于AS-AD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9年11期

4 李勇;王满仓;;中西经济周期理论研究评价与思考[J];西部论坛;2010年05期

5 李勇;王满仓;;市场成长背景下的经济周期微波化研究[J];西部论坛;2011年03期

6 米咏梅;王宪勇;;供给冲击、财政冲击、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SVAR方法的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唐志军;刘友金;谌莹;;地方政府竞争、投资冲动和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研究[J];当代财经;2011年08期

8 李勇;王满仓;;中国地区经济周期来源及其分解:基于市场成长的视角[J];当代财经;2011年09期

9 王磊;李勇;王满仓;;中国经济周期的“双重性波动”: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市场成长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6期

10 张明;谢家智;;产出缺口与中国地区通货膨胀[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付琼;中国经济崛起中的人民币汇率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5 丁从明;财政分权、经济波动及其效率损失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杜辉;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动态演化:结构与差距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颖;中国物价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方红生;中国式分权、内生的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理论与实证[D];复旦大学;2008年

9 徐明东;资本充足率约束与银行资产组合行为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蕾;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城市体系及演化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浩;中国托宾Q效应的检验及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肖前志;我国利率政策与经济周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洋;外部资本流动性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陈忠旗;“三缺口模型”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国案例[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严斌剑;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经济学解释[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年

6 吕彬彬;劳动力转移与中国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年

7 周扬;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D];南京大学;2012年

8 左志博;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张筱玫;开放经济下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10 臧楠;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传导关系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ThomasG.Rawski;;近年来中国GDP增长核算:目前的状态[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2 龚刚;林毅夫;;过度反应:中国经济“缩长”之解释[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3 龚刚;高坚;;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独立货币政策——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管理机制探讨[J];金融研究;2007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万君;李艳军;;商业周期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论坛;2009年18期

2 陈云卿;商业周期内的革新活动[J];管理科学文摘;1997年02期

3 耿强,蒋曦;实际商业周期理论的最新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12期

4 徐勇;赵永亮;;商业周期与区际经济一体化——自然壁垒、经济结构与政策[J];财经研究;2007年07期

5 刘革;;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商业周期[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3年03期

6 龚刚;;实际商业周期:理论、检验与争议[J];经济学(季刊);2004年03期

7 温思美;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和商业周期的成因: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论视角——200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J];学术研究;2004年11期

8 刘佳;;关于贸易强度与商业周期同步性间相互关系的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情况;2008年04期

9 乔瓦尼·多西;乔治·法盖洛;安德烈·罗万提尼;陈国涛;;商业周期的微观基础:一个演化的、多元代理模型[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09年03期

10 艾斯瓦·S·普纳赛德,谢炳炎,岳中;国际贸易与商业周期[J];国外财经;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龚刚;高阳;;理解商业周期:基于稳定和非稳定机制的视角[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龚刚;;实际商业周期:理论、检验与争议[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4期(总第12期)[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晖明;市场经济的商业周期与中国的选择[N];文汇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于又燕;把握全球商业周期的脉搏[N];国际商报;2001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任泽平;认清商业周期阶段 适时适度实施反周期调控(上)[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4 国金证券研究所 执笔 徐炜 陈东;商业周期演变与A股市场定位[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杨英杰;中国商业周期为何"官味"十足[N];上海证券报;2005年

6 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王红英;小商业周期背景下的大宗商品投资逻辑[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7 赵晓 高辉清 钟伟 巴曙松;警惕滞胀幽灵[N];中国信息报;2001年

8 张达邋魏曙光;斯蒂芬·罗奇:全球商业周期面临转折点[N];证券时报;2007年

9 赵晓;2001年中国经济前瞻[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10 夏业良;诺贝尔经济学奖2004年得主的理论贡献[N];中国经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路军;几类具有时滞的动态商业周期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志伟;利率和商业周期的结构性特征[D];河南大学;2007年

2 姚超;具有时滞的经济动力学模型的分支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张晓昆;分工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46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46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4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