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同体到市民社会——雇佣劳动发生史的政治哲学解读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分类号】:A811.6;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文;;优先权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杨剑;听证的法理基础及演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齐欣;试论我国埋藏物发现制度的完善[J];安阳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王利明;;物权法定原则[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5 蒋毅;黄树标;;论环境权及其司法救济途径——兼谈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6 哈书菊;;罗马法制下私权的公力救济[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7 朱庆育;寻求民法的体系方法——以物权追及力理论为个案[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8 肖建华;正当当事人理论的现代阐释[J];比较法研究;2000年04期
9 赵许明;公益诉讼模式比较与选择[J];比较法研究;2003年02期
10 柳经纬;关于时效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刘丹;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王军;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神话[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胡文涛;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转让的法律障碍——以交易成本为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李声炜;契约自由研究——一种制度经济学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运;英国法浮动财产负担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2 冯旭峰;物权行为理论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薄燕娜;论空间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黄台英;关于中国合同法的违约体系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刘锐;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娄正涛;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孟利民;取得时效制度存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陈方秀;关于合伙的三个法律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常健;土地使用权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邓晓霞;法人权利能力范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作辉;;简述马克思的国家观与社会观[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郭强;;批判与超越:马克思早期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思想的发展理路[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王代月;;黑格尔与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王代月;万林艳;;从共同体到虚幻的共同体:马克思国家观嬗变的原因探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于学斌;;马克思“市民社会”论述的科学视界[J];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6 黄小英;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法治意义[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张荣军;李建立;;马克思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眼中的市民与市民社会——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新莱茵报》时期[J];铜仁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卞绍斌;;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0条解读[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牛苏林;从“市民社会”到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比较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10 刘霞;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及现实意义[J];党政论坛;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明艳;;马克思问题意识与个人真正自由追寻场域的转变——兼与张一兵先生商榷[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2 何小勇;;论异化概念在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逻辑转换[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3 权文荣;;论《手稿》对人的存在和本质研究的科学意义[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4 代建鹏;;从《莱茵报》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阅读视野与理解路径[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刘进田;;马克思人的自我完成价值思想初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价值哲学思想研究[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6 李韬;;马克思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关系问题初探[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州市工程学院 徐凤云;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吴春玲;市民社会与国家[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詹勇;铸就我们坚强的“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1年
4 苏斌 江苏省安监局;安全是市民社会的最高社会概念[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5 胡伟;中国政治学10年来研究聚焦[N];学习时报;2002年
6 余源培;马克思留给后人的启示[N];解放日报;2003年
7 林坚;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N];学习时报;2007年
8 梁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探索[N];湖北日报;2005年
9 陈先达;时代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部的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尹树广;解构、领导权与后马克思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代月;黑格尔和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2 陆云;论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生成[D];吉林大学;2011年
3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4 辛慧丽;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本质与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刘晓根;党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郭庆罡;马克思现代史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新刚;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维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8 涂良川;论马克思的正义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祝利民;马克思分工思想的本体论意义[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王海锋;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2 陈云;论马克思个人理论及中国当代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曹鹏飞;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语境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明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水春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初探[D];河南大学;2009年
6 郝东升;《论犹太人问题》的文本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欧阳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D];中南大学;2008年
8 袁则文;和谐社会之基[D];苏州大学;2007年
9 林海霞;马克思启蒙观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伙根;此岸世界之真理的确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本文编号:2548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4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