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选择到聚集逻辑演绎缺失的原因探讨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基金】:南开大学“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区域经济创新基地项目(批准号:105212200K700007)
【分类号】:F0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唐茂华;陈柳钦;;从区位选择到空间集聚的逻辑演绎——探索集聚经济的微观机理[J];财经科学;2007年03期
2 霍光峰;;从区位选择到聚集经济的新解决途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金丽国;郝寿义;;探寻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一个基于成本动因的区位选择框架[J];生产力研究;2006年09期
4 金丽国;;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一个区位选择的分析框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5 张松林;李清彬;;从区位选择到空间集聚:一个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框架[J];未来与发展;2010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唐茂华;陈柳钦;;从区位选择到空间集聚的逻辑演绎——探索集聚经济的微观机理[J];财经科学;2007年03期
2 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妍;基于成本动因的产业集聚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虹;廖施市场区位论评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8年03期
2 周彬;有必要加强区位论研究——从一处理论错误谈起[J];经济地理;1988年04期
3 金丽国;郝寿义;;探寻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一个基于成本动因的区位选择框架[J];生产力研究;2006年09期
4 霍光峰;;从区位选择到聚集经济的新解决途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杨吾扬;区位论与产业、城市和区域规划[J];经济地理;1988年01期
6 杨吾扬;区位论中的宏观和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地理;1989年03期
7 缪磊磊,阎小培;知识经济对传统区位论的挑战[J];经济地理;2002年02期
8 夏丽丽;科技进步对区位论发展影响之初探[J];经济地理;1999年05期
9 陈继勇,肖光恩;国外关于聚集经济研究的新进展[J];江汉论坛;2005年04期
10 张林;刘继生;;信息时代区位论发展的新趋势[J];经济地理;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缪磊磊;阎小培;;知识经济对传统区位论的挑战[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白光润;;论微区位[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樊杰;相伟;;区位论、空间结构与区域(空间)规划[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4 赵作权;;空间分布经济学研究综述[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彦英;;产业集群形成中政府的功能定位[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寻舸;论“技术锁定”与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N];国际商报;2002年
2 顾海兵;经济理论创新要满足三个条件[N];光明日报;2006年
3 刘艳梅;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最新进展——新经济地理理论[N];学习时报;2007年
4 逄锦聚 蒋涛;最优城市规模的动态性[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润亮;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生产力空间分布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朱华友;空间集聚与产业区位的形成:理论研究与应用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吴磊;环境管制对FDI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贾善铭;聚集经济形成的微观基础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杨英;基于FDI的污染密集产业转移与环境福利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胡承雪;现代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49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49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