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能源消耗、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2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3 陈诗一;;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J];世界经济;2011年04期
4 杨子晖;;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2011年06期
5 周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利用效率改进的动态演化机制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协整模型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9期
6 胡玉敏;杜纲;;中国各省区能源消耗强度趋同的空间计量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11期
7 郑林昌;付加锋;李江苏;;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空间过程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丽;张前进;;宁夏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2 白卫国;;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均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3 杨振;;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4 胡晓绵;吕新军;;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八个区域的面板模型[J];北方经济;2010年02期
5 李菁;李万明;;基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新疆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6 杨冠琼;;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来自山东的经验证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谢丹;;“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8 王卓理;宋帮英;;基于DEA的煤炭效率测算及随机性趋同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9 李小平;卢现祥;;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O_2 emissions in Chinese industri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10 沈可挺;李钢;;CGE Model Measures Carbon Duty's Impact on China's Export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军;涂俊;;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贾小玫;向波;袁凤华;;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协整分析[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晓唯;赵娜;;基于社会福利效应分析的碳关税征收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学之;杨巍;张健;;基于完全因素分解法的北京市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教育、健康与农民收入增长——来自转型期湖北农村的证据[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黄媛虹;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李永乐;吴群;;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协整分析及其Granger因果检验[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媛虹;沈可挺;;基于CGE模型的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影响评估[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柯木飞;尹昌斌;;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迟本坤;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徐文文;绿色电力发展的法律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喻毅;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剑春;我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梁根琴;中国能源消费对工业品出厂价冲击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黄娑;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红;基于非径向DEA方法的江苏FEEEP协调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马精华;地市电力景气指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鞠鲁霞;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贸易战略调整[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2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3 吴巧生,成金华,王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4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5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6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7 徐瑞娥;;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66期
8 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9 李小平;卢现祥;朱钟棣;;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10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陈诗一;[N];解放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晓;;巴西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3期
2 许广月;宋德勇;;我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1期
3 杨荣海;;美国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7期
4 梅林海;杨慧;;基于kaya公式的中国碳排放因素的灰关联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刘晓;熊文;朱永彬;王铮;滕玉香;;经济平稳增长下的湖南省能源消费量及碳排放量预测[J];热带地理;2011年03期
6 夏泽义;张炜;;中国能源消费与人口、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年05期
7 倪伟清;;国外低碳经济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述评[J];北方经济;2011年07期
8 童抗抗;马克明;;中国的产业产值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相关性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7期
9 韩伟;;能源大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以陕西省为例[J];当代经济;2011年05期
10 胥巍;安绪蓉;;我国东西部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动态比较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树友林;王怀民;;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2 谢连庆;谢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人口数量、资源消耗、环境退化三个零增长[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4 魏艳旭;孙根年;李静;;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前后两个30年的比较[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蔡中华;刘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自然资本投资模型[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万青峰;要经济增长更要蓝天碧水[N];驻马店日报;2008年
2 见习记者 徐欢;野村证券:中国将延续投资热潮[N];证券时报;2009年
3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博士 沈建光;工资上涨带来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动力[N];上海证券报;2010年
4 记者 何显春;省建设厅开展中央投资污水垃圾设施项目自查工作[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5 胡梅娟 嵇哲;区域合作为经济增长添活力[N];中国改革报;2003年
6 ;追求经济增长要绷紧“节能减排”这根弦[N];江苏科技报;2007年
7 大江;增长是标 发展才是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张魁兴;保增长不能饮鸩止渴[N];证券时报;2009年
9 晓蕾;保增长的关键是保内需和就业[N];中国信息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方方;失衡现象应逐步改善[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肖涛;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7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8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9 曹栋;基于代际叠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5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6 李鹏;不同国家可再生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洪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9 程健;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孙路;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机理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3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63697.html